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琳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文化研究院、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仪式
  • 1篇主体性
  • 1篇佤族
  • 1篇克木人
  • 1篇乐节
  • 1篇个案
  • 1篇个案研究
  • 1篇共同体
  • 1篇村寨

机构

  • 2篇云南民族大学

作者

  • 2篇黄彩文
  • 2篇吴晓琳

传媒

  • 2篇西南边疆民族...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玛格乐”节的现代变迁与克木人的主体性诉求被引量:1
2015年
作为克木人欢庆丰收、祭祀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玛格乐"节在克木人社会中一直发挥着寄托美好愿景、整合人际关系及治理乡村社会的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与周边民族和地区的交流与互动的加剧,人口数量较少的克木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强大的外来文化挤压,其内部发生了巨大的文化变迁。在这样的境遇之下,为强化族群主体意识,这个以欢庆丰收为主题的节日在功能上发生了转化,成为克木人凝聚群体、确认自我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玛格乐"节的分析,可以管窥克木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遇与行动策略,反思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主体性的表达形式。
吴晓琳黄彩文
关键词:克木人主体性
村寨仪式与村寨共同体再生产——对一个佤族布饶村寨的个案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以村寨共同体为目标指向的村寨仪式不仅从精神层面以象征的方式为共同体赋予了合法性,也在现实层面上强化和巩固了村寨组织制度和关系结构。通过对一个佤族布饶村寨的田野调查表明,村寨仪式是指以村寨共同体为指向、以村寨的地缘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公共领域层面的仪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社区成员的相互关系,强化村寨共同体成员的相互认同,从而确保村寨共同体的团结与协作,以获得村寨共同体持续的生存意义和安宁的生存环境。
黄彩文吴晓琳
关键词:共同体佤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