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益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抗拔
  • 4篇抗剪
  • 4篇抗剪强度
  • 3篇抗拔性能
  • 1篇地基
  • 1篇地下水浮力
  • 1篇粘土地基
  • 1篇折减系数
  • 1篇伞翼
  • 1篇深基础
  • 1篇受力
  • 1篇受力分析
  • 1篇水浮力
  • 1篇土地基
  • 1篇土反力
  • 1篇土体
  • 1篇土柱
  • 1篇土桩
  • 1篇桩基
  • 1篇桩基工程

机构

  • 7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

  • 7篇刘益
  • 6篇宋林辉
  • 6篇梅国雄
  • 5篇宰金珉
  • 1篇周峰
  • 1篇梅岭
  • 1篇周国凇

传媒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工业建筑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第八届桩基工...

年份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型伞状抗拔锚的试验与数值分析研究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传统抗拔桩与抗拔锚杆已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抗浮需求。对此,本文综合现有扩底抗拔桩与抗拔锚杆的优点,设计制作出一种新型伞状抗拔锚杆装置,在对其展开拉拔试验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抗拔机理,并提出了抗拔...
刘益
关键词:抗拔机理抗剪强度
水平桩非线性受力分析新探
桩与地基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水平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中的土反力是挠度和深度的非线性函数,即桩的变形和受力之间呈非线性变化,这种非线性导致了水平承载桩的分析计算十分繁杂。针对问题研究的复杂性,从桩挠曲四阶微分方程入...
梅国雄宋林辉宰金珉刘益
关键词:非线性受力分析土反力
文献传递
伞状抗拔锚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状抗拔锚,包括传力绞索(1)和下部套筒(7),在下部套筒(7)上设有下底盘(6),在下部套筒(7)上方设有上底盘(3),在上底盘(3)上活动连接有平衡杆(4),在下底盘(6)上活动连接有自扩杆(5)...
梅国雄宋林辉刘益梅岭周峰周国凇
文献传递
新型伞状锚的抗拔性能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现有抗拔锚杆承载力过小的不足,设计出一种新型伞状抗拔锚,并运用模型试验手段分析其抗拔性能及受力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伞状锚的抗拔性能优于同等条件下的传统抗拔桩,且伞状锚锚头灌浆后的效果最佳.结合有限元模拟,明确了伞状锚的抗拔力主要由锚头兜住的土体质量以及兜住与未兜住土体之间的抗剪强度提供.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伞状锚的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公式,为伞状锚的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刘益梅国雄宋林辉宰金珉
关键词:抗拔性能抗剪强度
新型伞状抗拔锚的室内试验及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针对传统锚杆的不足,设计出一种新型伞状抗拔装置,并制作出模型对其展开拉拔试验。试验包括锚头无灌浆和灌浆的伞状锚拉拔试验两组以及一组用于对比的竖直抗拔桩拉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伞状锚的抗拔性能要优于传统的竖直抗拔桩,且锚头灌浆伞状锚的抗拔性能最好。在此基础上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试验过程,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可靠性。通过对其受力机理的研究,指出伞状锚主要依靠锚头兜住的土体重量以及兜住土体与未兜住土体之间的抗剪强度来提供抗拔力,并据此提出伞状锚的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公式,为伞状锚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刘益梅国雄宋林辉宰金珉
关键词:拉拔试验抗拔性能抗剪强度
新型伞状抗拔锚的制作及其试验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针对传统锚杆的不足,结合带扩大头桩锚的优点,设计出一种新型伞状抗拔装置,该装置主要由伞状锚头(可在土层中张开)和张拉锚索组成,在制作成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3组拉拔试验,其中2组用于比较伞状锚在锚头处灌浆与无浆的承载性能,1组用于比较其与竖直抗拔桩的承载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型伞状锚的抗拔性能要优于传统的竖直抗拔桩,且锚头灌浆伞状锚的抗拔性能最好。结合试验过程进一步对伞状锚的受力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伞状锚的抗拔力主要来源于锚头兜住的土柱重力和兜住土体与未兜住土体之间的剪切摩擦两部分,由此提出伞状锚极限承载力特征值的估算公式,从而为伞状锚的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刘益梅国雄宋林辉宰金珉
关键词:桩基工程抗拔性能
粘土地基中的水浮力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本文运用模型试验方法,对粘土层中深基础上的地下水浮力的力学效应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不同水位下地下水浮力的变化规律和地下水浮力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实测的地下水浮力始终比按阿基米德定律计算的理论水浮力要小,具体的变化规律可用折减系数来表示,不同水位下地下水浮力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水位刚达到时的折减系数达到0.3~0.4。随着时间的增长,折减系数逐步增大,最终达到0.65~0.72。
宋林辉刘益梅国雄宰金珉
关键词:深基础地下水浮力折减系数模型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