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远
- 作品数:28 被引量:22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成像对于肝癌栓塞治疗术前评价的价值
-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 血管三维成像对于肝癌栓塞化疗的术前评价、方案制定及其预后的价值,比较 VRT和MIP两种三维成像方法的显示特点和价值的不同。方法: 100例肝癌患者,以Siemens Somatom, Sens...
- 孙志远卢光明储诚奇
- 文献传递
- 心肌桥的双源CT四维电影显示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的对照分析被引量:22
- 2007年
- 目的利用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观察心肌桥(MB)在整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探讨其诊断MB的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到2007年3月,共有15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显示为MB的患者同时进行了CAG。15例患者的DSCTCA和CAG数据分别以4D电影模式重组和回放,对照分析两者显示MB的价值。在4D影像上分别测量MB处在收缩期(40%)和舒张期(70%)的管径,计算其在收缩期的狭窄率及其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的关系。结果15例MB患者,CAG提示4处MB,DSCTCA显示20处MB,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15例MB患者的4D电影显示MB存在不同程度的"挤牛奶效应"。与DSCTCA的MPR显示的χ2检验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31);与CAG相比,4D电影更多地检出了MB的这种典型征象,两者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MB在收缩期狭窄的程度与"挤牛奶效应"出现率有关(r=0.640,P=0.006)。结论双源CT四维电影模式可较CAG更生动地再现CAG上的"挤牛奶效应",结合常规的后处理技术可作为MB诊断的有用技术。
- 张龙江卢光明郭华陈鹏孙志远王俊鹏李林黄伟
- 关键词:心肌桥
-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骶尾骨的常规X线检查方法不能够满足临床要求。文中通过与常规X线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外伤致骶尾骨疼痛的患者均行普通X线平片及断层融合成像。评价2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骶尾骨图像质量及骶尾骨异常诊断情况。结果:30例患者中,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的优质图像率分别为93.3%和53.3%(P=0.000 1)。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发现10例骶尾骨骨折和(或)脱位的患者中,普通X线平片仅确诊2例,漏诊7例,1例怀疑骨折。结论:X线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可明显改善骶尾骨侧位影像质量,且价格低廉、辐射剂量低,有望成为骶尾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李峰赵艳娥孙志远潘永泉曹新志胡秋菊常双会鞠兵卢光明苏宏
- 关键词:X线数字断层融合骶尾骨
- 股骨颈隐性创伤性骨折的CT和MRI的对比
- 2018年
-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对股骨颈隐性创伤性骨折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15例经临床及手术证实的股骨颈隐性创伤性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右侧股骨颈骨折9例、左侧6例;在X线平片上15例股骨颈表现为正常或可疑骨折,在CT上4例股骨颈表现为正常或可疑骨折,在MRI上14例股骨颈可见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及骨髓水肿,1例为正常。结论:和CT相比,MRI更能准确的评价股骨颈隐性创伤性骨折。对具有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的患者,CT检查阴性时应进一步行MRI检查。
- 蒋国强杨来华史涛涛刘建岭孙志远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CTMRIX线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椎动脉病变的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giography,MSCTA)观察椎动脉的常见病变,探讨其发病部位、原因及CTA表现,并比较几种常见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病变显示的优缺点。方法对152例临床怀疑椎动脉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然后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R)等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椎动脉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椎动脉迂曲、管腔变细、管腔局限性狭窄、软斑块、钙化斑块、管腔闭塞和起源变异等7种常见病变的发病部位、原因以及各种成像技术的发现率。结果 152例患者304条椎动脉,共发现椎动脉迂曲96条;椎动脉变细52条;管腔局限性狭窄30条,其中24条(80%)为粥样硬化斑块所致,5条(16.7%)为骨质压迫所致,15条(50.0%)发生在椎前部,6条(20.0%)发生在横突部,9条(30.0%)发生在颅内部;管壁软斑块17条,全部为MPR和曲面重建观察到;管壁钙化斑块10条,MPR和MIP发现10条,曲面重建发现8条,透明化VR发现0条;管腔闭塞7条,均发生在椎前部;起源变异5条,均为左侧椎动脉直接起源于主动脉弓。结论 MSCTA对椎动脉常见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各种后处理方法对不同病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宜结合观察。
- 梁勇周瀚肖壬川孙志远
- 关键词:椎动脉颈椎病后处理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异常冠状动脉起源的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冠状动脉起源、走行和终止异常是潜在的威胁生命的解剖变异。文中评价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检出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期间进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的资料,总结成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检出率。结果在2179例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中2177例为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共检出28例(1.3%)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其中17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例起自左冠状窦,4例为高位起源),10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5例起自无冠状窦,回旋支起自左冠状窦、高位开口、回旋支起自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各1例),1例为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均为高位开口)。结论 DSCT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及走行,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 蔡军张龙江卢光明黄伟周长圣赵艳娥孙志远梁泉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畸形血管造影术
- 急性氯气中毒的分期肺部影像表现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氯气中毒后各时期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方法:某次氯气泄漏事故中24例中毒患者,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29岁,其中轻度中毒8例,中重度中毒16例。回顾性分析其接受治疗期间(1个月内)的所有肺部影像资料,按急性期、消散期和恢复期分期观察和统计其肺部的各种影像改变。结果:急性期:24例患者接受X线胸片检查,示肺部大片云絮状影13例(13/24),散在点片状影3例(3/24),肺部透亮度弥漫性减低18例(18/24);18例患者行CT检查,CT示肺内出现大片渗出性改变10例(10/18),散在小片状渗出灶3例(3/18),肺部磨玻璃密度影17例(17/18),纵隔气肿3例(3/18),胸腔积液4例(4/18)。消散期:X线平片显示肺内大片状影部分或绝大部分吸收,肺部透亮度增高;CT示肺部大片影部分或绝大部分吸收,以磨玻璃密度影为主,可见纤维条索影出现,纵隔气肿和胸腔积液减少或消失。恢复期:X线平片示双肺透亮度基本恢复正常,肺内可残留少许条索状或小片状高密度影;CT示肺内弥漫性大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消失,但可残留散在腺泡结节样磨玻璃密度影或小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结论:临床上有明确的氯气吸入病史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结合影像表现可作出急性氯气中毒的诊断并对肺损害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
- 孙志远卢光明季学满吴新生
- 关键词:氯气中毒肺部病变
-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骨折石膏固定摄影中的应用被引量:20
- 2009年
- 复位和固定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和骨折愈合的关键,如复位不佳、固定物去除较早,将会造成骨折的畸形愈合,严重畸形愈合将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X线检查是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是否去除固定物的常规检查方法,但是由于固定物,尤其是石膏的影响,使得X线图像清晰度较差,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虽然CT空间分辨率较高,图像对比度好,但由于较高的检查费用及X线辐射剂量,难以成为临床用于骨折复位及愈合判断的常规检查手段。X线连续断层融合技术是最近刚刚推出的一种新的X线成像方法,笔者通过搜集临床病例初步探讨其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赵艳娥卢光明孙志远胡秋菊鞠兵常双会苏宏
- 关键词:骨折放射摄影术
- 胫骨平台内侧髁亮角征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描述胫骨平台内侧髁亮角征的MRI表现并分析其与内侧半月板-骨软骨复合体(MOCU)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4年1—5月已行MRI平扫的227例膝关节共209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膝关节显示亮角征,其中51例位于胫骨平台内侧髁的内侧缘,12例位于后缘,7例位于前缘。具有亮角征的患者的年龄((59.75±13.52)岁)大于无亮角征的患者((47.86±15.02)岁)。亮角征对内侧半月板撕裂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1%、83%和76%。亮角征与内侧半月板撕裂及周缘性移位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 :膝关节胫骨平台内侧髁亮角征与内侧半月板撕裂相关,并认为半月板具有保护其覆盖的胫骨平台功能。
- 杨来华王芬史涛涛刘建岭李建瑞孙志远
- 关键词:关节疾病磁共振成像
-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0例结肠癌患者行全腹部CT检查,研究其CT表现,并和病理作对照分析。结果CT显示早期结肠癌4例,中晚期结肠癌26例。CT肿瘤分期正确23例,占76.7%;估高3例,占10%;估低4例,占13.3%。结论多层螺旋CT对诊断早期结肠癌有一定价值,对中晚期癌肿价值较大,可指导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 王虎姚倩东孙志远莫显斌杨春常勇
- 关键词:结肠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