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刚
- 作品数:15 被引量:86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不同切肝量的大鼠血清HSP70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鼠血清HSP70在评价手术创伤程度中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不同切肝量的手术创伤模型,3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轻度切肝创伤组、中度切肝创伤组、重度切肝创伤组及谷氨酰胺干预组,并予术后2、8、12、24和48h检测大鼠血清中HSP70、皮质醇的浓度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手术创伤后2h血清HSP70表达开始增加,12h达到高峰,48h仍高于正常水平。血清皮质醇于术后2h迅速增加,8h达到高峰,24h仍有较高浓度,48h略高于正常。谷氨酰胺干预后,HSP70在各时相点均增高,皮质醇浓度均有所下降。中、重度切肝手术创伤组术后的ALT、TB均出现异常,经谷氨酰胺干预后两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手术创伤可以引起血清HSP70和皮质醇浓度的明显升高,随着创伤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血清中检测HSP70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手术创伤程度的指标。术前诱导HSP70的高表达有利于增强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 黄建康卢榜裕孙志刚荀敏李建军晏益核肖顺崇黄琴陶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皮质醇肝切除术谷氨酰胺
- 腔镜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 2009年
- 目的比较乳晕入路腔镜和传统开放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适合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分为腔镜组(n=25)和开放组(n=25)。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例),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C反应蛋白(CRP)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在腔镜和开放组,CD3、CD8+T淋巴细胞和补体C4在术后1天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IgG和补体C3在术后1天和2天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CRP在术后1天和2天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5);但2组间,各免疫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差异无显著性。
- 孙志刚陆涛卢榜裕陆文奇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免疫功能
- 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目的:观察及比较乳晕入路腔镜和传统开放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50例适合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分为腔镜组(n=25例)和开放组(n=25例)。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2天和第3天分别采集...
- 孙志刚陆涛卢榜裕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免疫功能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
-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病例,探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本中心采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105例肝外...
- 孙志刚卢榜裕黄玉斌蔡小勇黄飞靳小建晏益核
-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胆道镜胆结石
- 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避免输尿管损伤的解剖学因素探讨:Toldt筋膜的分离和显露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从解剖学层面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如何减少发生输尿管损伤的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8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的手术录像资料,观察术中主要的手术进路以及输尿管与Toldt筋膜的关系,探讨避免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方法。结果80例均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主要采用结肠系膜进路和侧腹膜进路,有12例术中因解剖过深突破Toldt筋膜或过分游离输尿管出现输尿管损伤的风险,两种手术进路均存在此风险(7例对5例,P=0.7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结肠系膜进路和侧腹膜进路各有特点,无论采用哪种手术进路,熟知输尿管解剖关系、术中准确寻找Toldt筋膜都是避免输尿管损伤的关键。
- 卢榜裕张慧明蔡小勇陆文奇黄玉斌靳小建孙志刚
- 关键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进路输尿管损伤
- 腹腔镜与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2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165例,与同期行传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170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159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成功,6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肝部分切除术;开腹组170例均顺利完成肝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组住院时间(7.6±1.3d)显著低于开腹组(14.6±3.3d)(t=-12.657,P=0.00)。腔镜组总住院费用(31767.4±220.1元)显著低于开腹组(35127.3±392.2元)(t=-78.859,P=0.00)。腔镜组肝门阻断时间(20.6±8.5min)与开腹组(18.6±6.5min)无明显差异(t=2.108,P=0.068)。腔镜组术中出血量(420.8±76.5m1)与开腹组(395.9±96.1m1)无明显差异(t=2.157,P=0.063)。两组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t=2.011,P=0.156)。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9.6±12.2min)显著长于开腹组(42.7±22.6min),(t=6.941,P=0.001)。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肝外叶、左半肝、肝右叶下段的良恶性病灶,阻断肝门血流后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或行解剖性肝部分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与传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相比除手术时间稍长外,阻断肝门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两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在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方面开腹组明显高于腹腔镜组。
- 黄玉斌卢榜裕蔡小勇靳小建晏益核李建军孙志刚
- 关键词:腹腔镜开腹手术肝部分切除术
-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肝脏病变患者施行腹腔镜下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后肝切除术,年龄平均(46.1±3.5)岁.采用锐性十钝性相结合解剖法显露门静脉、肝动脉及其分支,完成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结果 35例均成功完成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后行肝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60.6±1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30.8±56.5)ml,平均术后住院(6.6±1.3)d.结论 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黄玉斌卢榜裕蔡小勇靳小建晏益核李建军孙志刚
-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入肝血流阻断
- 大鼠手术创伤后淋巴细胞HSP70表达及与肝功能、皮质醇变化的关系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HSP70在手术损伤后对肝脏可能的保护作用,以及与其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400只SD大鼠通过建立不同程度肝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每组100只,分别在术前及术后2、12、24、48h进行分批处理(每时间点均20只),采集血液标本,检测淋巴细胞HSP70表达、血皮质醇及ALT和TB的水平,并分析相关关系。结果淋巴细胞HSP70表达与肝功能指标存在一定关联性,淋巴细胞HSP70表达与血皮质醇水平的关联性较强。结论 HSP70在机体手术损伤所致应激反应中有可能抑制了肝功能恶化,对机体器官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HSP70与应激中有重要作用的糖皮质激素(GC)存在一定关系,有一定协同作用。
- 荀敏卢榜裕孙志刚黄健康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应激
- 不同切肝量对大鼠肝脏HSP 70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HSP70在评价手术创伤程度中的意义。方法建立不同肝切量的大鼠创伤模型,1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创伤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动态观察各创伤组术后2、8、12、24、48 h肝组织中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各创伤组伤后HSP70的表达迅速增加,8 h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48 h降至正常水平,随着肝切量的增多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论手术创伤后肝组织HSP70表达升高,于8 h达到峰值,提示HSP70可能是创伤后早期参与肝细胞损伤机制启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肝切量的增加,HSP70的表达增高,提示HSP70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肝脏手术创伤程度的一个指标。
- 肖顺崇卢榜裕黄建康李建军孙志刚荀敏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肝切除术免疫印迹
- ERK1/2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可以将细胞信号从受体传导至细胞核,是负责细胞外刺激的经典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研究表明ERK通路的激活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许多作用于ERK通路上游的抑制剂都表现出抗肿瘤活性。ERK1和ERK2是MAPK/ERK通路最重要的分子,因具有同质性,统称为ERK1/2。ERK1/2可以磷酸化多种底物,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侵袭、凋亡、癌性转化等重要过程。本文就ERK1/2信号通路及其与肿瘤增殖、凋亡和迁移侵袭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更好的指导肿瘤治疗。
- 班碧秀孙志刚
- 关键词:ERK1/2信号通路肿瘤增殖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