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玲
- 作品数:21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高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影响乙脑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评价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对乙脑流行特征影响,探讨乙脑防制策略。方法对应急接种资料及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共发放乙脑疫苗211280人份,接种适龄儿童195230人,接种率达99.71%。无严重接种反应发生。由于应急接种,2003年乙脑发病流行期比1990~2002年乙脑流行期缩短。讨论乙脑应急接种控制乙脑流行效果显著,在乙脑流行期接种乙脑疫苗安全,可行。建议将乙脑纳入计划免疫,必要时可扩大接种对象年龄范围。
- 吴小玲钟庆全李坤凤蔡永荣
- 关键词: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
- 一起农村中学发生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调查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疫情的调查和处理分析,进一步了解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疾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特点,为学校等集体单位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腹泻学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食堂可疑食物留样,腹泻学生的呕吐物、排泄物、学校自挖井水水样进行有关检测。结果该起疫情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09年9月5日,疫情历时7天,全校在校学生罹患率为1.28%(76/5965),以高三学生为主,占43.42%。通过对呕吐物、排泄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发现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此起群体性腹泻暴发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主要为水源污染和生活接触传播所致。
- 邱海燕许振国蓝文庆吴小玲程照
- 关键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 高州市十年新生儿破伤风疫情分析与监测系统评价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破伤风发病和流行情况,确认高危乡村和高危人群,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监测与控制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将资料分为实施监测和控制措施前后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4年10年共报告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共301例,年均发病率为1.45‰;死亡7例,死亡率为0.0390。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前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2.42‰,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后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0.63‰,与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前相比下降73.97%。结论高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病例主要以不安全分娩因素为主。继续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消毒接生,加强高危乡村和高危人群育龄期妇女或孕妇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的接种将是今后可采取的重要措施。
- 曾培宇李坤凤吴小玲
-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
- 2004~2011年高州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了解高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高州市2004~2011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州市2004~2011年累计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22种、16 952例,死亡115例,年均发病率为127.2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68%。传染病发病率,2004年为92.26/10万,2005年为113.42/10万,2006年为118.31/10万,2007年为128.85/10万,2008年为145.70/10万,2009年为121.86/10万,2010年为160.22/10万,2011年为133.87/10万。2004~2011年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14岁为49.21/10万,15~64岁为125.00/10万,≥65岁为464.40/10万;男性为为175.76/10万,女性为76.80/10万;城区为43.55/10万,农村为290.92/10万;居前的传染病为肺结核(78.36/10万)、乙肝(14.18/10万)、梅毒(9.66/10万)、淋病(3.23/10万)、手足口病(9.46/10万)。[结论]高州市2004~2011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乙肝、梅毒、淋病、手足口病为防治工作的重点。
- 吴小玲胡乐
- 关键词:传染病
- 高州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情况分析
- 2006年
- 目的分析高州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的监测情况,以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对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0~2004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22例,确诊为非脊灰AFP病例21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大于1/10万,其它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五年来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大于99%,强化免疫接种率均大于96.5%。结论高州市AFP病例监测运行高效,OPV继续保持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全市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
- 吴小玲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驰缓性麻痹
- 高州市2011~2014年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调查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高州市2011~2014年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变化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进行调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学校6~12岁部分学生进行蛲虫卵检查。结果 4年共调查3 962人,感染者493人,平均感染率为12.44%,共检出4种寄生虫,感染以钩虫为主,未见蛔虫感染;2011年最低(8.72%),2014年最高(15.24%),感染率有呈上升趋势,各年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州市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近四年呈上升趋势,因此需加大经费投入,加大防控知识宣传,进步提高民众防控知识和自保护意识。
- 吴小玲胡乐欧飞昌
- 关键词: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
- 2007~2008年高州市人狂犬病暴露与犬携带狂犬病病毒情况调查
- 2010年
- [目的]了解高州市外观健康犬只狂犬病病毒携带情况和人群狂犬病暴露与处置情况,为提出狂犬病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高州市犬只饲养与动物伤人资料,对2008年高州市某乡小学205名学生家长进行狂犬病知识与犬伤情况问卷调查,2008年7~9月在市场采集健康犬脑和及唾液腺检测狂犬病病毒。[结果]高州市2007年动物伤人12029例,其中被犬所伤者占80.46%。调查205人,85.37%听说过狂犬病,其中66.34%知道狂犬病是被动物伤所致;61.46%的家里养犬。检测200只犬的标本,均为狂犬病病毒阴性。[结论]高州市家养犬只数量多,犬伤暴露状况严峻,居民狂犬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不高,尚未发现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只。
- 吴小玲李志式邱海燕何金庆潘玲蒙铨何泳滨胡乐
- 关键词:狂犬病狂犬病病毒
- 高州市控制新生儿破伤风综合效果评价
- 2005年
- 目的 为调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监测策略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实行主动监测和“零病例”报告制度,接到疑似病例报告后,48h内按全国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核实诊断;对全市育龄妇女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结果 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前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2 42‰,实施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后新生儿破伤风的年均发病率为0 59‰。 结论 说明高州市采取的监测策略和控制措施是有效的。
- 李坤凤李志式苏国汉钟庆全吴小玲
-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破伤风类毒素育龄妇女
- 2008-2012年高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 2014年
- 目的 分析高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781例,其中重症病例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79/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12年(87.38/10万);全市28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排在前3位的是石古镇(占11.12%)、潘州街道(占9.71%)、大坡镇(占8.20%);每年发病高峰在4、5月,但在10月份有一个小高峰;发病的高危人群为0~5岁组散居儿童;重病病例病原检测以EV71为主.结论 高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性,防控重点应从重点时间、重点人群出发,并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
- 吴小玲胡乐欧飞昌程照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 高州市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取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发病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麻疹正式纳入计划免疫后高州市麻疹发病率从普种前的371.17/10万降到36.04/10万,降幅达90.29%,之后麻疹接种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麻疹发病率则呈持续下降趋势,且麻疹发病率下降幅度大于麻疹接种率上升幅度,降幅最高达90.3%,而接种率升幅只有2%左右。麻疹疫苗接种率与麻疹发病率呈负相关,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r=0.9010,p<0.01)。结论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率的提高,麻疹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由于免疫屏障的作用,麻疹疫苗接种率无需达到100%也可达到加速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麻疹的目的。
- 吴小玲钟庆全李坤凤蔡永荣吴志
- 关键词:麻疹接种率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