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 作品数:78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性能试验测试被引量:2
- 2019年
- 设计了一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并对燃烧室的燃烧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所设计的燃烧室为单级旋流器+主燃孔的折流式单管燃烧室,采用L型燃气导管实现气流在燃烧室内的180°转角;燃料喷嘴为多孔式,2排孔的喷射角度分别为120°和90°;通过掺混孔和燃气导管冷却孔相互配合的方式来满足燃烧室出口温度场的要求。测试结果表明:在设计点燃烧室的冷、热态压力恢复系数分别为0.955、0.940;点火燃空比为0.005~0.007,具有较好的点火特性;对贫油熄火特性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燃烧室入口温度,当大气温度由?30 ℃升至30 ℃时,贫油熄火燃空比由0.002 6降低至0.002 3;排放及燃烧效率未能达到要求,尤其是CO排放较高,体积分数达到300×10–6;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热点指标低于0.15,满足要求,但空气流量分配不合理导致火焰筒局部温度过高。
- 刘爱虢陈思李昱泽翁一武曾文刘凯
- 关键词:微型燃气轮机燃烧室排放特性试验测试燃烧效率
- 一种应用于LNG为燃料的航空发动机的燃料供应系统
- 一种应用于LNG为燃料的航空发动机的燃料供应系统,该系统包括LNG储罐、LNG低压泵、气体低压泵、气化装置、气体高压泵、流量控制器、燃油歧管、气体燃料喷嘴和燃烧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降低了系统复杂性,提高了动力系统的可靠...
- 陈保东刘爱虢曾文王成军刘凯
- 某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被引量:8
- 2010年
- 应用高压试验台完成了某重型燃气轮机(E级)燃用天然气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与调试.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工况燃烧室出口周向温度分布系数为0.253 8,径向温度分布系数为0.131 2,均未达到设计指标.通过调整火焰筒掺混孔尺寸及布局,增加射流深度及掺混强度,使周向温度分布系数降为0.216 4,径向温度分布系数降为0.089 7,接近设计指标,达到首台试车要求.试验成果对相关燃烧室的试验调试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 刘凯张宝诚蔡九菊马洪安
- 关键词:重型燃气轮机燃烧室出口温度场
- P型发动机燃烧室三维壁温计算
-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p发动机燃烧室三维壁温预测。文章在守恒定律基础上,采用修正密度的k-ε模型模拟气相湍流运动,用离散传播模型模拟热辐射,用颗粒随机模型模拟两相湍流扩散效率;用PDF局部瞬时平衡模拟两相湍流燃烧....
- 王成军张宝诚左渝玉刘凯马洪安
-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壁温分布
- 文献传递
- 利用尾气制取富氢气体的机载甲醇重整系统及控制方法
- 一种利用尾气制取富氢气体机载甲醇重整系统,富氢混合气阀通过管路连接重整燃气出口和富氢混合气喷射器,富氢混合气喷射器安装在航空发动机上,高温尾气阀通过管路连接尾喷管和废气进口,甲醇流量阀通过管路连接重整甲醇进口和甲醇箱,扫...
- 陈雷高旭曾文张维刘爱虢杨聪李政楷刘凯
- 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射流实现装备隐身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射流实现装备隐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装备表面加工出多个微孔;步骤2:在微孔内部和/或微孔之间设置多个电极,使每个微孔周围均有正、负极;步骤3:启动装备运动,并将高压空气经微孔入口引入...
- 曾文陈雷王美琪马洪安裴欢刘凯杨昆李政楷郑玮琳陈潇潇
- 文献传递
- 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热量制取富氢气体的在线甲醇重整器
- 一种利用发动机尾气热量制取富氢气体的在线甲醇重整器,重整器外壳套设于废气通道外侧,废气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废气出口和废气进口固定连接,甲醇反应通道为剖面为拱形的管状结构,其螺旋缠绕于废气通道的外表面,甲醇反应通道的拱顶采用选...
- 陈雷曾文高旭张维杨聪李政楷刘凯马洪安
- 一种柴油内燃机的油气混合质量优化方法
- 一种柴油内燃机的油气混合质量优化方法,包括三个优化方面,第一方面:调整柴油喷雾的喷射方向,使柴油喷雾的喷射方向与空气涡流的来流方向之间形成大于90°的夹角;第二方面:以第一方面为基础,调整柴油喷嘴上的喷孔数量,喷孔数量至...
- 陈雷张维杨聪封超胡国星曾文刘凯刘宇
- 文献传递
- 基于PLIF-Mie双光谱光学测量的燃油雾化特性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PLIF‑Mie双光谱光学测量的燃油雾化特性分析方法,涉及燃油雾化特性技术领域。燃油经离心式喷嘴喷入雾化特性可视化测量系统后,利用PLIF‑Mie双光谱光学测量系统调节激光,通过同时测量LIF信号和Mi...
- 陈潇潇邱宇曾文马洪安刘凯邱意成陈洁怡
- 涡流工具排水采气技术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可明显降低临界产量,增加产水和产气量,进而延长气井寿命,然涡流工具几何参数较多,对工况变化敏感,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清。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地面试验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涡流工具各几何参数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涡流工具螺旋角50°和55°均具有较好的旋流特性和损失特性,为首选螺旋角;涡流工具中心体直径与所适应产气量有直接相关性,中心体直径每增加1 mm可使最低产气量降低15%~20%;螺旋线宽度不会影响涡流工具对产气量的适应范围,但会影响工具的作用距离。所得结论可为涡流工具的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刘凯孙丽艳
- 关键词:排水采气气井螺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