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冰

作品数:34 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空气质量
  • 9篇污染
  • 9篇环境空气
  • 8篇PM2.5
  • 7篇空气质量预报
  • 6篇京津
  • 6篇京津冀
  • 6篇环境空气质量
  • 3篇臭氧
  • 2篇点位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同化
  • 2篇情景
  • 2篇情景模拟
  • 2篇颗粒物
  • 2篇空气质量监测
  • 2篇环境空气质量...
  • 2篇减排
  • 2篇减排效果
  • 2篇PM

机构

  • 34篇中国环境监测...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浙江省环境监...
  • 1篇中科三清科技...

作者

  • 34篇刘冰
  • 24篇李健军
  • 18篇汪巍
  • 16篇王晓彦
  • 11篇朱媛媛
  • 9篇高愈霄
  • 9篇朱莉莉
  • 9篇丁俊男
  • 7篇赵熠琳
  • 7篇王威
  • 7篇鲁宁
  • 6篇王帅
  • 6篇许荣
  • 5篇解淑艳
  • 5篇王瑞斌
  • 4篇李亮
  • 3篇宫正宇
  • 3篇王自发
  • 2篇杜丽
  • 2篇郑皓皓

传媒

  • 13篇中国环境监测
  • 6篇环境科学
  • 3篇环境与可持续...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中国环境监察
  • 1篇环境监控与预...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长期连续监测,是研究全球和区域碳循环过程及其气候和环境效应的重要环节,也是科学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评估各地减排措施成效的基础工作。对目前国内外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归纳,展望了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工作和方法标准化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汪巍刘冰李健军
关键词:温室气体在线监测方法
中欧环境空气臭氧评价对比与启示
2022年
欧盟臭氧(O_(3))监测与评价起步相对较早。对比中国和欧盟O_(3)例行评价,欧盟在O_(3)标准限值、保护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时间尺度、参评点位类型的设定和选取,以及O_(3)浓度与前体物排放量的关联性分析等方面,均对中国O_(3)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2017—2020年石家庄市8个国控站点O_(3)观测数据为分析案例,采用欧盟常用的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MDA8)第4高值,以及O_(3)暴露指标SOMO_(3)5和AOT40等3项评价指标,开展了尝试性评价应用和浓度对比。对照欧盟O_(3)评价指标应用经验,未来可考虑从兼顾两类功能区、丰富评价指标、扩展参评点位类型、纳入暴露影响评估、关联前体物排放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空气O_(3)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其对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支撑作用。
王晓彦解淑艳汪巍张良朱媛媛刘冰王帅
关键词:臭氧欧盟
京津冀及周边区域PM2.5叠加沙尘重污染过程特征及预报效果分析被引量:23
2020年
选取京津冀及周边区域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一次大范围、长时间且PM2.5叠加两次沙尘传输的复合型重度污染过程开展特征研究,分析了首要污染物PM2.5和PM10浓度的发展演变,以及污染气象影响因素;结合激光雷达地基和车载走航监测结果,以及HYSPLIT后向轨迹结果,讨论了区域污染传输的情况;并对重污染期间NAQPMS、CMAQ和CAMx这3个空气质量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PM2.5叠加两次沙尘传输导致区域中南部多数城市达到重至严重污染水平,张家口、北京、石家庄、邯郸和郑州PM10小时峰值分别为1589、864、794、738和766μg·m^-3,PM2.5小时峰值浓度分别为239、319、387、321和380μg·m^-3.地面弱气压场、高湿、逆温等静稳条件和沙尘是重要的污染气象和天气因素.激光雷达地基和车载走航监测数据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分析表明重污染期间区域西南和东南方向发生了PM2.5传输;区域两次沙尘过程主要受西北路径传输影响.此外,NAQPMS、CMAQ和CAMx这3个模式均可较好地预测到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重污染过程,但对个别城市预报略有偏差.该次重污染过程中模式对PM2.5的预报效果要好于PM10,这与气象模式预报、大气化学反应机制、污染源清单的不确定性,以及重污染应急措施导致的污染源排放的改变有一定关系.
朱媛媛高愈霄高愈霄王帅李亮王帅李亮王威王光刘冰
关键词:京津冀PM2.5污染气象沙尘后向轨迹
基于半级别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方法探讨
2022年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评估是提升预报能力的重要助力,为更好支撑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将我国空气质量细化为12个半级别,参照英国预报评估方法,对2020年“2+26”城市AQI、PM_(2.5)浓度和O_(3)-8h浓度预报开展探索性半级别预报效果评估,通过与AQI范围预报和AQI级别范围预报评估对比发现,半级别预报评估方法可将两者兼容合一,在城市业务预报评估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应用价值.具体的半级别预报评估结果表明,“2+26”城市AQI和O_(3)-8h浓度在低段级别和高段级别的预报效果明显差于中段级别,不同级别PM_(2.5)浓度预报效果相对稳定;AQI、PM_(2.5)和O_(3)-8h浓度预报准确率月变化曲线分别呈双峰型、先升后降型和平缓型,PM_(2.5)浓度各月偏高预报显著;不同城市AQI和O_(3)-8h浓度预报准确率差距相对较小,PM_(2.5)浓度预报准确率波动较大;北京和天津AQI预报准确率高于周边省份,北京和河南PM_(2.5)和O_(3)-8h浓度效果相对最好.
王晓彦朱莉莉许荣高愈霄朱媛媛汪巍刘冰
关键词:空气质量
2019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重污染减排效果评估被引量:19
2020年
为评估京津冀及周边区域重污染过程期间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基于情景模拟的方法,采用NAQPMS模式和多种观测资料,分析了2019年10~12月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重污染过程和气象条件概况,评估了模式24、72和144 h的PM2.5预报效果,并对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和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2019年10~12月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64μg·m^-3,同比降低了10μg·m^-3;区域性重污染过程4次,受影响城市重污染过程期间PM2.5平均浓度156μg·m^-3."2+26"城市PM2.5气象条件评估指数(EMI)变化值范围为-15.6%~16.8%,EMI显示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等12个城市气象条件与同期相比变差,变差程度范围为3.2%~16.8%.减排情景模拟分析显示应急减排措施有效减少了区域性重污染过程的发生,污染物峰值浓度降幅明显,未出现区域性严重污染过程.典型重污染期间,北京、石家庄、保定和唐山等城市PM2.5日均浓度削减2%~9%.区域应急减排措施促使"2+26"城市PM2.5季度均值分别降低1~3μg·m^-3左右,区域性减排效果明显.
朱媛媛高愈霄高愈霄汪巍鲁宁许荣刘冰
关键词:京津冀PM2.5减排效果情景模拟
环境空气中PM2.5自动监测方法比较及应用被引量:54
2013年
在PM2.5监测受到日益重视的背景下,对β射线法和微振荡天平法(TEOM)这2种主要的PM2.5自动监测方法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概述,给出了国内现有β射线法和TEOM法的比对测试结果,对今后开展全面系统的PM2.5自动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解淑艳王晓彦吴迓名潘本锋李亮杜丽包权崔虎雄刘冰汪巍王帅
关键词:PM2Β射线法
我国空气质量预报系统建设及业务化应用
空气质量预报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核心支撑技术。2012年以来,我国区域性和跨区域的大气重污染过程频发,且污染范围大、浓度高、持续时间长、影响因素复杂,传统的"日常监测、事后分析"的方法难以对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前瞻性的趋势...
丁俊男刘冰朱莉莉李健军
关键词:空气质量预报大气污染
京津冀秋冬季PM2.5污染概况和预报结果评估被引量:20
2019年
对京津冀区域2013年9月至2018年2月连续5个秋冬季PM2. 5的污染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2015年10月至2018年2月连续3个秋冬季以及典型污染过程时NAQPMS、CMAQ和CAMx这3个模式PM2. 5的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对模式预报的不确定性和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5个秋冬季PM2. 5区域均值浓度分别为122、98、82、99和65μg·m-3,污染过程(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期间浓度分别为229、198、210、204和180μg·m-3. 5个秋冬季累计发生64次PM2. 5为首要污染物的区域污染过程,2013~2014年秋冬季污染过程平均持续时间最长,2017~2018年持续时长最短.除2016~2017年外,其他年份PM2. 5浓度峰值和均值逐年降低,区域总体污染形势减轻.秋冬季PM2. 5浓度与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相关性相对较好,与温度和气压的相关性整体较弱.当风速小于2 m·s-1、大气相对湿度65%以上、主导风向为西南和东北风时,容易出现区域中度及以上污染过程.此外,3个模式均能够预测出京津冀区域秋冬季PM2. 5污染过程,预报值与监测值体现了较好地相关性. 3个模式对张家口、承德和秦皇岛的预报结果较好,对唐山、石家庄、保定、北京和天津等城市预报偏高,这与污染源清单、气象初始场和气象预报、以及大气化学反应机制的不确定性有一定关系.
朱媛媛高愈霄高愈霄王晓彦刘冰王晓彦朱莉莉许荣汪巍丁俊男
关键词:京津冀PM2.5空气质量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被引量:139
2014年
利用自主研制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模拟研究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持续强灰霾天气,初步评估灰霾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PM2.5)时空分布特征、传输规律和防控力度.结果表明:这一模式能够合理反映灰霾天气下中东部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发现静稳天气京津冀地区仍旧存在显著的区域输送,并直接造成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的累积,来自区域外的跨城市群输送对京津冀PM2.5浓度贡献为20%-35%,区域内输送的贡献为26%-35%,两者之和与局地污染源贡献相当.针对这次强霾的控制试验表明,当京津冀周边区域省份污染源不控制,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需要消减90%,90%和60%以上才能实现京津冀区域PM2.5达标(二级标准),表明京津冀灰霾污染防控不仅需要重视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同时也需要其他城市群的协同控制.气象一大气污染双向反馈机制对强霾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影响,可使京津冀部分地区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增加30%,忽视这种耦合作用会导致模式对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浓度的低估.
王自发李杰王哲杨文夷唐晓葛宝珠晏平仲朱莉莉陈学舜陈焕盛王威李健军刘冰王晓彦汪巍赵熠琳鲁宁苏德斌
西北部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特征与预报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西北部地区经济和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各项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形势较为严峻,近几年频发的重污染过程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开展西北部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十分必要。研究选取西北部主要城市展开讨论、分析,并初步总结了主要城市2013—2015年的空气质量分布特征、预报影响因素、预报要点等,为环境监测系统预报工作人员在未来预报业务工作中提供参考。
赵熠琳王晓彦汪巍原彩红李亮潘本锋王帅刘冰
关键词:空气质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