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媛
- 作品数:92 被引量:339H指数:11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生物技术在白藜芦醇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08年
- 介绍了白藜芦醇的化学结构、发现、分布及合成途径等,总结了生物技术(包括酶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在白藜芦醇研究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及开发意义.
- 张真李胜刘媛李婷马绍英张青松杨广兴吴媛媛方艳罗莉媛
- 关键词:白藜芦醇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芪合酶基因
- 覆盖栽培模式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为探究旱地小麦秸秆带状覆盖栽培增产的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的特征,在甘肃省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陇中2号”为材料,研究了秸秆带状覆盖栽培(BS)、地膜覆盖栽培(PF)和无覆盖露地栽培(CK)3种栽培模式下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征、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BS和PF显著提高了花后旗叶光合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率,且BS在生育后期优于PF。BS整个生育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CK,而PF仅生育前期发挥正效应,生育中、后期出现了负效应。BS生育前中期胞间CO 2 浓度、生育中后期旗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PF和CK,前者分别高出2.8%~8.2%和 6.7%~11.3%,后者分别高出30.3%~44.8%和27.5%~39.3%。PF在灌浆中期以前,BS在整个花后生育期显著提高了小麦花后旗叶 F v/F m、F′ v/F′ m、ΦPSⅡ、qP、ETR,降低了NPQ。BS较PF和CK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输入籽粒量和对籽粒粒重的贡献率,2个指标分别增加2.6%、1.0%和14.2%、8.6%。BS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产量,较CK增产 35.4%。说明秸秆带状覆盖能显著改善旱地冬小麦花后光合效率,促进干物质积累转运,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 陈影慧程宏波刘媛常磊柴守玺杨德龙
- 关键词:冬小麦光合特性
- 小麦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TaGGR-6A分子标记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小麦叶绿素含量相关基因TaGGR‑6A的KASP分子标记及应用。所述KASP分子标记为KASP‑TaGGR‑6A,该标记是根据6A染色体520875491‑565468231bp控制小麦旗叶叶绿素性状的MQTL...
- 杨德龙张沛沛陈涛郭凯琪马靖福刘媛车卓田甜王鹏
- 小麦穗部相关性状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 小穗数、穗粒数和有效分蘖数是小麦产量构成的重要要素。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和元分析手段,发掘真实的主效QTL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是实现小麦产量分子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1套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陇鉴19×Q9086)...
- 左煜昕刘媛张沛沛栗孟飞程宏波陈思瑾幸华杨德龙
- 关键词:小麦穗部性状QTL定位候选基因
- 文献传递
- LED光源不同光质下葡萄试管苗增殖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被引量:12
- 2013年
- 采用LED不同波长(红+蓝、白、红、蓝、黄和绿)光源,以白色荧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增殖特性、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葡萄试管苗的增殖倍数、冠鲜质量、根鲜质量、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绿荧光参数Fv/Fm、qP、ΦPSⅡ和Fv/Fo在LED红+蓝光下最高,而胡萝卜素含量和NPQ最低,在LED黄光和绿光下净光合速率为负值.在LED蓝光下,根长最短,这说明短波光抑制根系的伸长生长.
- 马绍英李胜张真刘媛杨柯张品楠刘会杰戴彩虹
- 关键词:葡萄试管苗叶绿素荧光
- LED不同光质对葡萄愈伤组织及白藜芦醇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0年
- 以"黑比诺"葡萄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不同LED光质处理对葡萄愈伤组织生长及白藜芦醇合成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绿光最有利于葡萄愈伤组织的生长,但抑制白藜芦醇的合成;蓝光对愈伤组织生长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促进白藜芦醇含量和产量的提高;红光不利于白藜芦醇的积累.在30d的培养周期内,第24d是较理想的继代及收获时间.蓝光LED不同光周期处理中,8h·d-1处理对白藜芦醇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余光同期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
- 罗丽媛李胜马绍英刘浩薛冲方艳张真刘媛
- 关键词:葡萄LED光质愈伤组织白藜芦醇
- 贯叶连翘育苗方法
- 一种贯叶连翘育苗方法,按下述步骤完成:(A)土壤的选择和播种方式:选择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地块,撒播或行播深度不超过1 cm;(B)育苗不同时期土壤含水量的控制:播种期至发芽期土壤含水量为50%‑60%,发芽期至苗期土壤...
- 栗孟飞杨正文杨德龙孙萍刘媛葛莉
- 文献传递
- 小麦有效分蘖数QTL定位及其元分析
- 【研究背景】有效分蘖数(productive tiller number, PTN)作为小麦产量形成重要因子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利用分子数量遗传学和元分析手段,发掘PTN真实的主效数量性状位点(quant...
- 左煜昕刘媛张沛沛栗孟飞程宏波陈思瑾幸华杨德龙
- 关键词:小麦有效分蘖数QTL定位
- 文献传递
- 小麦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的抗旱表型变异与遗传分析
- 2021年
- 以抗旱对照品种西峰20为供体亲本和抗旱丰产品种晋麦47为轮回亲本构建的ILs群体146个株系为供试材料,在正常灌溉(WW)和干旱胁迫(DS)2种水分处理下,对该群体茎秆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积累转运相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旨在为小麦的抗旱改良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麦ILs群体茎秆中的WSC代谢转运受基因型、发育阶段和水分环境以及各因子互作显著影响;群体内各株系表型变异广泛,变异系数为38.17%~66.48%,初花期、灌浆中期、成熟期的WSC含量和主茎WSC花前转运率及贡献率表型多样性指数较高,达1.46~2.03,且干旱胁迫条件下各目标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正常灌溉。小麦ILs群体初花期、灌浆中期、成熟期的WSC含量和主茎WSC花前转运率及贡献率间的相关系数表现为干旱胁迫(-0.62^(**)~0.70^(**))普遍高于正常灌溉(-0.76^(**)~0.59^(**))。通过表型聚类分析,该群体干旱胁迫和灌溉条件下WSC含量分别分为4类和5类。
- 窦佳欣田甜刘媛张沛沛车卓杨德龙
- 关键词:小麦干旱胁迫
- 一种植物籽粒大小相关蛋白TaPSKR-6D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植物籽粒大小相关蛋白TaPSKR‑6D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蛋白质命名为TaPSKR‑6D蛋白,所述TaPSKR‑6D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其编...
- 张沛沛杨德龙陈涛马靖福刘媛车卓田甜王鹏孔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