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松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脑性瘫痪儿童运动功能的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干细胞具有修复和替代受损脑组织的潜力,被认为是一种新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目的: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5项评价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对20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及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5项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患儿的粗大及精细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随访过程中有3例患儿失访。顺利完成研究的17例患儿治疗后1,3,6个月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总分及A(卧位与翻身)、B(坐位)、C(爬与跪)功能区得分,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45项总分及B(上肢关节活动能力)、C(抓握能力)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以治疗后1个月的提升速度最显著,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功能,对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刘岩松王晓东杨静滑蓉蓉程洪斌刘亚飞安沂华
- 关键词:脑性瘫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及对比分析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cerebral palsy,CP)的临床疗效。方法 CP患儿60例,随机分入BMSCs移植组和UCBMSCs移植组,并接受术后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前与术后高级智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高级智能均有改善(包括:智力、语言、性情),高级智能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vs 6.7%,P>0.05)。术后6个月运动功能两组较术前均有改善,BMSCs移植组在竖头(14.3%vs 2.7%)、身体居中性(7.7%vs 2.7%)、翻身(6.7%vs 0)、双上肢抓握等改善率均显著高于UCBMSCs移植组(P<0.01)。结论 UCBMSCs和BM-SCs移植对高级智能功能均有改善;而BMSCs移植对CP患者活动功能改善显著优于UCBMSCs移植。
- 杨静滑蓉蓉郑培刘岩松牛鑫鑫程洪斌王晓东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脑瘫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康复锻炼对小儿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影响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康复锻炼治疗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B组进行单纯康复锻炼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及3、6个月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进步程度。结果干细胞组17例受试者顺利完成临床研究,康复组18例完成临床研究。A组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GMFM总分及A、B、C功能区得分均较移植前显著提高(P<0.05);B组患儿接受康复锻炼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接受综合测评,结果显示该组患儿康复锻炼3个月后患儿粗大运动可有明显改善(P<0.05),二者比较干细胞移植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分值较单纯康复锻炼组明显。结论 BM-MSCs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可改善脑瘫患者的粗大运动功能,疗效以术后一个月改善最明显,术后6个月仍会继续改善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干细胞移植后行康复锻炼相比单纯康复锻炼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提升效果更明显,二者具有叠加作用。
- 刘岩松王晓东杨静滑蓉蓉程洪斌安沂华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