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凯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单增李斯特菌
  • 5篇血清型
  • 5篇李斯特菌
  • 5篇基因
  • 5篇埃希菌
  • 5篇大肠埃希菌
  • 4篇荧光定量
  • 3篇毒力
  • 3篇毒力基因
  • 3篇荧光
  • 3篇生物膜
  • 3篇位点
  • 3篇分离株
  • 3篇分子
  • 3篇分子分型
  • 3篇TAQMAN
  • 2篇志贺毒素
  • 2篇球菌
  • 2篇相关基因
  • 2篇流行病

机构

  • 14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贵阳医学院
  • 4篇传染病预防控...
  • 2篇南华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郑州市第六人...
  • 1篇怀化市妇幼保...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18篇刘凯
  • 12篇叶长芸
  • 7篇王艳
  • 7篇熊衍文
  • 5篇徐建国
  • 5篇赵爱兰
  • 4篇金东
  • 4篇王毅
  • 4篇李振军
  • 3篇李培京
  • 3篇李东迅
  • 3篇白雪梅
  • 3篇王涛
  • 3篇白向宁
  • 3篇马爱静
  • 2篇侯雪新
  • 2篇孟琼
  • 2篇王艺婷
  • 2篇叶正兴
  • 2篇王和

传媒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4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株MLVA分子分型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了解国内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株的分子流行特征。方法采用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对1999-2002年江苏、河南、安徽、山东、云南等地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株135株进行分子分型,选取7个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应用PCR技术及毛细管电泳方法,检测分离株DNA多态性,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35株大肠埃希菌O157:H7可分为3个群(A群、B群、C群)38个MLVA型别,其中A群占20.7%(28/135)、B群占23.7%(32/135)、C群占55.6%(75/135);MLVA型别存在一定地域性,同一暴发来源的菌株具有相同MLVA型别。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国内分离株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态性;MLVA方法具有较高分子分型能力,可以在溯源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涛綦廷娜刘凯赵爱兰白雪梅叶长芸熊衍文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O157:H7分子分型
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与其他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以了解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的环境适应能力。方法采用96孔培养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不同温度、不同培养基、不同pH值条件下,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与其他血清型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在25℃、TSB、10%TSB和pH7~8条件下,1/2c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血清型菌株(P〈0.05)。结论在室温、富营养/低营养条件、中性略偏碱性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其他血清型菌株,提示可能是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分离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为该菌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东迅王艳马爱静王毅刘凯刘东鑫王和叶长芸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生物膜
单增李斯特菌1/2a血清型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及相关基因差异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检测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并分析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影响因素及致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依据96孔微孔板结晶紫染色方法对5株单增李斯特菌进行了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株菌进行了生物膜形成相关的12对基因(sigB,prfA,yneA,hpt,relA,flaA,recA,agrA,luxS,degU,motB,bapL)全长的扩增及测序分析,通过与GeneBank中已公布的单增标准菌株EGD-e序列比对确定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有所不同,结晶紫染色观察结果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较为一致。11种生物膜相关基因在5株单增李斯特菌中的检测结果全阳性,测序结果发现部分基因出现突变位点(多为同义突变,部分为非同义突变)。bapL基因在生物膜形成能力较低两株菌中为阳性,而在生物膜形成能力较高的两株菌中为阴性。结论不同的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间生物膜形成能力有所差异,5株1/2a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bapL基因携带与其生物膜形成能力并不一致,11株生物膜相关基因中出现多处碱基位点及氨基酸变化等同义突变与非同义突变。
叶正兴王艳李培京刘凯叶长芸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基因差异
我国不同地区健康猪猪链球菌检出率调查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健康猪猪链球菌的检出率,评估猪链球菌感染风险。方法分别从不同地区采集正常屠宰猪或活体采集猪咽拭子,经选择性培养基增菌培养,用PCR的方法进行猪链球菌特异的16SrRNA、gapdh以及cps1j、cps2j、cps7h、cps9h、mrp、ef和sly的检测。结果共采集337份咽拭子标本。猪链球菌的检出率为93.8%(316/337)。316份阳性标本中,毒力基因mrp、ef、sly的检出率分别为29.4%,70.3%,83.9%,血清2型为优势血清型61.4%(194/316)。结论高致病性猪链球菌的检出率很高,可能的猪链球菌感染风险不容忽视。
纪少博白雪梅刘凯刘志杰侯雪新郑翰李振军
关键词:猪链球菌毒力基因流行病学
某屠宰场猪粪便中单增李斯特菌携带调查
2014年
为了初步探索猪的李斯特菌携带情况以及屠宰加工环境中污染的可能性,并进一步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型分析,以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食源性李斯特菌病提供参考。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每月月初定点采集某一屠宰场的猪粪便标本和加工场所环境水样标本,进行李斯特菌的病原学分离,对分离到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电泳分型(PFGE)分析。1322份猪粪便标本和104份环境标本中,共分离到7株单增李斯特菌、56株无害李斯特菌。5株单增李斯特菌属于1/2c血清型(ST9型),1株1/2a血清型(ST199型),1株1/2b血清型(ST5型)。4株1/2c型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PFEG带型,与另外1株1/2c型菌株具有相似带型,而与其他2株菌株(分别为1/2a型和1/2b型)的带型具有较大差异。猪的单增李斯特菌携带率较低,但存在污染加工环境的可能性,进而导致生猪肉食品受到污染。对屠宰及加工场所采取有效的消毒灭菌措施能够避免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和传播。
刘凯王艳王天姝贺春月代航于波袁雪娇叶正兴王毅许华青孟双叶长芸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分子分型
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生物膜相关基因分析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单增李斯特菌1/2c血清型菌株与其他血清型菌株的生物膜相关基因和抗生素耐药性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9个生物膜相关基因全长扩增测序分析,并与参考菌株EGD-e序列进行比对确定基因变异情况;根据K-B纸片法对选取的实验菌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1/2c血清型菌株的fla 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141位点发生突变,其他血清型菌株则没有,1/2c血清型菌株在prf A基因编码的89氨基酸位点、lux S基因编码的112和140氨基酸位点都不发生突变,其他血清型菌株则发生突变。78.43%的1/2c血清型菌株对头孢西丁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利福平和呋喃妥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不同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的fla A、lux S、prf A 3个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某些位点突变有一定的规律性;1/2c血清型单增李斯特菌对某些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李东迅王艳马爱静王毅刘凯刘东鑫王和叶长芸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血清型点突变耐药性
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一些地区生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北欧食品分析标准(NMKL)对北京市一些地区采集的340份牛、羊、猪、鸡和鸭生肉标本进行单增李斯特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Serotyping)、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生肉标本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为6.2%(21/340)。分离菌株含3种血清型(1/2a,1/2b和1/2c),以1/2c为优势血清型(占47.6%)。PFGE分析中,使用内切酶AscI酶切电泳将2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12个型别,可聚类为3个群。MLST分析将21株单增李斯特菌分为7个ST型,其中ST9型最多(10株)。结论北京市一些地区的生肉类食品中存在6.2%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率,这些单增李斯特菌以家系II菌株占据绝对优势(80.1%),其中1/2c型,GX6A16.CN0004和ST9型分别为血清型、PFGE带型以及MLST序列型的优势型别,与我国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的优势菌群特征一致。
马爱静王艳王毅李东迅许华青袁雪娇刘凯叶长芸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
福氏痢疾杆菌2b血清型菌株基因组中SfII和SfX前噬菌体整合位点及排列方式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福氏痢疾杆菌2b血清型菌株中SfII和SfX前噬菌体整合位点及排列方式.方法 根据2b血清型菌株基因组中SFII和SfX前噬菌体可能的整合位点及排列方式,设计引物,对50株2b血清型菌株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测序,根据扩增和测序结果判断噬菌体的整合位点和排列方式.结果 在2b血清型菌株中,SfII和SfX前噬菌体前后相连,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proA和yaiC基因间的thrW tRNA基因上;以SfII在前,SfX在后,或SfX在前,SfII在后两种方式排列;而以后一种方式为主,在共50株检测菌株中,有49株为此方式.结论 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相关噬菌体的整合位点及排列方式,对研究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转换及血清型相关噬菌体的整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王艺婷孙强正刘凯赵爱兰王艳金东李振军景怀琦叶长芸徐建国
关键词:福氏痢疾杆菌血清型前噬菌体整合位点
医院临床标本中阴沟肠杆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应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快速检测阴沟肠杆菌的研究(英文)
2017年
目的调查医院临床标本中阴沟肠杆菌基因群的构成比例,并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阴沟肠杆菌进行特异、灵敏、快速检测。方法通过hsp60基因分型分析临床标本中基因群的构成,并以外膜蛋白基因(ompX)为靶基因设计引物及FAM探针,建立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阴沟肠杆菌基因群检测,并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稳定性。结果 237株临床标本共归为10个基因群。其中群III,VI和VIII菌株数量最多,占总菌株数的71%;群I占11%;其他6个群总共占18%。无基因群VII,X和XII。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对阴沟肠杆菌不同基因群进行特异检测:对十个基因群和群I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分别为36拷贝/μL和21拷贝/μL,对粪便模拟标本的检测下限为104个菌落形成单位/μL;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质粒标准品和粪便模拟标本检测的扩增曲线良好;结论医院临床标本中可以检测到十个基因群,具有遗传多样性的特征。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够用于阴沟肠杆菌的快速检测。
王怡倩刘凯李培京熊衍文叶长芸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
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基于O抗修饰基因的福氏志贺菌血清型PCR鉴定方法。方法根据福氏志贺菌O抗原合成及修饰特异基因设计引物,以常见的14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包括1a、1b、1c、2a、2b、3a、3b、4a、4b、5a、Y、X、Xv和F6)为标准菌株,建立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并以痢疾志贺菌、宋内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和腹泻相关的其他菌属菌株验证特异性;应用该方法对106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株进行PCR血清分型。结果建立一种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通过8个PCR反应,能够鉴定目前已知的15种血清型中的14种(Xv除外)。检测灵敏度在10pg至1ngDNA(20gl反应体系)。对106株福氏志贺菌临床分离株的检测结果提示,PCR分型方法与玻片凝集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福氏志贺菌血清型单重PCR鉴定方法具有特异性、灵敏性,可用于临床检测。
张曙霞王建平金东陈道利刘凯王艺婷李振军徐建国孙强正
关键词:福氏志贺菌聚合酶链式反应血清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