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岩

作品数:7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中国海
  • 2篇风浪
  • 2篇风能
  • 2篇风能密度
  • 2篇风能资源
  • 1篇东中国海
  • 1篇涌浪
  • 1篇月变化
  • 1篇台风
  • 1篇台风浪
  • 1篇能级
  • 1篇评估系统
  • 1篇气温
  • 1篇资源研究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功率谱
  • 1篇风能资源评估
  • 1篇风速
  • 1篇SWAN模式
  • 1篇WAVEWA...

机构

  • 7篇辽宁省电力有...
  • 5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卫星海上...

作者

  • 7篇林刚
  • 7篇孙岩
  • 6篇郑崇伟
  • 4篇杨松
  • 1篇李靖

传媒

  • 2篇海洋预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太阳能
  • 1篇节能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4篇2013
  • 3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51-2010年丹东地区气温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一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对丹东地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变化周期等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可以为研究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结果表明(1)1951-2009年,丹东地区的气温以0.0258℃.a-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1951-1959年期间,气温震荡剧烈,也递增显著;1959-1983年期间,该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年平均气温在8.5℃上下波动,而后迅速递减,直至1985年为一相对波谷;1985-1989年,递增趋势比较显著,而后表现出缓慢的变化趋势,直至现在。(2)对比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发现,丹东的地面气温以春季和冬季两季的递增趋势较为强劲,递增趋势远强于年平均气温的递增趋势,其次是秋季,夏季则无显著性变化趋势。(3)近60年期间,丹东地区的气温存在显著的2.5年、3.08年、3.64~5.71年的变化周期以及40年以上的长周期震荡。
孙岩贾晨林刚郑崇伟
关键词:气温功率谱
1105号台风“米雷”台风浪模拟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对1105号台风"米雷"造成的台风浪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浮标观测资料,验证了模拟数据的有效性,并对台风浪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以CC-MP风场驱动SWAN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米雷"所形成的台风浪场;(2)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与浮标观测SWH在波高变化的走势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拟数据的走势则较为平缓,观测数据跳跃较为明显,模拟的SWH具有较高精度,仅在数值上略低于观测SWH;(3)SWAN模式对"米雷"所形成的台风近中心大浪区、台风眼、台风尾迹等方面进行了较好地刻画。
刘寒郑崇伟林刚孙岩李靖
关键词:SWAN模式中国海台风浪
Grads软件在东中国海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2013年
利用Grads(Grid Analysis and Display System)软件计算了东中国海的年平均风能密度,风能密度大于50W/m2、大于150W/m2、大于200W/m2出现频率;研究发现东中国海蕴藏着较为丰富的风能资源,其中大部分海域的年平均风能密度在50W/m2以上,风能密度表现出近岸小、离岸大,北部小、南部大的分布特征;整个东中国海50W/m2以上、150W/m2以上出现频率较高,这有利于海上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孙岩郑崇伟林刚刘志宏
关键词:东中国海风能资源风能密度
中国海波浪能资源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被引量:3
2013年
在煤、石油等常规能源日益紧缺紧缺的情况下,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将目光移向海洋,这也是各个国家采取的共同战略之一。我国作为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充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就中国海海域的波浪能资源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就资源开发的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缓解能源危机、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林刚郑崇伟孙岩杨松贾晨
关键词:中国海可持续发展
1951~2010年沈阳地区风速及风能资源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参考近60年的观测资料,对沈阳地区地面风速、风能资源的月变化特征,有效风速出现频率,风能密度等风频率,风速长期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地面风速、风能密度峰值出现在4月,分别为4.1m/s,44.5W/m2,次峰值出现在11月;风能资源开发有效风速在1月、4月出现的频率明显大于7月、10月;全年基本有1/3以上时间的风能密度高于50W/m2,属于风能资源开发的可用范围;近60年该地区的地面风速每年以0.0192m/s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减。
孙岩林刚郑崇伟杨松
关键词:风能密度
近45年太平洋海浪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2年
利用来自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将风浪、涌浪分离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的45年ERA-40海浪资料,对太平洋的海表风场、风浪、涌浪、混合浪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平洋大部分海域的涌浪波高、混合浪波高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趋势分别为0.3—0.6cm.a 1、0.3—1.2cm.a 1;太平洋的涌浪在混合浪中四季皆起主导作用,涌浪指标的低值区主要集中在南北半球的西风带,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存在明显的涌浪池;北太平洋的风场与风浪场的相关系数好于南太平洋,风场与涌浪场的相关系数则是南太平洋好于北太平洋;研究还发现太平洋的浪场与Nino3指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郑崇伟林刚孙岩杨松
关键词:风浪涌浪
近22年南海波浪能资源模拟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利用目前国际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以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为驱动场,对近22年南海的波浪能资源进行模拟研究。综合能流密度大小、能级频率、有效波高(significantwave height,SWH)和能流密度的长期变化趋势以及能流密度的稳定性等各方面,发现我国南海尤其是南海北部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适宜开发的波浪能资源;并探索性地构建了一套资源评估系统,对南海的波浪能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寻找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为海浪发电、海水淡化等波浪能资源开发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南海大部分海域的能流密度在2—16kW m 1,大值区分布于吕宋海峡—中南半岛东南海域一线。2)近22年期间,南海大部分海域的SWH以0.005—0.025m a 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大部分海域的波浪能流密度以0.05—0.55kW m 1 a 1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3)南海大部分海域2W m 1以上能流密度出现频率在60%以上。4)南海大部分海域波浪能流密度各月的变异系数Cv基本都在0.9以内,稳定性较好,大部分海域的月变化指数Mv指数在6以内,季节变化指数Sv指数在4以内。5)南海北部为波浪能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
郑崇伟林刚孙岩杨松
关键词:评估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