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轶琳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凋落
  • 2篇毛竹
  • 2篇毛竹林
  • 1篇凋落量
  • 1篇凋落叶
  • 1篇凋落叶分解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叶绿素荧光特...
  • 1篇荧光参数
  • 1篇生理响应
  • 1篇受害
  • 1篇碳库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表层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碳库
  • 1篇周期

机构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3篇唐轶琳
  • 2篇周本智
  • 2篇王小明
  • 2篇曹永慧
  • 1篇洪奕丰
  • 1篇邓宗付
  • 1篇葛晓改
  • 1篇李晓靖
  • 1篇李谦

传媒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厚度毛竹林凋落叶分解及其对土壤表层碳库的影响
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分解影响着土壤碳储量、有机养分矿化、无机养分含量变化以及碳平衡的形成,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森林土壤碳库储存了全球土壤总碳库碳储量的40%,每年通...
唐轶琳
关键词:毛竹林微生物数量土壤碳库凋落叶分解
不同海拔高度毛竹林凋落量动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通过对江西大岗山不同海拔高度(低海拔350 m,高海拔650 m)毛竹林凋落物的定位观测,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毛竹林的凋落大小年周期、凋落进程以及凋落量受海拔高度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观测的2个海拔高度对毛竹林凋落量的影响不显著。观测期间,高海拔、低海拔年平均凋落量为(1 695.05±87.23)kg.hm-2。(2)毛竹林凋落大小年周期与日历年并不吻合,是跨年度的,持续时间12个月左右,周期的分界点在每年的6月前后,且小年的四季变化较大年更明显,仅春夏两季凋落量就占全年总凋落量的68.71%72.39%。(3)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对毛竹林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且对高海拔的干扰相对低海拔更严重;但灾害发生2 a之后,其高海拔、低海拔凋落动态的各项指标均接近于该地区之前对未受灾毛竹林的研究结果。因此,认为冰雪灾害发生2 a之后,即2010年6月前后开始,该地区毛竹林凋落量已逐渐恢复到了灾前的正常状态。
唐轶琳周本智邓宗付唐荣清王小明葛晓改曹永慧
关键词:毛竹林海拔
冰灾后受害木荷萌枝光合生理响应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以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中受到严重损害的木荷为对象,在浙江江郎山设置5个400m2样地,通过Li-6400光合仪人工控制光强和CO2浓度测定相关光合参数,采用指数方程对不同受害类型木荷(倒木和断木)的光合生理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并结合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了不同部位萌枝叶片的光合能力。结果表明:(1)光响应曲线中,木荷断木不同部位萌枝叶片在初始阶段(光照强度0~200μmol.mol-1)较陡,随着光强的增大,断木相对于倒木较早达到光饱和点,但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倒木低;CO2响应曲线中,倒木和断木在起始阶段(CO2浓度在0~200μmol.mol-1)的斜率较接近,随着CO2浓度增加,各条拟合曲线趋势相似。(2)不同受害类型木荷之间比较,倒木的光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Lmax)、CO2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Cmax)、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有效光化学效率(Fv′/Fm′)分别比断木高22.03%、5.22%、13.73%、52.48%、22.53%,且二者间的PLmax、LSP、Fv′/Fm′均差异显著。(3)相同受害类型木荷的不同部位之间比较,倒木不同部位的PLmax、PCmax、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电子传递速率(ETR)均表现为底部>中部>顶部,而断木不同部位则表现为顶部和中部大于底部,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发现,遭受冰雪灾害的木荷倒木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断木,且倒木底部和断木顶部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其它部位。
李晓靖周本智洪奕丰唐轶琳曹永慧王小明李谦
关键词:冰灾叶绿素荧光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