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永刚

作品数:32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2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水稻
  • 16篇杂交
  • 8篇杂交水稻
  • 6篇种子
  • 6篇高产
  • 6篇不育
  • 5篇杂交籼稻
  • 5篇杂种
  • 5篇籼稻
  • 4篇籼粳
  • 4篇基因
  • 3篇选育
  • 3篇杂交稻
  • 3篇杂种不育
  • 3篇栽培
  • 3篇栽培稻
  • 3篇粳稻
  • 2篇氮肥
  • 2篇稻桩
  • 2篇滇型

机构

  • 27篇云南省农业科...
  • 11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国家杂交水稻...
  • 2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内江市农业科...

作者

  • 32篇吕永刚
  • 21篇李小林
  • 21篇邓伟
  • 20篇张锦文
  • 19篇徐雨然
  • 18篇谷安宇
  • 17篇年伟
  • 8篇陈丽娟
  • 7篇李东宣
  • 7篇鲁志良
  • 6篇张小玲
  • 5篇朱骞
  • 5篇邓华凤
  • 4篇李成云
  • 4篇朱有勇
  • 4篇叶昌荣
  • 3篇邓先能
  • 3篇熊海波
  • 3篇周家武
  • 3篇李静

传媒

  • 7篇分子植物育种
  • 6篇杂交水稻
  • 3篇农业科技通讯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金属硫蛋白基因(MT2bL)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富含半胱氨酸,而且能够结合多种金属离子,调控细胞内金属代谢的平衡。本研究根据水稻在减数分裂期、开花期和开花后5 d的基因芯片数据结果,从水稻品种黎榆B(O.sativa L.ssp.japonica C.V.Liyu B)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一个植物MT-2类基因Metallothionein2b-Like(Os MT2b L)的启动子序列,序列全长2 063 bp。利用植物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数据库(PLACE)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含有5个CURE(copper-response element)元件(GTAC)以及多个其它顺式作用元件。构建了多个启动子融合表达载体(p Ca MV35S::GUS,p MT2b L::GUS,p Ubi1::GUS,p CYC::GUS和p ACT1::GUS),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了转基因植株。GUS组织染色结果分析表明,Os MT2b L基因启动子在水稻幼苗期的胚根、胚芽和胚芽鞘中具有高水平的GUS表达活性,特别是在胚根根尖和胚芽顶端的GUS表达活性较高;在减数分裂期的植株叶片、颖壳和开花10 d后的未成熟种子中GUS表达活性也较高;GUS蛋白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Os MT2b L基因启动子在水稻叶片中驱动GUS基因表达的活性比Ca MV35S基因启动子高出3倍以上。
李伟吴超吕永刚张小玲郭效琼张慧鑫董陈文华陈丽娟李东宣
关键词:SATIVA启动子
水稻光叶突变新基因的克隆和亚细胞定位被引量:4
2015年
水稻叶片表皮毛突变体是研究单子叶植物细胞分化和水稻品种改良的重要材料。本研究对T-DNA标签技术获得的水稻光叶突变体(单隐性核基因控制,稳定遗传)进行田间观测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分析突变体叶片毛状体类型和分布特征;并采用DNA-Walking和RT-PCR方法定位并克隆该突变体基因,通过对该基因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载体,进行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显示:突变体叶缘无毛,叶面毛状体缺失,缺失的毛状体类型主要为宏毛(即钩毛),但种子颖壳表面毛状体正常生长,是国内外尚未报道的一种新型的光叶突变体;对T-DNA标签插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确定插入位点,表明突变体候选基因在水稻第6号染色体上,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c DNA序列,暂命名为GLL;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GLL基因含有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有702 bp,编码233个氨基酸;对GLL蛋白结构域进行分析,发现该蛋白有一个PEX11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表明,GLL与预测的水稻中PEX11-5同源性最高;亚细胞定位表明该基因在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中表达。本研究为解析水稻及单子叶植物中毛状体发育分子机制和进行水稻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董陈文华张小玲朱骞熊海波魏振飞吕永刚张利东伍腾飞李伟吴超陈丽娟李东宣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
筛孔尺寸及风速对杂交水稻种子精选质量的贡献
2016年
选择影响杂交水稻种子风筛精选中的3个主要因素,研究了各因素对杂交水稻种子精选质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所选因素水平区间,上筛孔尺寸是杂交粳稻滇杂31获选率、杂交籼稻冈优827净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上筛孔尺寸与净度负相关,与获选率正相关;下筛孔尺寸不是净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却是获选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且与之负相关;风速既不是净度也不是获选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年伟邓伟李小林徐雨然张锦文吕永刚谷安宇鲁志良
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
裂颖杂交水稻种子精选效果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小型风筛精选试验台上层筛片尺寸、下层筛片尺寸及风速3个因素与裂颖杂交水稻种子精选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层筛片尺寸对净度有显著影响,下层筛片尺寸对获选率有极显著影响。
年伟李小林徐雨然谷安宇张锦文邓伟吕永刚胡建段建平
关键词:裂颖杂交水稻种子净度
亚洲栽培稻5种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的杂种F1育性研究
2023年
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亚洲栽培稻种内不同生态类型材料与籼、粳亚种杂交育性,对19份包含亚洲栽培稻种内5种不同生态类型品种与云南温带粳品种滇粳优1号及国际水稻所选育的籼稻品种IR64的杂种F1育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栽培稻不同类型中,温带粳与籼亚种间普遍存在杂种不育,温带粳与热带粳间、籼籼部分组合也存在杂种不育,Aus类型与籼、粳亚种的杂种不育程度与品种相关.研究结果为系统研究亚洲栽培稻不同生态类型与籼、粳间杂种不育奠定了基础,为认识亚洲栽培稻的分化提供证据,并为利用亚洲栽培稻种内丰富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新组合提供理论指导.
王杰周家武李静杨莺浦秋红吕永刚邓先能黄望启王敏张玉陶大云
关键词:亚洲栽培稻生态类型杂种不育
一种栽培稻种间杂交育种桥梁亲本材料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栽培稻种间杂交育种桥梁亲本材料的培育方法,该方法为:将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得到杂交种F<Sub>1</Sub>代,验证真杂交种后,利用亚洲栽培稻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5~6代;每代用与目标杂种不育基...
李静周家武邓先能张玉杨莺吕永刚浦秋红陶大云
杂交水稻亲本及其组合光温反应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在水富县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2个试验点,对4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以及组配所得到的8个杂交水稻新组合,杂交水稻对照品种"II优838",通过人工控光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感光性弱、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1份,感光性中等、感温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2份,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感温性中等、感光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
张锦文邓华凤李小林邓伟徐雨然谷安宇年伟吕永刚
关键词:光温反应特性感光性感温性
水稻品种生殖生长期耐冷性及其低温胁迫下MADS-box基因表达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选用来自中国不同稻作生态的4个特殊常规水稻品种:辐恢838(普通籼稻)、月亮谷(云南高海拔籼稻)、C418(普通粳稻)和丽粳11号(云南高寒粳稻),于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分别低温(16℃)处理5d后又恢复5d,研究低温下生殖生长期的冷胁迫效应(花粉育性,结实率,百粒重下降程度)及相关MADS-box基因差异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生殖生长期耐冷性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辐恢838
冯德党吕永刚王国斌甘树仙张石来张慧徐家星董陈文华熊海波朱骞张小玲魏振飞李东宣陈丽娟
批式种子风筛干燥消毒机
批式种子风筛干燥消毒机包括鼓风机、除湿机、加热装置、干燥仓、转筒,紫外灯。转筒设在干燥仓的箱体内,转筒内设有转动轴,转动轴穿过转筒两端壁并与转筒两端壁固定连接,转动轴两端部还分别与箱体两侧的侧壁上的轴座可转动连接,鼓风机...
谷安宇李小林徐雨然邓伟吕永刚张锦文年伟鲁志良
文献传递
施用氮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以9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在无氮肥和施氮肥(225 kg/hm2纯N)2种条件下研究氮肥对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氮肥的敏感性不同,Y两优1号、准两优527、冈优725、云光14、两优培九、Ⅱ优838、云优1981施氮肥后产量增加达显著水平,两优2186、云优1973施氮肥后增产未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无氮肥条件下,单株有效穗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施氮条件下,单株有效穗、结实率与产量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无氮肥条件下,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应依靠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提高产量;施氮条件下,每穗总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最大,说明氮肥能促进每穗总粒数增加,从而提高产量。
张锦文李小林邓伟年伟徐雨然谷安宇吕永刚邓华凤
关键词:杂交水稻氮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