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荣华

作品数:45 被引量:49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7篇纤维化
  • 36篇肝纤维化
  • 20篇血吸虫
  • 20篇吸虫
  • 17篇血吸虫病
  • 17篇吸虫病
  • 17篇虫病
  • 16篇日本血吸虫
  • 14篇日本血吸虫病
  • 14篇肝炎
  • 12篇血清
  • 10篇慢性
  • 10篇干扰素
  • 8篇纤维化指标
  • 8篇小鼠
  • 8篇抗肝纤维化
  • 7篇鼠肝
  • 7篇Γ-干扰素
  • 7篇病毒
  • 6篇乙型

机构

  • 4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嘉兴市第一医...
  • 1篇解放军杭州疗...

作者

  • 44篇刘荣华
  • 40篇蔡卫民
  • 19篇翁红雷
  • 16篇郑敏
  • 16篇陶君
  • 14篇张彬彬
  • 9篇董凤芹
  • 7篇陈智
  • 6篇陈峰
  • 6篇胡中荣
  • 6篇陈峰
  • 5篇胡敏君
  • 4篇陈离伟
  • 3篇沃健儿
  • 3篇侯伟
  • 3篇杨艳宏
  • 3篇刘克洲
  • 3篇李敏伟
  • 2篇闾军
  • 1篇王静

传媒

  • 6篇中国寄生虫学...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Chines...
  • 1篇浙江省免疫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九次全国中...
  • 1篇2005年浙...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1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干扰素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的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吡喹酮杀虫治疗和IFN-γ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理.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拗感染新西兰兔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感染后第16周随机分成三组:感染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吡喹酮联合IFN-γ治疗组,另以10只正常兔为对照组.感...
陈峰蔡卫民陈智杨艳宏翁红雷刘荣华
文献传递
Smads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6
2004年
目的 从转录水平研究参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1,TGF β1)信号传导的Smads分子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 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分别于感染后第 8、12、16和 2 4周取小鼠肝组织 ,作病理学检测 ,观察肝纤维化程度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检测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肝组织中Smad 2、Smad 3、Smad 4和Smad 7的mRNA水平。 结果 Smad 2mRNA水平在感染 12周后表达下降 (P <0 .0 5 ) ,16周后恢复正常 ,2 4周后再次下降 (P <0 .0 5 )。Smad 3mRNA水平在感染后 16周开始明显升高 ,达正常水平的 2倍 (P <0 .0 5 )。Smad 4和Smad 7的mRNA水平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结论 Smad 3促进肝纤维化形成。Smad 2对肝纤维化形成具有双效性 ,即感染初期属于促进因子 ,感染后期属于抑制因子。
张彬彬焦杨文蔡卫民陶君郑敏董凤芹刘荣华
关键词:SMADS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安珐特与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比较研究
肝纤维化是各种不同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且其尚有逆转至正常肝脏的可能,因此,抗肝纤维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市场已有获国家食物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如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片(商品名安珐特),γ-干...
陶君蔡卫民张彬彬董凤芹刘荣华
文献传递
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74
2001年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 [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 C)、层黏蛋白 (LN) ]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 2 6 0 0例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 ,用放免法检测血清HA、PCⅢ、Ⅳ C、LN ,并对其中的 2 80例进行肝穿刺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病理组织学分度 ,探讨它们与纤维化指标之间关系。结果 2 6 0 0例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 ,4项指标之间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这 4项指标均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的分度有关。相关系数HA分别为 0 5 44、0 5 48和 0 46 8;PCⅢ为 0 495、0 42和 0 335 ;Ⅳ C为 0 40 6、0 40 4和 0 412 ;LN为 0 2 14、0 2 0 4和 0 184。结论 血清学检测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作用 ,但对某一患者评价这些指标的意义时 ,应结合肝功能检查、B超检查及临床表现 ,作全面分析。
蔡卫民郑敏翁红雷刘荣华
关键词:肝炎血清学诊断纤维化HALN
TGF-β1及其受体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发病及治疗后的表达
TGFβ1是参与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的细胞因子,TGFβ1发挥生物学效应时需要与其两类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受体结合,通过胞浆内的信号传导蛋白,将信号传入靶细胞的细胞核内诱导或阻止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对TGF β...
张彬彬蔡卫民陶君郑敏董凤芹刘荣华
文献传递
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胶原代谢的转录水平动态变化(英文)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从转录水平研究兔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的规律。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兔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于感染后 4、6、8、10、12、16、2 0、2 4和 2 8周手术取肝脏组织 ,用RT PCR加Dotblot法检测肝组织Ⅰ型、Ⅲ型、Ⅳ型胶原以及降解胶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1和MMP 9的mRNA水平 ,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结果 在兔感染血吸虫初期 ,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MMP - 1和MMP - 9mRNA水平均上升 ,且大多在感染后第 10周达到峰值 ,Ⅰ型胶原mRNA水平是正常的 12 0倍 ,Ⅲ型胶原为 11 0倍 ,Ⅳ型胶原为 6 6倍 ,MMP 1和MMP 9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水平的 10 0倍和 11 0倍 ,大致与虫卵肉芽肿 ,即炎症反应变化一致。其后胶原和胶原酶mRNA均下降 ,至 2 8周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的 2~ 3倍 (P<0 0 5 ) ,而MMP 1和MMP 9mRNA水平接近正常 (P >0 0 5 )。本研究显示血吸虫感染初期胶原合成与降解处于平衡状态 ,而感染后期胶原的合成多于胶原的降解。结论 从转录水平证实胶原合成大于降解时可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陈峰蔡卫民陈智刘荣华陈祥明
关键词:胶原代谢转录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7
2000年
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LN)的临床实用价值。对2500例慢性肝炎患者,用放射免疫法进行血清HA、PCⅢ、Ⅳ-C、LN的检测,其中237例进行肝穿刺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2500例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的HA、PCⅢ、Ⅳ-C、LN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1);4项肝纤维化指标水平与乙肝患者的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与病理组织学分度均存在显著相关(r=0.256-0.399)。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判断慢性肝炎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倾向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顾竹影翁红雷蔡卫民刘荣华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病理学血清诊断
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合成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能分别针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开放阅读框A157UG和A1816UG。不同的1023DNAzymes分别转染2.2.15细胞,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MTT法检测细胞毒性。结果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抑制HBsAg和HBeAg的表达,抑制效应可长达72h。在同一剂量相同转染时间的条件下,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呈以下关系:DrzBS9>DrzBS8>DrzBS7;DrzBC9>DrzBC8>DrzBC7。DrzBS9和DrzBC9在2.5μmol/L剂量条件下,转染48h后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可分别高达95%和92%。不同结合臂长的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水平并无明显影响。MTT细胞毒性检测表明,在0.1~2.5μmol/L浓度范围内未见1023DNAzymes对2.2.15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不同结合臂长1023DNAzymes在2.2.15细胞内对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和C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DrzBS9和DrzBC9的抑制作用较强。
侯伟沃健儿刘克洲李敏伟陈离伟胡中荣刘荣华胡敏君
关键词:DNAZYMES基因C基因乙型肝炎病毒
Smad蛋白在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形成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信号传导的Smad蛋白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34只6-8周龄的健康BALB/c小鼠(SPF级),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1)条,分别于感染8、12、16和24周后,麻醉处死小鼠8、8、8和10只,取肝组织,用10%甲醛固定。10只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健康小鼠为对照组,分别于上述时间取肝组织。肝组织切片后,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低倍镜下(×100)用测微量器测定单个虫卵肉芽肿面积。天狼猩红染色观察感染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mad2/3、Smad4和Smad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肝组织中虫卵肉芽肿面积在感染8周后达到峰值,为(5.33±1.03)mm2;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虫卵肉芽肿面积缩小;至感染24周后仅为(2.94±1.69)mm2,不同感染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天狼猩红染色结果可见,小鼠感染8周后,虫卵肉芽肿周围出现胶原纤维沉积,沉积量为(2.03±0.52);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沉积量增加,并向肝小叶内延伸;感染24周后,胶原纤维沉积量达到峰值(6.90±1.57),不同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健康小鼠肝组织的肝窦区可见Smad2/3和Smad7呈低水平表达,而Smad4表达不明显。小鼠感染8周后,Smad2/3主要表达在虫卵肉芽肿周围细胞的胞浆和胞核内,其阳性面积为(7.24±1.64)%;感染12周后,Smad2/3在虫卵肉芽肿周围和肝窦区表达增强[(10.01±1.07)%],各感染组与对照组[(2.13±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12周组与感染8周组和感染16周组之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8周后,Smad4表达水平[(8.81±1.13)%]高于对照组[(4.83±1.15)%](P<0.05),但随感染时间延长,其表达量与其他3个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8周后,Smad7主要表达在�
张彬彬蔡卫民陶君郑敏刘荣华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虫卵肉芽肿肝纤维化SMAD蛋白
血吸虫病小鼠肝色素的沉积与吡喹酮治疗作用的关系被引量:6
2006年
色素是血吸虫摄入宿主红细胞后的代谢产物,宿主感染血吸虫后肝中色素沉积有一定规律性,首先沉积在肝窦内,然后分别在虫卵肉芽肿的外侧和内侧,最后沉积在虫卵周围,沉积的量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比(P<0·01)。经吡喹酮治疗后色素沉积量明显减少、虫卵肉芽肿减小(P均<0·01)。根据肝细胞色素沉积特点及量的变化,可判断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进程以及评判吡喹酮治疗效果。
陶君蔡卫民张彬彬黄项泉刘荣华
关键词: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色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