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雪彬 作品数:12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更多>>
活细胞内人IGFBP2-3’UTR基因的GFP—MS2荧光系统标记 2014年 目的利用GFP—MS2系统在活细胞内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hke growth factor,bindin gprotein2,IGFBP2)mRNA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进行绿色荧光标记,构建pT-/-IGFBP2-3’UTR-24×MS2重组质粒。方法提取HeLa细胞总RNA,以针对IGFBP2-3’非翻译区的特异性片段为反转录引物,反转录出cDNA,并以其为模板,降落PCR法扩增出带有EcoRI和BamHI双酶切位点的1GFBP2—3’UTR目的基因,再利用双酶切法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sG5载体(启动子为T7)上,构建重组质粒pT-/.IGFBP2-3’UTR;同时。以BglII和BamHI双酶切法从pCR4-24xMS2SL.stable质粒上切下24×MS2结合位点片段并将其插入pT7-IGFBP2-3’UTR,构建重组质粒pT7-IGFBP2-3’UTR-24×MS2;然后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T7-IGFBP2-3’UTR-24×MS2、pMS2.GFP质粒与pERFP-Tudor-SN质粒共同转染人HeLa细胞内,以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检测IGFBP2—3’UTR的荧光标记情况及应激共定位。结果以酶切质粒法及基因测序法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均无误.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在胞浆中检测到IGFBP2.3’UTR的绿色荧光信号,在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IGFBP2—3’UTR信号呈颗粒状聚集,且与应激颗粒(stressgranules,SGs)的标志蛋白Tudor-SN呈共定位关系。结论针对IGFBP2—3’UTR的GFP-MS2荧光标记系统质粒构建成功;细胞应激时,ICFBP2-3’UTR被招募至sGs结构中。 付雪 高星杰 张毅 史雪彬 辛灵彪 刘欣 于林 杨洁 何津岩关键词:重组质粒 应激状态下Tudor-S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与磷酸化分析 目的:Tudor-SN(Tudor Staphylococcal Nuclease)蛋白,又称为p100、SND1(staphylococcal nuclease domain containing1),广泛存在于人类、... 史雪彬关键词:应激状态 亚细胞定位 磷酸化水平 人类U5·116 ku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 2007年 目的:构建人类U5·116 ku基因全长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HeLa细胞中提取总体RNA,一步法合成单链cD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扩增出人类U5·116 ku基因两段连续的序列,首先分别克隆至pTZ57R/T载体,两段序列连接成全长后再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pcDNA3.1(-)-U5·116 ku重组质粒。结果:RT-PCR法获得U5·116 ku基因两段连续的序列,长度分别为1672bp和1246bp,分别与pTZ57R/T载体连接后,选择合适的酶切位点再连接成全长序列,然后将全长序列和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进行连接、转化、酶切鉴定及序列分析后,证实pcDNA3.1(-)-U5·116 ku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成功克隆了人类U5·116 ku的编码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U5·116 ku。 洪敬欣 邵洁 史雪彬 姚智 杨洁关键词:HELA细胞 质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重组真核质粒pEGFP—C2-hTudor—SN—SN(1~4)的构建及表达 2012年 目的将人类Tudor—SN(tudor staphylococcal nuclease)蛋白SN(1~4)基因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EGFP-C2质粒,使Tudor—SN蛋白SN各功能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在HeLa细胞内融合表达。方法以重组质粒pSG5-Tudor-SN-flag为模板,PCR法扩增出目的基因,利用EcoRⅠ和SalⅠ双酶切法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EGFP—C2载体上,再将构建成功的pEGFP-C2-Tudor—SN-SN(1~4)重组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内,以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绿色荧光蛋白与目的蛋白的融合表达情况。结果以单/双酶切及基因测序法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均无误,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印迹结果均检测到绿色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重组pEGFP-C2-hTudor—SN-SN(1—4)质粒成功构建并表达。 辛灵彪 高星杰 付雪 张毅 史雪彬 陈朴 尹洁 何津岩 杨洁关键词:PEGFP-C2 重组质粒 融合蛋白 针对人SND1基因两个AUG的细胞应激分析 2014年 目的针对人SND1基因2个蛋白翻译起始密码子AUG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MV-N-Flag-SND1-No1/2,并分析2个AUG在SND1应激颗粒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以SND1全长转录本为模板,PCR法扩增含BamHⅠ和EcoRⅠ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SND1-No1/2,双酶切法分别酶切目的基因片段和线性pCMV-N-Flag,以T4-DNA连接酶将两者连接成pCMV-N-Flag-SND1-No1/2重组质粒,然后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内,以Western印迹法检测Flag标签(DYKDDDDK)与SND1-No1/2的融合表达,最后以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在氧化应激状态下Flag-SND1-No1/2融合蛋白与内源性SND1应激颗粒的胞内共定位情况。结果以单/双酶切及基因测序法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无误,Western印迹结果检测到融合蛋白Flag-SND1-No1/2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Flag-SND1-No1/2均可与内源性SND1应激颗粒共定位。结论重组pCMV-N-Flag-SND1-No1/2质粒构建成功,SND1基因第1个AUG的缺失并不影响SND1应激颗粒的形成。 高星杰 何津岩 葛林 张毅 付雪 尹洁 张纬 史雪彬 苏征 姚智 杨洁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应激 质粒 基因表达 活细胞内人AGTR1-3′UTR的荧光标记及应激定位分析 2014年 利用噬菌体衣壳蛋白MS2和带有序列特异性茎环结构(含有MS2蛋白结合位点)的RNA之间的高度亲和力,对外源性人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 type 1,AGTR1)mRNA 3′端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片段进行红色荧光标记,进而在活细胞(HeLa)内研究该mRNA片段的应激生物学行为。通过在pSG5空载体质粒上先后插入两个双链DNA目的片段AGTR1-3′UTR和24×MS2,构建重组质粒pSG5/AGTR1-3′UTR/24×MS2,并将该质粒与重组质粒pERFP/MS2和pEGFP/C1-G3BP共转染入Hela细胞。荧光显微成像结果显示,AGTR1-3′UTR-24×MS2 mRNA片段能够携带具有入核信号的MS2-RFP融合蛋白离开胞核进入胞浆,而且在亚砷酸盐刺激下,红色荧光标记的AGTR1-3′UTR-24×MS2 mRNA片段可在胞浆中形成与应激蛋白G3BP-GFP共定位的颗粒。该结果表明,针对AGTR1-3′UTR片段的MS2-RFP荧光标记系统构建成功,该荧光标记系统能有效避免假阳性的荧光信号。在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AGTR1-3′UTR会被招募至胞浆中的应激颗粒结构中,启示了AGTR1-3′UTR区域对于调控AGTR1 mRNA在细胞内的应激定位具有重要作用。 张毅 高星杰 付雪 苏超 史雪彬 段中潮 付晓 何津岩 杨洁关键词:重组质粒 荧光标记 p100蛋白表达抑制的HepG2肝癌细胞稳定株的建立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p100表达抑制的HepG2肝癌细胞稳定株,并初步探讨p100在HepG2肝癌细胞中的功能。方法用脂质体将含有真核细胞筛选标记Neo和GFP的p100 shRNA表达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经G418耐药筛选稳定整合抗药基因的细胞单克隆;荧光镜检GFP阳性细胞单克隆,挑取单克隆;Western检测HepG2细胞稳定株HepG2(p100I)中p100表达的抑制效果;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MTS法检测细胞存活;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成功获得了p100表达抑制的HepG2肝癌细胞稳定株HepG2(p100I),其中p100的表达明显降低。并且实验表明,该p100表达抑制稳定株的克隆形成能力,抵抗化疗药物Cisplatin诱导的细胞死亡的能力和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结论p100表达抑制的HepG2肝癌细胞稳定株的建立为研究p100蛋白在肝癌中的作用提供了体外细胞系模型,基于此稳定株的研究,发现p100能够影响HepG2肝癌细胞的多种细胞功能。 田潇 尹洁 丁建民 史雪彬 何津岩 张毅 高星杰 经翔 杨洁关键词:HEPG2肝癌细胞 SHRNA表达载体 人B7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本实验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然后从DC中扩增B7h基因,构建人B7h基... 史雪彬关键词:TA克隆 基因重组 原核表达 文献传递 针对人Tudor-SN蛋白T103位点的应激磷酸化抗体制备及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针对人Tudor-SN蛋白T103位点(103位苏氨酸,Thr103)制备兔源多克隆磷酸化抗体,并进行应激磷酸化的时相分析。方法:首先人工合成含磷酸化T103(pT103)位点的多肽,4次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取抗血清;然后以AKTA蛋白纯化系统进行纯化,并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对纯化后的抗pT103抗体进行鉴定;最后以In-cell Western法进行Tudor-SN蛋白的应激磷酸化/去磷酸化时相性分析。结果:(1)确定并合成磷酸化多肽"TIENKpTPQGRC",收集约75 ml兔源抗血清,纯化后获取2.08 mg/ml抗pT103抗体;(2)当HeLa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时,以pT103抗体检测的磷酸化信号增强,可在胞浆中检测到颗粒状信号,与内源性Tudor-SN应激颗粒存在共定位关系;(3)在氧化应激及应激去除后恢复过程中,T10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呈现一定的波动性时相。结论:成功制备针对Tudor-SN蛋白T103位点的兔源多克隆抗pT103抗体,有助于从磷酸化修饰角度进行Tudor-SN在细胞应激方面的机制探讨。 高星杰 张毅 苏超 付雪 史雪彬 尹洁 何津岩 王鑫廷 姚智 杨洁关键词:磷酸化 抗体 B7h分子与相关疾病 2006年 协同刺激分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拟就B7家族新成员B7h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史雪彬 王金龙关键词:共刺激作用 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