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植物
  • 7篇三角褐指藻
  • 7篇浮游植物
  • 6篇
  • 5篇毒性
  • 5篇络合容量
  • 5篇
  • 4篇水体
  • 4篇海水化学
  • 4篇
  • 4篇
  • 4篇
  • 3篇金藻
  • 3篇胶州湾东北部
  • 2篇毒性效应
  • 2篇油污染
  • 2篇溶解氧
  • 2篇渗出
  • 2篇渗出物
  • 2篇生长率

机构

  • 22篇青岛海洋大学
  • 8篇山东海洋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1篇孙秉一
  • 21篇史致丽
  • 8篇王永辰
  • 8篇郝恩良
  • 6篇于圣睿
  • 4篇王永辰
  • 4篇王恕昌
  • 4篇祝陈坚
  • 3篇戴国升
  • 3篇叶霖
  • 2篇戴国陞
  • 1篇张凤兰
  • 1篇黄岳藩
  • 1篇崔红
  • 1篇柯东胜
  • 1篇王红
  • 1篇方平
  • 1篇李良忠
  • 1篇李铁
  • 1篇张云利

传媒

  • 18篇青岛海洋大学...
  • 8篇山东海洋学院...
  • 3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2
  • 1篇1991
  • 16篇1990
  • 1篇1989
  • 3篇1988
  • 1篇1982
  • 1篇1981
  • 5篇198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浮游植物对海水溶油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1988年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溶油对骨条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金藻、甲藻、杜氏盐藻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杜氏盐藻、三角褐指藻、甲藻等在含油海水中9天左右达到最高含量,且在17天左右仍维持最高含量,表明这些藻的耐油性较好。这些耐油藻使海水中石油含量下降3—6倍,表明它们对海水中溶油有净化作用。
史致丽叶霖郝恩良王永辰戴国升祝陈坚孙秉一
关键词:甲藻金藻三角褐指藻角毛藻杜氏盐藻浮游植物
铬(VI)对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1990年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VI)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VI)浓度大于16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ppb和230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VI)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cell.
孙秉一叶霖史致丽王永辰薛敏
关键词:硅藻隐藻浮游植物生长率
铜对三角褐指藻(Phacodactylum tricornutum)的毒性被引量:1
1990年
研究了铜对近岸海水中三角褐指藻的毒性。铜离子活度(a_(cu))的阈值为10^(-9.1)mol/dm^3,此时藻的单位生长率(μ)不受a_(cu)影响;acu使μ降至零时为10^(-7.0)mol/dm^372小时EC_(50)值约为10^(-7.4)mol/dm^3。得出μ与a_(cu)间的线性关系,a_(cu)的范围由阈值至刚大于零生长率所对应的a_(cu)值,可通过线性关系式得出。
孙秉一史致丽崔红
关键词:三角褐指藻毒性硅藻
浮游植物生物法测定海水铜络合容量被引量:4
1990年
采用牟氏角毛藻通过生物法测定青岛多处近岸水的铜络合容量CC_(cu)。此法测定的CC_(cu)值范围在1.6×10^(-7)~6.7×10^(-7)mol/dm^3之间。测定了4个经紫外线消解的海水中不同含量EDTA,结果表明,此法可较好反映水体中配位体的含量。使用1.5次微分ASV法也测定了这些样品的CC_(cu),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比较,表明生物法测得的CC_(cu)值大于ASV法。这样差异可能与两种方法测定铜的形态不同有关。
孙秉一宁征王永辰卢清林
关键词:络合容量生物法
三角褐指藻体分泌物质对汞的络合作用
1990年
本文测定了一次培养实验和连续培养实验中三角褐指藻胞外产物的变化及其与汞的络合性能。28天的培养过程中测得胞外产物与汞的络合容量C_L为2.6×10^(-5)mol/dm^3;表观稳定常数K′为6.1×10^(10)。该结果解释了细胞培养过程中胞外有机物的释放对汞的解毒机理及对介质中汞形态的转化。
吕小乔孙秉一史致丽
关键词:络合容量三角褐指藻
河口区元素的平衡(Ⅲ)——黄河口镉的行为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利用一维简单模式讨论了黄河口水体中Cd的含量与氯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用已有的某些常数,计算值与实(?)值间比较吻合,说明本模式是可用的;在利用Cd与Cl(或S)关系确定河流有效通量时,不仅要考虑某些物理化学参数,还应注意到水文参数的影响。
王永辰孙秉一
关键词:黄河口
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被引量:8
1980年
1967年以前,虽然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很多,但都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方法不是对低浓度硝酸盐的水样不够灵敏,就是受海水中其它组份干扰比较严重,或者测定步骤太繁,太费时多。Riley曾对这些问题进行过较详细的评论。1967年Wood和Armstrong等提出镉-铜还原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方法,由于该方法回收率高(99±1%),简便快速,成为测定海水中硝酸盐的例行分析方法。
史致丽戴国陞王红黄岳藩鞠安友孙秉一
关键词:硝酸盐
硝酸钾溶液中锌、铅、镉羟基络合物的稳定常数
1981年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海水中重金属的研究比较重视.研究海水中重金属时,不仅要测定它的含量,进而研究其分布变化规律,而且更需要了解它的存在形态和形式,这对研究元素的迁移过程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都是重要的。对锌。
王恕昌王永辰孙秉一
关键词:海水化学羟基络合物重金属
浅海原油净化过程的模拟实验──分散油的挥发降解过程被引量:3
1995年
于1989年3-7月在青岛海洋大学进行“河口”原油和“东营”原油实验室模拟实验,以了解海上溢油进入海水中的分散(溶解和乳化)油的挥发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分散油的蒸发速率除与原油本身性质有关外,还与环境温度、水体盐度和水面风速有关。水体中油含量随时间变化可表示为:,温度、盐度和风速增大时,均有助于分散油的挥发,其中风速变化对Kv的影响最大,而盐度变化的影响最小。
王永辰祝陈坚孙秉一史致丽于圣睿郝恩良李铁石晓勇
关键词:石油污染浅海原油净化
浅海原油净化过程的模拟实验──悬浮物对油的吸附作用被引量:9
1998年
1989年3—7月在实验室内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黄河口悬浮泥沙对胜利油田的河口油和东营油吸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下悬浮物对油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关系式:分配系数(Kd)和最大吸附量(Qm)随海水温度、盐度及颗粒物粒径的增大而降低,并且东管油的分配系数和最大吸附量大于河口油。黄河口悬浮泥沙对两种油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物理吸附,吸附热约为-8.6-34kJ/mol。实验结果同时表明,悬浮泥沙对油的吸附速率比较快,在20min左右即可达到吸附平衡。
郝恩良祝陈坚李铁石晓勇于圣睿王永辰史致丽孙秉一
关键词:海洋石油污染悬浮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