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钰铭
- 作品数:82 被引量:64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 羊三木油田储层精细描述研究
- 侯加根刘钰铭姜代坤徐芳孟庆芬张国一唐衔邓强曹双振郑强
- 该项目是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第六采油厂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项目组利用320口井的地质、测井、试油、生产动态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储层细分对比、沉积微相研究、厚油层储层构型精细解剖、储层非均质性及流动单元评...
- 关键词:
- 关键词:动态监测资料
- 同生正断层发育区古地貌的恢复方法
- 本发明涉及古地貌恢复领域,公开了一种复杂断块内部同生正断层发育区古地貌的恢复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同生正断层的生长指数,在同生正断层下降盘的控制范围内,通过下降盘厚度与生长指数的比来校正下降盘厚度,消除了古地貌恢复时由于同...
- 窦鲁星侯加根刘钰铭宋随宏廖爽王建武刚
- 一种辫状河单砂体构型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辫状河单砂体构型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利用研究区数据、露头数据和现代沉积作为约束条件,确定研究区内辫状河沉积模式,研究区数据包括:单井解释、水平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利用单井解释,确定砂体...
- 王菁刘钰铭鲍磊陈齐宋文强梁状
-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生产现场实习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2
- 2014年
- 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是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生产现场实习作为高等石油类院校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个传统教学环节,目前正面临着许多难题,如联系难度加大、实习效果变差、实习成本上升等。要想走出这种困局,就急需探索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与沟通机制,构建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体系,实施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教学效果。
- 吴欣松岳大力刘钰铭蔡毅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基于“知识建构、思维训练、能力锻炼”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6
- 2018年
- 传统的课程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导,难于使学生得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本文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的一门研究生学位课"储层表征与建模"为例,探索了一套以"知识建构、思维训练、能力锻炼"为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基于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与教学资源、混合式(翻转课堂与启发式讲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研究式实践教学方法。这一教学体系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吴胜和岳大力尹志军刘钰铭李庆
- 关键词:教学体系
- 王官屯油田官984块储层精细描述研究
- 侯加根孟庆芬徐芳刘钰铭姜代坤张海波张国一
- 该项目是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分公司委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承担。项目利用本区20口井的地质、测井、试油、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了储层细分对比、小层沉积微相、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等研究,与生产动态资料结合加深了对官984块储层分布认...
- 关键词:
- 关键词:储层精细描述
- 孔店油田储层精细描述研究
- 侯加根刘钰铭徐芳姜代坤孟庆芬张国一张海波宋吉光张家烨
- 该项目利用197口井的地质、测井、生产动态以及三维地震等资料,开展了砂体对比、微构造、沉积微相、储层、储量复算、地质模型等研究,绘制了300余幅图件,实现了动静态相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在储层多...
- 关键词:
- 一种建立地下暗河储集体地质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立地下暗河储集体地质模型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工区的地下暗河训练图像以及测井解释数据;根据目标工区的地震属性数据以及岩溶古地貌数据确定地下暗河储集体综合发育概率数据;在所述地下...
- 宋随宏侯加根康强强蒋超刘钰铭
- 文献传递
- 一种磁化率仪
-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化率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磁化率仪,包括仪器本体,所述仪器本体上设有竖向设置的样品架和位于样品架一侧的测试线圈口,所述样品架的上端连接有电桥,所述电桥的下端通过托杆连接有样品环,所述托杆相对于所述电桥可伸...
- 刘钰铭王怀民侯加根史燕青董越李永强
- 文献传递
- “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与实践
- 2024年
-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师教学思想理念与实际教学过程的桥梁,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探索了“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首先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三融合: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融合、课程内容与科学前沿相融合、课程内容与思政相融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最后是教学方式的三维互动:教学逻辑链设计、教学问题链设计、教学展示链设计,体现“怎么教”。力争通过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使每堂课都让学生入脑入心。
- 李庆由雪莲吴胜和岳大力刘钰铭牛花朋
-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