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云
- 作品数:50 被引量:233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人在方中,体证相合”的临证辨体选方思路浅析
- 2024年
- 在辨证施方的过程中,首要辨体识人,体质可以看作是一个放大的、变慢的疾病状态。体质的确定,是有效并且安全使用方药的基础。方药中可体现出刻下病的病证即时状态,亦可反映出新感与痼疾的病症关系。选择方药的应用指征与证据除了人的病症表现以外,还应当包含有病人的体质特性部分。意即体质特点可反映在方药中,方不离人,人在方中,体证相合。
- 刘凌云
- 关键词:体质
- 基于量子思维探讨中医基础理论慕课(MOOC)的教学设计与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量子思维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慕课学习模式为中医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慕课平台将中医基础理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料、学生学习进度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在互联网上全方位客观呈现,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方法和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 刘凌云严灿李强
-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
- 基于脏腑体用论的重症肌无力症治规律及实验研究
- 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NMJ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而临床表现为...
- 刘凌云
- 关键词:体用论重症肌无力
- 从脾藏意主思理论探讨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的相关性被引量:15
- 2019年
- 肠道共生菌群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大脑及行为活动,肠道菌群的失调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医脾藏意主思与肠道菌群调控宿主行为有着最为直接的相关性。通过健脾益气养血,调理气机升降,兼调他脏,多法并用,可有效缓解或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身心症状。
- 刘凌云严灿吴丽丽
- 关键词:肠道菌群抑郁症
- 耗散结构理论在中医高等教育思路中的应用
- 2008年
- 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科学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的是开放系统依靠在内部非线性机制基础上不断演化的理念,对于中医高等教育,有着方法论上的重要指导意义。
- 刘凌云李强曾庆波
- 关键词:中医高等教育
- 中医学硕士生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快乐感是衡量个体自身快乐程度的一个指标,也是预测个体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的积极情感指标。社会支持则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与积极情感呈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负相关。国内虽见研究贫困生快乐感及医学生社会支持的报道,但未见研究生快乐感和社会支持的研究报道。为提高研究生的主观幸福感,笔者在2007年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硕士生的快乐感和社会支持进行了调查。
- 李强刘步平刘凌云
- 关键词:快乐感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消极情感负相关
- 基于“阴阳自和”理论探讨抑郁症与免疫激活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思路被引量:6
- 2019年
- 抑郁症属于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各种生理或心理应激均可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因子异常分泌。人体'阴阳自和'的能力驱使着具有保护自身细胞功能的抗炎性细胞因子同时被激活,制衡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通过调节抑郁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氧化应激、神经凋亡等途径,进而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中医阴阳自和理论从阴阳双方面的动态变化、调整疾病自愈机制和调整阴阳平衡方面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探讨抑郁症与免疫失衡细胞因子间的关系。
- 刘凌云严灿吴丽丽
- 关键词:阴阳自和抑郁症免疫细胞因子
- “中医基础理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为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对课程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赞成这种教学模式,认为与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相比,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有了明显提高,创新思维和意识得到了培养,在平时遇到临床案例的时候能够比较好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此外,课程成绩考核的方式多样而且公平公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反思。
- 吴丽丽严灿祝鹏辉刘凌云陈洁王含章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
- 试论发挥中医优势 提高临床疗效的措施与途径被引量:6
- 2002年
- 陆原李强刘凌云
- 关键词:中医优势临床疗效急诊方药中医现代化
- 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创新素质内涵的多维度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在“创新驱动”和“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已成为高校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要实践活动。创新素质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特质,也是实施完成创新的基础。创新素质由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个维度构成,创新能力又包含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两个要素。文章着重对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创新素质的内涵进行了多维度探讨,期望为寻找和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和方向。
- 严灿吴丽丽刘凌云
- 关键词:中医药本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