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华平

作品数:26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影像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功能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成像
  • 13篇磁共振
  • 10篇磁共振成像
  • 6篇功能磁共振
  • 5篇功能磁共振成...
  • 4篇抑郁
  • 4篇抑郁症
  • 4篇抑郁症患者
  • 4篇首发
  • 4篇首发抑郁症
  • 4篇首发抑郁症患...
  • 4篇臂丛
  • 4篇FMRI研究
  • 3篇大脑
  • 2篇动态增强扫描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管造影术
  • 2篇药物治疗

机构

  • 26篇复旦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华山医院
  • 1篇北京脑重大疾...

作者

  • 26篇孙华平
  • 16篇冯晓源
  • 10篇刘含秋
  • 5篇张俊海
  • 5篇汤伟军
  • 4篇孙军
  • 4篇施慎逊
  • 4篇姚振威
  • 4篇郭琴
  • 3篇张放
  • 2篇祝瑞江
  • 2篇黎元
  • 2篇洪泳
  • 2篇邵春红
  • 2篇李文军
  • 1篇孙莹
  • 1篇杨延辉
  • 1篇华续赟
  • 1篇李安宁
  • 1篇董会卿

传媒

  • 13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精神科杂...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前爪刺激的体感皮质功能区fMRI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应用1.5T MR扫描仪优化适合大鼠动物模型的functional MRI(fMRI)参数,测定其各自条件下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变化。材料和方法:应用1.5T MRI扫描仪对16只Sprague-Dawley雄性鼠进行fMRI检查。前爪刺激大鼠模型采取Block design方式,刺激序列被分成6个30s段落,休息和电刺激状态交替。进行血氧水平依赖测量时改变有效的回波时间(TE),从40~60ms,每10ms为一时间段。根据激活像素的数目和BOLD的最大反应激活像素的幅度来分析。结果:fMRI显示的大鼠前爪刺激的体感皮质激活中心高度集中位于受刺激的前爪对侧半球中线外侧1.5~4.5mm,额极后4-6mm,各TE组信噪比为100%,最佳回波时间为50ms,其产生最多的激活体素和最大的BOLD反应强度,激活的容积为11.5mm3±3.8。结论:fMRI是一种无创伤的定位大鼠前爪刺激体感皮质功能区的检测手段,这项技术的实验研究对发展和检测fMRI技术,深入研究体感皮质区脑功能的变化(如学习、可塑性、病变与修复等)具有重要价值。
刘含秋冯晓源李文军黎元孙华平汤伟军
关键词: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活动
低剂量小范围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小结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小范围CT引导下对直径≤1cm的肺小结节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64排CT引导下以病灶为中心行5cm范围低剂量小范围扫描,对86例肺小结节经皮穿刺活检,分析检测敏感性、准确性及穿刺并发症。结果:低剂量小范围CT扫描辐射剂量明显减低。小结节穿刺活检的敏感性为87.9%,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1.9%,Kappa检验值为0.826。远胸膜组(1~2cm)穿刺诊断的敏感性(90.9%)和准确性(92.5%)与胸膜下组(≤1om)(84.0%、9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11例并发少量气胸;2例穿刺道出血伴少量咯血,远胸膜组发生并发症几率(25%)远高于胸膜下组(6.5%)。ROC分析小结节穿刺的最佳临界大小为0.795cm,Az为0.823。结论:低剂量小范围CT引导可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对肺小结节穿刺活检准确、有效。
张波尹波孙华平祝瑞江洪泳
关键词:低剂量经皮活检
全臂丛撕脱伤膈神经-肌皮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显示膈神经(PN)-肌皮神经(MCN)移位术后不同阶段的大脑运动皮层的激活特点以及动态变化,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作出合理的解释。尝试性地探讨大脑运动皮层功能可塑性变化的规律以及功能重组的可...
孙华平冯晓源
文献传递
局灶性脑缺血后细胞反应性增生的MR和病理表现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动态追踪局灶性脑缺血MR T_2、ADC信号变化,探讨脑缺血后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影像特点。方法:线栓法阻塞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模型制作后6h、1d、3d、7d行俯卧位冠状面磁共振T_2WI、T_2map和DWI扫描,测量ADC、T_2值,取脑切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MR图像6h已经显示缺血灶;1d时病理表现为脑水肿、组织坏死,T_2WI为高信号,ADC值降低;3d时病变组织以片状坏死为主,出现细胞增生,T_2信号增高的程度较前有所降低,ADC值有所回升;反应性细胞增生于第7天更为明显,T_2高信号强度进一步降低,而ADC值增高,并超过对侧。结论:脑缺血后不同MR参数时间空间变化存在一定规律,MR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体反映脑缺血后细胞反应性增生过程。
杨艳梅冯晓源孙华平李安宁解骞
关键词:脑缺血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在臂丛损伤患者膈神经-肌皮神经移位术后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显示膈神经 (PN)-肌皮神经(MCN)移位术后不同阶段的大脑运动皮层的激活特点以及动态变化。评价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 对外周神经损伤后功能康复的指导价值;对患者的临床表现...
蒋胜洪钱建国孙华平
文献传递
血管生成、图像融合法容积重现脑内静脉畸形的优势和不足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螺旋CT(MSCT)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容积重现脑内静脉畸形(IVM)的优势和不足。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头部容积扫描,利用"血管生长"及"图像融合"法对25例静脉性血管畸形的图像进行容积再现三维重建,分析脑内静脉性血管畸形CTA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在脑内静脉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优势和不足。结果:25例脑内静脉畸形患者中,CT增强显示条状或放射状排列非解剖部位的异常血管增强影18例,其中5例显示"水母头"征,诊断准确率为66.7%(18/25),采用血管生成及图像融合法进行容积重现,23例IVM直观地呈现典型的"水母头"征,17例可清晰完整地显示颅内静脉畸形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全程,2例显示非解剖部位的异常条状血管,MSCTA对引流静脉全程的显示率为68%(17/25),诊断准确率为92%(23/25)。结论:MSCT采用血管生成和图像融合法进行脑内血管的容积重现,对脑内静脉畸形的诊断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徐刚胡海菁孙华平陈旭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脑血管造影术容积重建
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患者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比统计,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为93.10%,特异性为88.46%,准确性为90.91%。炎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患者在动态增强扫描期间,在各时间点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炎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的不同时间点动态增强CT值可以发现炎性结节组在30s、90s、180s的动态增强CT值均升高,但是两组无差异(P>0.05);而在300s和480s,炎性结节组的动态增强CT值明显下降,而恶性结节组则下降不明显,而且炎性结节组在300s和480s的动态增强CT值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组和炎性结节组患者的PH、SPH/PPH等CT动态增强扫描特征参数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为鉴别和诊断良、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病变提供有利证据,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结合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对于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赖宝艺孙华平
关键词:肺孤立性结节
实验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和MRI评价
目的:利用家兔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通过MR特殊线圈检测斑块,与病理对照观察斑块的MRI表现,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缺血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脂饮食饲养成年家...
姚振威王非童彤张放孙华平刘含秋冯晓源
文献传递
应用功能磁共振对臂丛神经损伤健侧颈7移位术后肢体功能康复与大脑皮质激活区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通过对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健侧颈7(C7)神经移位后与健康对照组的上肢运动比较,探讨其功能康复与大脑可塑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09/2003-06在华山医院手外科手术或复诊的左侧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8例。同期选取健康自愿者8例为对照组。均为右利手。采用1.5T超导磁共振仪检查肢体对应的大脑运动皮层激活的变化。结果:1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对照组受检者单侧肢体运动均可在对侧大脑半球初级运动皮质观察到兴奋区,其最大信号像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与BLOCK模式运动时相一致。②治疗组所有患者健侧上肢运动时,均可在对侧初级运动皮质观察到激活区,出现部位和形态与正常人大致相仿。健侧C7神经移位后,患侧屈腕屈指运动时,对侧皮质运动区M1区的激活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平均值小。但随着术后功能的恢复,患肢对侧初级运动皮质激活区呈现逐渐增大趋势。功能恢复好,对侧运动皮质激活区区域则大,功能恢复差,对侧运动皮质激活区区域则小。结论:功能性磁共振可描绘出臂丛神经损伤健侧C7神经移位患者的大脑初级运动皮质的改变,术后积极进行损伤肢体的主动锻炼,可加速大脑可塑性的转化,有利于功能康复。
孙贵新孙华平冯晓源高歌军顾玉东
关键词:神经移位大脑可塑性
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悲伤体验的fMRI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体验悲伤表情的脑功能区变化特点。方法:采用3.0T磁共振机,对1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分别于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和14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进行fMRI检查。运用SPM2分析软件,比较悲伤表情(与中性表情对照)体验的脑功能区变化。结果:悲伤体验时,治疗前患者组扣带回前部皮质活动性较正常人增高(P<0.001,uncorrected),治疗后明显恢复(P<0.001,uncorrected)。结论:悲伤体验的fMRI是一项用来动态评价抑郁症患者情感障碍的重要手段,可以作为一项客观评价抗抑郁药物疗效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孙军刘含秋孙华平张俊海冯晓源郭琴施慎逊
关键词:抑郁症药物治疗功能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