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凌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超铀元素化学形态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00年
- 本文对超铀核素化学形态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范围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对天然水中超铀元素形态研究化学方法主要是共沉淀法和溶剂萃取法。直接的形态研究方法比常规分光光谱法有更高的探测灵敏度 ,目前 ,在开发直接的形态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很多工作。这些方法是激光致热透镜光谱法 ( LTLS)和激光致光透镜光谱法 ( LPLS)。这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激光作为光源 ,而且提供的形态的灵敏度比常规分光光谱法高 2~ 3个数量级。同时应用TRLFS法 (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光谱法 )进行的形态实验表明了
- 辛存田李冰姜凌刘春立
- 关键词:超铀元素化学形态地下水络合作用胶体地质处置
-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选址应关注的问题被引量:1
- 2018年
-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选址从自然环境条件、处置单位水泥厂、项目的防护距离要求进行了对照和总结,明确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选址必须关注的问题。鉴于国家对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的标准和规范日趋严格和规范,必须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规范且结合当地管理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场址选择,才能在做好废物合理处置的同时,减少和降低处置过程中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和环境风险。
- 王浩宇郭志明姜凌韩震邓强伟
- 关键词: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
- 核素在水平组件迁移的现场示踪试验被引量:6
- 2003年
- 在水平组件中的迁移试验是核素在含水层迁移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地下研究设施 (URF)试验竖井中进行的水平组件试验的方法和结果。水平组件中装有示踪剂和在含水层采集的未扰动土壤 ,通过试验竖井壁水平插入含水层 ,天然地下水通过与含水层介质紧密相连的一端流过组件 ,在接取样管的另一端接取水样 ;通过测量试验期间采集的水样和试验结束后切割的土壤样品中示踪剂的浓度 ,得到核素的迁移数据。试验结果表明 ,黄土对试验所用的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以及 Sr、Nd和 Ce都有较强或很强的吸附能力 ;核素迁移具有偏心现象 ;腐殖酸延缓了 90 Sr的迁移 ;3 H的迁移速度慢于 Br-。
- 杨月娥王志明刘春立江洪姜凌李冰李丹姚来根刘玉山
- 关键词:核素迁移现场示踪试验
- 超铀核素<'237>Np、<'238>Am在黄土弱含水是质中的迁移及殖质对其迁移的影响
- 研究利用一个地下研究设施,采用原状含水层介质土柱,研究了超铀核素<'237>Np、<'238>Pu和<'241>Am在黄土弱含水层中的迁移以及腐殖质对迁移的影响...
- 刘春立张永兴王志明李书绅姜凌
- 关键词:超铀核素镎钚镅迁移
- 核素在弱含水层三维迁移的现场示踪试验被引量:1
- 2003年
- 对核素在弱含水层中的三维迁移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023d的试验,示踪核素90Sr、237Np、238Pu和241Am纵向分布的浓度峰均在最初释放的源层位置未动,迁移最快的90Sr的质心移动了0 32cm;按质心计算,90Sr、237Np、238Pu和241Am的延迟系数(Rd)分别为4 0×102、1 6×103、2 7×105和∞。这表明,黄土介质对这几种示踪核素具有强的吸附能力。
- 王志明李书绅刘春立姜凌杨月娥江洪李冰李丹
- 关键词:现场示踪试验核素放射性废物
- “核素在含水层迁移的现场示踪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框架的设计及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本文主要介绍了“核素在含水层迁移的现场示踪实验”中所使用的一种称为“实验框架”的实验装置 ,它也是确保此类实验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叙述了该框架设计的考虑、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和实验的效果。设计要求该框架在其插入实验区时基本不扰动含水介质 ,也不扰动地下水流场。它的作用不仅能将示踪剂的迁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而且在实验结束后能完整、安全地取出框架内的土壤 ,获得框架内关心位置上的土壤样品 ,并使实验现场不残留放射性示踪剂 ( 3H除外 )。
- 杨月娥姜凌江洪李冰姚青山王玲刘春立刘玉山
- 关键词:核素含水层迁移环境安全
- ^(90)Sr、^(237)Np、^(238)Pu和^(241)Am 在水平土柱中迁移的实验场示踪研究被引量:10
- 2003年
- 将装有示踪剂和含水层未扰动土的水平土柱,通过竖井壁水平插入含水层,天然地下水通过与含水层介质紧密相连的一端流过土柱,在另一端接取水样;通过测量实验期间采集的水样和实验结束后切割的土壤样品中示踪剂的浓度,得到核素的迁移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核素中迁移最快的90Sr的延迟系数>290,说明黄土对实验所用的90Sr、237Np、238Pu和241Am都有较强或很强的吸附能力;有腐殖酸的3号和8号土柱中90Sr的延迟系数大于无腐殖酸的2号土柱的延迟系数,说明腐殖酸延缓了90Sr的迁移;无腐殖酸的2号水平土柱中90Sr的延迟系数与实验室模拟土柱的延迟系数基本相同。
- 杨月娥江洪姜凌
- 关键词:迁移示踪剂核素核废物
- ~3H和Br^-在含水介质中的混合迁移实验被引量:2
- 2003年
-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地下研究设施的实验竖井中进行了3H和Br-的混合迁移实验。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在水平放置的实验装置中装有示踪剂和在含水层采集的扰动土,天然地下水通过连接管进入实验装置的前端,在实验装置末端和不同取样断面抽取(或采集)水样,并通过对水样的测量得到示踪剂的迁移速度。在相同条件下,Br-的迁移速度均大于3H的迁移速度。这可能是由于负离子的排斥效应造成的。各实验装置流出液中3H与Br-迁移速度之比在0 78~0 94之间。无论示踪源层是点源还是面源,3H和Br-各自在不同距离处不同径向位置的迁移速度相同。按浓度峰或按质心的计算均可看出,3H与Br-的速度比随距离增加而减小。
- 杨月娥姚来根江洪姜凌李丹李冰
- 关键词:^3H介质辐射防护示踪剂
- 含水层中氯烯烃胶对水泥与地下水发生相互作用的缓冲作用研究
- 2000年
- 利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氯烯烃胶研究了在营造的地下水环境和含水层环境中,氯烯烃胶对水泥混凝土与地下水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缓冲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营造的地下水和含水层环境中,氯烯烃胶对水泥混凝土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主要表现在阻止柱块的碱性和各种元素的释放,从而减弱了水泥混凝土柱块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 这种缓冲作用主要是由于氯烯烃胶和水泥混凝土柱块与水泥混凝土柱块的表面结构的不同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缓冲作用有可能延长水泥混凝土在含水层中的寿命.
- 刘春立王志明姜凌李冰王玲江洪杨月娥
- 关键词:含水层水泥放射性废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