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玲英

作品数:61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文学
  • 8篇文化科学
  • 7篇语言文字
  • 2篇社会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1篇弥尔顿
  • 12篇失乐园
  • 12篇《失乐园》
  • 7篇约翰·弥尔顿
  • 6篇基督
  • 6篇教学
  • 5篇共同体
  • 5篇艾略特
  • 4篇语言
  • 4篇福克纳
  • 3篇诗传
  • 3篇史诗
  • 3篇史诗传统
  • 3篇数学
  • 3篇悖论
  • 3篇外语
  • 3篇教育
  • 3篇改写
  • 2篇大学英语
  • 2篇多媒体

机构

  • 48篇中南大学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南工业大学
  • 3篇溧阳市清安小...
  • 2篇吉首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湖南工学院
  • 1篇湖南商学院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江苏省溧阳市...
  • 1篇茅台学院

作者

  • 59篇吴玲英
  • 3篇汤敬安
  • 2篇易鸣
  • 2篇杨昌英
  • 1篇李滟波
  • 1篇彭晓娥
  • 1篇苏玉鑫
  • 1篇熊琳芳
  • 1篇张彩芳
  • 1篇游翔文
  • 1篇陈栾平
  • 1篇于江
  • 1篇刘拥军
  • 1篇周杰
  • 1篇谢姣姣
  • 1篇陈姝
  • 1篇刘鸣
  • 1篇邓文娟
  • 1篇刘冰
  • 1篇刘一鸿

传媒

  • 12篇湖南医科大学...
  • 12篇中南大学学报...
  • 3篇外国文学
  • 3篇湘潭大学学报...
  • 2篇外语与翻译
  • 2篇湖南科技大学...
  • 2篇数学学习与研...
  • 2篇外国语言与文...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国外文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小学教学研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酿酒科技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长沙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意象”统计和分析看艾略特诗歌的风格特点被引量:4
2000年
艾略特是21世纪初意象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所谓“意象”即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客观事物虽是客观存在的物体,但能引起诗人刨作欲望或寄托诗人情思。所以,这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称为“意象”。“意象”的选择与诗人的创作倾向关系甚密。本文旨在通过对组成艾略特诗歌意象群的客观事物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探讨艾略特诗歌的风格特点。
吴玲英
关键词:意象意象群意象派统计分析艾略特诗歌
大学英语教学的规律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03年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学习者的注意倾向和规律,试图揭示注意规律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
吴玲英
关键词: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大学英语教学
《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后人类儿童主体及其主体性被引量:1
2022年
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与太阳》透过儿童机器人克拉拉的视角,探讨了后人类时代儿童主体及其主体性问题。一方面,以乔西为代表的后人类儿童尽管在被技术“提升”后变得更聪明,但却遭受到身体的伤害和移情能力的丧失,呈现“辖域化”特征;另一方面,儿童机器人克拉拉则突破技术的同一化规训,表现出人性的温情,从而构成了对人类儿童身体的“解辖域化”。当技术主体拥有超人类主体性时,人类主体与技术主体的关系便成为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的命题,从而有可能建构起一种新型的人机融合的人机共同体,为未来社会建立开放、包容的肯定性主体关系提供伦理反思。
吴玲英聂青
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颠覆与改写——论大卫·昆特的新著《〈失乐园〉之内》被引量:1
2016年
大卫·昆特的新著《〈失乐园〉之内》以弥尔顿与荷马、维吉尔等传统史诗诗人的对话与弥尔顿独特而不可复制的个人才能互为经纬,对《失乐园》展开百科全书式解读,指出弥尔顿在《失乐园》里结束一个史诗传统的同时开启了另一史诗传统,由此将弥尔顿的史诗创新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探究这部新著如何通过细数《失乐园》与史诗传统的互文范例而索隐弥尔顿的史诗设计,以揭示弥尔顿对史诗传统的颠覆与改写,从而一展昆特对弥尔顿史诗研究的革命性贡献。
吴玲英
关键词:颠覆改写
《我弥留之际》中的人物聚焦被引量:1
2008年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叙述技巧创新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聚焦转换是多角度叙事的完美展现,显示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创新性。小说频繁的聚焦转换不仅展示了福克纳高超的叙述技巧,同时完美地刻画了小说人物。
吴玲英张彩芳
关键词: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多角度叙事
《蒙福天使团》中的瘟疫书写
2023年
英国17世纪诗人海伍德在长诗《蒙福天使团》中透过天使的视角书写了其时代的瘟疫。诗中的瘟疫书写表明,瘟疫不止因个体信仰之不虔诚而侵蚀其身体,亦侵袭城市和国家层面等“社会身体”,由此成为恶的象征;同时,瘟疫不仅腐蚀人的思想,使个体逐渐失去能动性而沦为“他者”,更是加剧社会分裂之隐喻,喻指“道德瘟疫等各种形式的精神疾病”。诗歌对瘟疫及其潜在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繁殖性强等特点的艺术呈现,体现了诗人对瘟疫现象的深刻反思,即表层的“和谐”无法阻挡瘟疫的爆发和再爆发,而唯有日常审视自我与生活,坚守集体意识和共同体意识,方能铸就真正的和谐。
吴玲英聂青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
论《荒原》叙述视角上的陌生化技巧被引量:4
2008年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学派的核心概念“陌生化”旨在分析现当代文学中“复杂化形式的手法”。而T.S.艾略特的《荒原》可谓是运用这一技巧的杰出典范。通过分析《荒原》在叙述视角上“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归纳了其在叙述视角上采用的各种“陌生化”技巧,如异化视角、全知叙述视角和叙述视角转换等,为解读这部现代主义诗歌的巅峰之作提供一种新的诠释方式。
吴玲英游翔文
关键词:艾略特《荒原》陌生化
《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余晓玲吴玲英
关键词:乔伊斯《尤利西斯》巴赫金狂欢节狂欢化
让学生心中有“数”,促使小学数学更加贴近生活
2022年
分析发现小学数学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均以日常生活为来源,而此类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为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可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推动学生基础知识体系的构架,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吴玲英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
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主人公宗教主体性的消除过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人生活经历和精神历程的不同步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几百年来,从歌德到弗洛伊德,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研究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与周围环境以及他们内心世界之间的矛盾,他们的观点值得商榷,究其原因是他们忽视了封建生产方式建构的宗教主体性对英国人的影响。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中通过一系列情境深刻地反映了以阶级替代为特征的社会历史进程以及与这一社会历史进程相伴随的以宗教主体性消除和理性主体性重建为特征的精神历程。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英国社会从封建生产方式向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人们经历了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政治命运和文化话语的变化。这些变化需要人们消除宗教主体性、建构理性主体性。莎士比亚悲剧主人公仍然信奉传统价值、坚持传统的认知模式和遵循传统的行为模式,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生矛盾,也使其本身经历着消除宗教主体性和建构理性主体性的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种共存的生产方式之间张力作用的结果,也是主人公发生悲剧并走向毁灭的根源。
廖金罗吴玲英
关键词:莎士比亚主体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