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明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州市黄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分析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收集黄埔区肿瘤发病与死亡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监测覆盖黄埔区户籍人口203 852人(男性108 903人,女性94 949人),计算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率、累积发病(死亡)率(0-74岁)、构成比。结果显示,2013年黄埔区恶性肿瘤发病744例,死亡301例,病理诊断比例(NV%)73.38%,死亡/发病比(M/I)0.40,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DCO%)5.63%,未指明部位和部位不明的病例占2.69%。发病率364.97/10万(男性359.04/10万,女性371.78/10万),中标发病率201.13/10万,世标发病率261.16/10万,截缩发病率(35-64岁)407.38/10万,累积率(0-74岁)27.66%。死亡率147.66/10万(男性172.63/10万,女性119.01/10万),中标死亡率70.65/10万,世标死亡率97.50/10万,截缩死亡率(35-64岁)135.08/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27.66%。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和宫颈癌,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69.22%。恶性肿瘤死亡前十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胃癌、鼻咽癌、前列腺癌、肾脏癌症和胆囊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79.40%。肺癌、消化系统癌症、乳腺癌是威胁黄埔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发病增长较快,结直肠癌多年位居黄埔区恶性肿瘤发病第二位,需要重点防控。
- 杨春周晓明
- 关键词:肿瘤登记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
- 广州市黄埔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调查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了解黄埔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683名15岁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进行精神卫生问卷调查。结果该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7.8%,平均得分女性(11.71±2.70)高于男性(11.4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位类别以及所属不同街道的群体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必要进一步加大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并关注60岁以上、已退休、无业及其他行业人员等群体。
- 杨春李晓珍陈庆良周晓明
- 关键词: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
- 广州市黄埔区历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黄埔区艾滋病疫情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提取现住址为我区的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历年累计报告的艾滋病/HIV感染者疫情数据,采用构成比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黄埔区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HIV感染者86例,死亡11例,发病率18.78/10万(86/457 930),死亡率2.40/10万(11/457 930)。报告病例数最多的年份是2012年,最多的月份是11月;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黄埔街,占22.09%(19/86);以男性为主,占80.23%(69/86);以15~49岁的青壮年为主,占84.88%(73/86);以家务、家政及待业的人群为主,占32.56%(28/86);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传播为主,占72.09%(62/86)。结论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开始向一般人群传播,同性接触传播快速增长,同时男性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所以,我区应扩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检测咨询覆盖面,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普通人群的宣传,做好特殊人群的干预及病例的综合管理,尽量减少二代病例的传播。
- 陈庆良杨春何丹凡艳周晓明杨培喜余红仙
-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