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莹

作品数:36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儿童
  • 7篇先天
  • 7篇先天性
  • 6篇胆总管
  • 6篇胆总管囊肿
  • 6篇细胞
  • 6篇囊肿
  • 5篇手术
  • 5篇小肠
  • 5篇ERCP
  • 4篇胆管
  • 4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小儿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腺
  • 3篇婴幼
  • 3篇婴幼儿
  • 3篇肿瘤
  • 3篇外科

机构

  • 3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上海市组织工...

作者

  • 36篇周莹
  • 19篇吴晔明
  • 12篇潘伟华
  • 12篇施诚仁
  • 11篇王俊
  • 7篇王捍平
  • 7篇严文波
  • 6篇王雪峰
  • 6篇沈涤华
  • 5篇胡吉梦
  • 4篇吴燕
  • 4篇邬文杰
  • 4篇吕凡
  • 4篇蔡威
  • 3篇周广东
  • 3篇张文杰
  • 3篇孙莲萍
  • 3篇陶怡菁
  • 3篇张弛
  • 2篇顾钧

传媒

  • 9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临床小儿外科...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第十届全国儿...
  • 1篇第六届中国杭...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腔镜下膈肌折叠术治疗婴幼儿右侧膈膨升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膈肌折叠术治疗婴幼儿膈膨升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作者收治儿童膈膨升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3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9个月),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康复及随访情况。结果15例均为右侧膈膨升,均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膈肌折叠术。手术时间1-3.5h(平均约2.5h)。术中出血少,无一例并发症,无中转开胸病例。患儿于术后3~7d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2d,2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疗效满意,胸部正位片显示患儿膈肌分别较术前降低1~3个肋间隙,胸壁创伤小,外观满意。结论胸腔镜下膈肌折叠术适合于婴幼儿膈膨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胸廓外观影响小的优势。
谢川胡吉梦吴晔明潘伟华周莹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畸形婴儿
儿童不同部位的胰母细胞瘤的外科处理
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 PBL)是儿童期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可发生在胰腺不同部位、目前多数文献公认首选治疗是外科对肿瘤的完整切除。近15年来我们恰巧遇到3例儿童不同部位的PBL、采取相应不同的术式...
王捍平蔡威吴晔明施诚仁潘伟华周莹
文献传递
伴有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处理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讨论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处理及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5例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穿孔7例,胆源性胰腺炎9例,胆管炎、阻塞性黄疸、肝功能受损29例,保守治疗效果不佳.7例胆道穿孔中,5例胆汁性腹膜炎行囊肿外引流和二期根治术;2例隐匿性胆道穿孔一期行根治术.9例胆源性胰腺炎给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待淀粉酶正常后一期行根治术.29例阻塞性黄疸伴肝功能受损的患儿中,17例发病年龄小于3个月行一期根治手术;12例发病年龄大于6个月患儿先行ERCP置鼻胆管引流,待黄疸消退、转氨酶正常后一期行根治性手术.结果 伴胆道穿孔的7例胆总管囊肿患儿中,2例在外引流期间出现水电解质紊乱,1例T管脱落,1例隐匿性穿孔在根治术后出血再次手术,余者术后均痊愈出院.9例胆源性胰腺炎患儿置鼻胆管引流后淀粉酶均恢复正常,根治术后均痊愈出院.并发急性胆管炎、伴有梗阻性黄疸、肝功能受损29例中,12例发病年龄大于6个月,其中11例行内镜下置鼻胆管引流后并发症改善行根治手术,1例ERCP失败后改行外引流和二期根治术;小于3月龄婴儿直接行一期根治性手术,术后均痊愈出院.所有患儿保持随访,术后随访时间1~3年.1例术后慢性胰腺炎史,1例胆管炎史,均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结论 对合伴有各类并发症的儿童胆总管囊肿选择合理的处理手段和合适的手术方式将有效减少并发症所造成的危害.
张君颀昊晔明周莹王俊
关键词:儿童胆总管囊肿并发症
KIF12基因新复合杂合突变导致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1例报告
2024年
目的鉴定导致1例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8(PFIC 8)患儿的KIF 12基因变异及其对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1例PFIC 8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变异用一代测序进行验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细胞模型、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反应研究变异对基因功能的影响。同时对已报道的17例PFIC 8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变异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个月14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和黄疸为主。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患儿的KIF 12基因存在c.539G>A+c.928C>T复合杂合突变,此前未见报道。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患儿肝细胞的KIF12蛋白的细胞内定位发生改变。在293T细胞中,c.539A、c.928T和c.539A+c.928T均可以使KIF12的mRNA表达减少,c.928T和c.539A+c.928T可使KIF12的蛋白水平表达降低(P<0.05)。文献回顾显示,已有7个KIF 12的纯合突变和1个复合杂合突变(c.538C>T+c.539G>A)被报道。在已报道的病例中,KIF 12的突变类型和PFIC 8患儿的肝外临床表型无关。结论在1例PFIC 8患儿中发现1种新的KIF 12复合杂合突变。在已发现的9个突变中,其类型与PFIC8肝外临床表型可能无关。
裴皓月龚一鸣韩心如白美荣褚迅周莹
90例胆总管囊肿术中胆汁淀粉酶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胆总管囊肿术中胆汁淀粉酶含量,分析胆汁淀粉酶量与年龄,囊肿类型及症状表现相关性,研究胆总管囊肿发病及病例生理机制.方法 回顾我科行胆总管囊肿切除病例中留取胆汁并行胆汁淀粉酶定量检测病例资料90 例,按照...
周莹吴晔明王跃
小儿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ERCP 术后胰腺炎是ERCP 最常见的并发症,分析儿科患者中发生ERCP 术后胰腺炎的风险因素.方法 我们回顾了我院2009 年1 月至2014 年7 月行ERCP 的12 周岁以下患儿76 例,男性44 例,女...
陶怡菁王雪峰张文杰周莹邬文杰施佳吴晔明
改良法分离大鼠IOUs构建小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采用改良方法分离大鼠小肠上皮类器官单位(IOUs),鉴定IOUs裸鼠体内发育能力。方法取出生5~8d大鼠的小肠组织,采用改良分离法获得IOUs,与细胞外基质胶混合后植入裸鼠皮下,定期取材,组织学鉴定。结果采用改良方法分离时间明显缩短,体内植入所有实验组均有多个囊泡样组织形成,植入2周后部分囊腔凹陷可见隐窝样结构,2周后部分囊泡内壁可见分化较成熟的上皮细胞突出,类似绒毛结构;上皮下可见少量平滑肌样细胞围绕囊状管腔周围。结论初步证实改良方法分离出IOUs用于组织工程肠管构建的可行性,并为出生后组织修复重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莹施诚仁姚晓虹刘伟周广东殷德民宗莉娟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小儿胆胰疾病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 探讨利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诊断和治疗小儿胆胰疾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新华医院2004年至2010年小儿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诊断及治疗病例共19例.患儿年龄14个月至16岁,其中男9例,女10例.疾病包括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结石,胆胰管合流异常,胰管结石,慢性胰腺炎,whipple's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等.治疗方法包括胆管取石,放置鼻胆管引流,胰管取石,放置胆胰管支架等.患儿术中大多采用静脉麻醉,所用内窥镜为成人十二指肠镜.结果 19例患儿操作全部成功,获得了较明显的疗效.除少数患儿术后血尿淀粉酶短暂升高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以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小儿胆道胰腺疾病,且对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估有一定帮助.
庄明张文杰顾钧周莹吴晔明王雪峰
关键词: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囊肿胆总管结石
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肠道乳酸菌群的检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通过对巨结肠小肠结肠炎、无肠炎患儿及正常儿童大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乳酸菌群和先天性巨结肠小肠结肠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患儿共30例,1个月~7岁,平均年龄1.2岁。根据术前术后有无小肠结肠炎临床症状分为HD小肠结肠炎组和HD非肠炎组,其中肠炎10例。并选同龄儿1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的新鲜大便,立即置入无菌离心管,-20℃冻存,24 h内抽提粪便内细菌基因组DNA。结果由于粪便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绝对值不呈正态分布,故取其对数值(log_(10))进行方差分析。各组双歧杆菌对数含量:巨结肠肠炎组7.07±0.85和巨结肠非肠炎组8.36±0.80、正常对照组8.46±0.9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结肠非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乳酸杆菌对数含量:巨结肠肠炎组5.51±0.65、巨结肠非肠炎组5.79±0.82,分别和正常对照组6.47±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本实验结果提示在巨结肠患儿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这可能是肠炎发生的原因之一。
沈涤华施诚仁周莹余世耀吴燕严文波孙莲萍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小肠结肠炎双歧杆菌
ERCP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诊治中的应用
<正>背景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多在儿童时期发病,一般都是出现胆道感染、胰腺炎等症状后发现,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就需先行囊肿引流,2月后再择期行根治手术。随着ERCP技术的兴起,在成人中已经成为诊治胆胰疾病的首选方法,而在儿科...
陶怡菁王雪峰吴晔明周莹邬文杰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