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南慧 作品数:12 被引量:49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5 2014年 2型糖尿病已成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与β细胞功能下降是其重要发病基础,而这两者均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遗传因素、老化现象、活性氧簇(ROS)生成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下降以及Sirt3基因上调均可能损伤线粒体功能,进而诱发IR;另一方面,解偶联蛋白(UCP)的活性若未处于下述平衡,即既能中和ROS介导的毒性,又不至于将ATP产量降低至影响胰岛素释放的程度,则可破坏β细胞导致其功能下降。因此,以线粒体为靶点的药物或基因治疗将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策略。 陈娜 邓倩 谭秋荣 李莉明 喻南慧 蒋涛关键词:2型糖尿病 线粒体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 2013年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病原菌监测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了解2013年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本院2013年临床分离的1882株细菌采用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临床分离菌株共18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57株(29.60%),革兰阴性菌803株(42.67%),真菌522株(27.73%);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 )的检出率为32.94%;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仅为9.68%;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较敏感,耐药率为6.25%;无乳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均无耐药性;革兰阴性菌中,未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卡他莫拉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性高达10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为8.51%。结论 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定期监测有助于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陈娜 谭秋荣 邓倩 李莉明 喻南慧关键词:革兰氏阳性菌 抗感染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药物利用 结直肠癌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裴海平1 朱红1 谭风波1 张兴文 裴谦1 宋享平1 喻南慧 李玉强 1.研究结果:
项目在国家自然基金及湖南省科技厅项目的资助下,以结直肠癌细胞株及该单位大数据库临床病理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随访登记及统计分析,挖掘及验证影响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分子靶标及临床病理因素。主要...关键词:关键词:结直肠癌 基因表达 肿瘤治疗 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90例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近端阻塞的疗效。方法对90例原发或继发不孕患者联合应用宫腔镜和腹腔镜对近端阻塞输卵管先经输卵管口插管通液后再行间质部插管通液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间质部插管通液术后输卵管完全通畅率显著高于输卵管口通液术(P〈0.05),而完全不通率显著低于输卵管口通液术(P〈0.05)。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下,作输卵管间质部插管再通术对输卵管近端阻塞的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其输卵管的通畅度较输卵管口通液术有明显改善。 郭海春 喻南慧关键词:宫腔镜 腹腔镜 输卵管间质部 输卵管近端阻塞 血管生成素-2与大肠癌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标本的血管生成素-2(ANG-2)mRNA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计数,探讨ANG-2mRNA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关系,推断其在犬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PCR检测癌组织、良性病变及手术切缘正常组织的ANG-2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以LYvE.1标记微淋巴管并计数。结果ANG-2mRNA在癌组织内阳性表达64.O%,良性病变内阳性表达8.3%,手术切缘正常组织内阳性表达7.5%。ANG.2mRNA表达阳性的癌旁MLVD比阴性高(P〈0.01),且ANG-2mRNA的表达水平与癌旁MLVD存在相关性(P〈0.05,r=0.493)。癌旁MLVD及手术切缘正常组织MLfVD比癌组织高(P〈0.01),且癌旁MLVD比手术切缘正常组织MLVD高(P〈0.01)。Duke’s A、B期的癌旁MLVD较C、D期低;有淋巴结转移的癌旁MLVD比无淋巴结转移的癌旁MLVD高(P〈0.05)。结论ANG.2mRNA在大肠腺癌组织内有高表达并与癌旁MLVD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谭风波 喻南慧 徐海帆关键词:大肠腺癌 血管生成 淋巴管生成 血管生成素-2 HPV感染及相应治疗对CINⅠ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以及相应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轻度(CIN 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妇科门诊,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CIN Ⅰ的患者220例,按照 HPV检测结果分为HPV低危型组( n =115)和高危型组( n =105)。并按照患者个人要求,其中低危组中78例采用药物治疗,37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高危组中35例采用药物治疗,70例采用LEEP刀手术治疗,定期随访,行薄层液基细胞学(TCT )、HPV以及阴道镜检查,分析其转归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12个月,24个月随访发现,HPV低危型LEEP刀手术治疗组无疾病进展病例,药物治疗组以及 HPV高危型LEEP治疗组均有1例疾病进展病例,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HPV高危型药物治疗组有3例疾病进展病例,与 HPV高危型LEEP刀手术治疗组比较,疾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H PV 低危型和 H PV 高危型组比较,两组疾病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HPV高危型持续性感染,是CIN Ⅰ进展的高危因素,LEEP刀手术治疗对改善高危型 HPV感染的转归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莫鸿英 喻南慧关键词:活组织检查 阴道镜检查 原发性胃肠道黑色素瘤1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15例原发性胃肠道黑色素瘤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胃原发黑色素瘤并脑转移1例行近端胃肿瘤根治术+脑转移灶切除;直肠肛管黑色素瘤14例,其中行腹会阴联合肿瘤切除术(Miles)8例,行经腹直肠肿瘤前切除(Dixon)1例,行局部切除4例,1例拒绝手术治疗出院。3例术后接受综合治疗,3例因术后转移复发接受化疗。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Malan-A多呈阳性表达。总生存期4.5~57.0个月,平均生存期(15.8±15.3)个月,中位生存期9.0个月。结论:原发性胃肠道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免疫组化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完整手术切除(R0)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可辅助放化疗。 宋享平 刘合利 谭风波 喻南慧 裴谦 裴海平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 :通过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应用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无痛麻醉的镇痛方式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8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无痛人工流产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镇痛,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min(T1)及术后5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两组患者术后1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Ramsay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清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血氧饱和度比较,T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0 min的VAS评分以及Ramsay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较长,安全性高,是对患者更好的镇痛方式,值得推广。 周晓明 喻南慧 李玉飞关键词:地佐辛 麻醉 丙泊酚 芬太尼 无痛人流 1例孕妇产后突然死亡原因分析 2012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妊娠9+月,因皮肤痒5月,不规则腹痛1 d,于2012年3月6日入院。入院体查:体温36.8 C,脉搏92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20/80 mmHg(1 mmHg=133.2 Pa),腹部、背部、四肢及会阴部皮肤可见密集斑疹,直径0.3~0.5 cm,局部融合成片状,表面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有溃烂、渗出、结痂,无流脓; 陈娜 喻南慧 邓倩关键词:过敏性休克 水溶性维生素 孕妇 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3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总结原发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2年1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30例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发病年龄53.2岁,19例(63.3%)患者表现为腹痛,13例(43.3%)表现为腹部压痛。单纯阑尾黏液腺癌9例(30.0%),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并发腹膜假黏液瘤21例(70.0%),其中8例行右半结肠切除,13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2例先行FOLFOX方案化疗后行手术的局部晚期阑尾黏液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病理完全缓解,分别随访14及26月,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23例患者获得随访,期间15例(65.2%)复发,合并与未合并腹膜假黏液瘤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81.3%(13/16)和2/7。结论 阑尾黏液腺癌常合并腹膜假黏液瘤,其术后复发率较高。肿瘤细胞减灭术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以及术前化疗可能是局部晚期或腹腔播散的阑尾黏液腺癌的更优选择。 谭风波 刘合利 喻南慧 裴海平关键词:结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