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维波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新文学
  • 1篇新文学传统
  • 1篇心理
  • 1篇性爱主题
  • 1篇叙事
  • 1篇仪式
  • 1篇意象
  • 1篇植物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人类学
  • 1篇社神
  • 1篇太平御览
  • 1篇潜意识
  • 1篇情结
  • 1篇文化
  • 1篇文化阐释
  • 1篇文化人类学
  • 1篇文化心理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传统

机构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夏维波
  • 1篇孙华泽
  • 1篇刘佳音
  • 1篇杨宇

传媒

  • 2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红楼梦》中的“形影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09年
《红楼梦》成功地实践了一种别具中国传统特色的小说叙事策略,即"形影叙事"。甄宝玉、贾宝玉的对应性安排,艺术地表达了人物复杂的心灵矛盾,是辞赋"主客问答"叙事策略的变化发展;黛玉与晴雯、宝钗与袭人等不但在性格上互为形影关系,作家赋予她们的花草意象也起到精神比兴作用;秦可卿与鸳鸯、司棋与尤三姐、藕官与宝玉等之间存在着形与影的命运暗示关系。
夏维波孙华泽
关键词:红楼梦
村庄的意义与表达——谈新文学传统中的“村庄叙事”被引量:3
2008年
村庄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单位,是乡土中国的基本载体。因此,无论是现代社会学研究还是乡土文学研究就不妨把“村庄”作为一个视角。就文学研究而言,如果把“乡土”或“乡村”当成文学叙事的一个空间概念,可能会得到一个宏大的景观,但也会流于普泛化,而缺少一种更具体和微观的原点性考察。本文拟从村庄这个空间概念,来分析现代作家对于乡土社会的审美观和现代性想象。
夏维波刘佳音
关键词:文学叙事村庄文学传统传统中国社会乡土中国
中国古代祈丰仪式原型初探被引量:1
1998年
弗雷泽在《金枝》中,以十二卷的长篇巨制考释了内米湖畔的一个古老风俗:在罗马附近有一座女神狄安娜的神庙,神庙的祭司总是由一名逃亡的奴隶担任,他时刻警觉地看守着那里的一株圣树,因为另外一个奴隶只要折取上面的一段树枝,便可以和他决斗。如果他被杀死,胜利者便成为新的祭司。他们都拥有一个称号——“森林之王”。狄安娜是“主管森林野兽以及家畜和大地产物的女神,信仰她能保佑人们多子孙和帮母亲们顺利分娩。”她有一个男性伴侣维尔比厄斯,即神庙前的祭司,他的功能与狄安娜相同,也是主管大地丰产的树神。弗氏通过欧洲广大地区定期为朱庇特、宙斯、五朔节王等诸神举行婚配的习俗考证出,狄安娜原始仪式中还有一部分内容,即狄安娜女神与维尔比厄斯的婚媾,它表现为祭祀仪式上两性间的带有神圣性质的纵欲行为。
夏维波
关键词:弗雷泽《太平御览》社神后稷文化人类学
中国文学中河桥意象与性爱主题的文化阐释被引量:3
1999年
“隔河情结”与“河桥意象”是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两个模式。“鹊桥神话”和“尾生传说”两个民俗故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隔河情结”逐步形成的过程。男女被河阻隔的情结是原始思维中氏族内部不得通婚的原始制度的产物,两性间渴求沟通的潜意识欲望通过桥的意象传达出来。桥在民族心理中是男根的象征,桥也暗示着男女的交合。
夏维波杨宇
关键词:文化心理
中国古代蜡祭的民俗心理探析被引量:4
2002年
中国古代的蜡祭仪式与西方民俗观念中的杀死谷神的仪式是相通的 ,蜡祭的目的是“息老物” ,其实就是杀死衰老的谷神。蜡祭中的禽兽形象就是谷物之神的象征 ,腊八粥具有着西方的圣餐意味。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最重大的祭祀就是蜡祭和神稷 ,春社是庆祝植物神的再生仪式 ,蜡祭是庆祝衰老的植物神死亡的仪式。社分春秋两祭 ,而秋社和年就是从蜡祭分化嬗变出来。
夏维波
关键词:民俗心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