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群
- 作品数:19 被引量:157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究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Ⅲ类β-微管蛋白(TUBB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手术治疗留取的100例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1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UBB3、E-钙黏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TUBB3与ECAD、VIMETIN表达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VIMENT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TUBB3表达与ECAD呈负相关,与VIMENTIN呈正相关(P<0.001);存在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高患者TUBB3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脉管侵犯、被膜侵犯及肿瘤出芽率低者(P<0.05);经术后3年随访,TUBB3阳性表达患者无疾病生存率低于TUBB3阴性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被膜侵犯、高肿瘤出芽率和TUBB3阳性表达是PTM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UBB3在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作用于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促进肿瘤转移复发,影响预后。
- 彭丽红谢冰吴波刘亚群王正花王健王康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甲状腺手术后不置引流的技术探讨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伴颈清扫的甲状腺切除术后术腔不放置引流的可行性。方法:连续选取2013-06-2014-06期间我科不伴颈侧清扫的88例甲状腺切除病例,其中甲状腺腺叶切除术42例,甲状腺腺叶加对侧部分切除术17例,甲状腺全切术2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收集2014-01-2014-06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5例外院甲状腺手术患者,对术后切口的恢复进行对比。结果: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后出现少量术腔积液,余均未出现术后积液。术后切口的恢复与外院手术组比较,更符合美容原则。结论:对于不伴有选择性颈清扫的甲状腺切除手术,按解剖层次精细操作,术中配以电刀、双极电凝和超声刀的联合应用,彻底止血,这类手术术腔大部分是可不放置引流,同时能增加美容效果。
- 张海东龚单春张庆翔刘亚群于振坤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引流
- 早期喉癌的治疗选择被引量:14
- 2014年
-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临床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喉癌可在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治疗。早期喉癌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内镜下CO2激光微创治疗和传统开放性手术)或放疗的单一治疗模式,且根据喉癌解剖分类(声门上型、声门型和声门下型)及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TNM分级方式(2010)的不同,治疗方法的选择亦存在差异。对此,笔者针对原位癌的早期干预治疗及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T1、T2期声门上型、声门型及声门下型喉癌的治疗选择分别作了阐述,提出对于肿瘤的评估需要结合术前判断及术后病理分级,当二者不符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治疗上的不足。
- 于振坤张庆翔龚单春张海东刘亚群
- 关键词:喉肿瘤外科手术
- 喉癌外科治疗——患者需求与医师的思考碰撞被引量:3
- 2014年
- 外科手术是喉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如何在不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前提下,安全切除肿瘤的同时进行喉功能重建,保留喉功能是医师的追求,亦是患者的需要。对此,笔者从保留喉功能在喉癌治疗中理念的转变、拟定喉全切除术者选择上径路的优点、肿瘤切除与可能喉功能重建(包括甲状软骨外膜修复、残留会厌修复、喉环状软骨上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或环舌骨会厌吻合术、环咽吻合术及喉近全切除发音管重建术)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强化保留喉功能的理念,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实施必要的辅助与综合治疗,最终实现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 张庆翔龚单春张海东刘亚群于振坤
- 关键词:喉肿瘤外科手术喉切除术
- 甲状腺乳头状癌累及气管行超长气管切除旋转缝合气管重建术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54岁,主因无诱因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10余天于2017年1月13日就诊.无声嘶、无痰中血丝等症状.甲状腺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下极可见异常回声结节,约3.3 cm×3.9 cm大小,根据TI-RADS分级为4a级.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胸部CT提示甲状腺右叶下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气管右侧后壁受侵,相应气管狭窄(图1A).临床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cT4aN1bM0Ⅳa期),Ⅰ°呼吸困难.
- 张海东龚单春刘亚群于振坤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气管重建术气管切除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下极软组织密度
- 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技术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应用经口CO_(2)激光甲状软骨窗式切除(TCWR)技术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2018年9月30日在南京同仁耳鼻喉医院接受经口CO_(2)激光TCWR技术治疗的21例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术中切缘情况、并发症、嗓音恢复、局部控制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21例均行经口CO_(2)激光声门区肿物切除+TCWR技术,阴性切缘达到100%。平均随访41.1个月,局部控制率达到100%。2例(9.5%)有声门下受累的T2病变患者,随访中发现喉前淋巴结区域性复发;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0.5%。21例患者术后均发现声门区域肉芽形成,其中13例(61.9%)自然消失;8例(38.1%)持续存在超过12周,予以黏膜表面麻醉下手术摘除。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喉蹼形成,但未出现呼吸困难和喉狭窄。嗓音障碍指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BAS评估的G分级和客观评估参数包括最长发声时间、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口CO_(2)激光TCWR技术治疗累及前连合的早期声门型喉癌并发症少,嗓音质量恢复良好,可有效提高前切缘的安全性,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张庆翔何双八刘亚群黄栋栋蔡明静陈晓红
- 关键词:前连合
- 环气管部分切除术治疗严重声门下狭窄1例
- 2023年
- 本例患者为严重声门下狭窄(Ⅳb级),在实施环气管部分切除术过程中沿着甲状软骨正中下缘及甲状软骨下角下方5mm之间连线横断环甲膜及环状软骨弓,保留双侧环甲关节,有效保护喉返神经的同时起到了气道的支撑作用,配合合理的术后管理,实现了一期安全拔管。
- 张庆翔刘亚群孟洁蔡明静黄栋栋
- 关键词:喉狭窄气管狭窄
-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精细化操作技术临床结果初步报告被引量:37
- 2015年
- 目的 回顾总结集程序化、精细化操作与质控为一体的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外科模式在甲状腺全切除术中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应用该外科模式实施甲状腺全切除72例,按程序化的设计和步骤进行精细化操作完成手术,对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重要结构保护、切口愈合、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颈部第二皮纹切口更符合患者立位的社会属性;一侧腺叶手术时间30 ~ 50 min;出血约2~5 ml;无喉上神经损伤,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4侧,术后3~4周均自行恢复;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10例,术后4~6周自行恢复;切口均一期愈合;手术切口非常满意66例,满意4例,可接受2例.结论 集程序化、精细化操作与质控为一体的甲状腺腺叶切除外科模式对甲状腺手术的实施是一种良好的外科模式,对标准化流程的建立、质控和临床教学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龚单春张海东刘亚群张庆翔于振坤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切除术手术后并发症
- 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保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喉上神经(SLN)的保护方法,以避免或减少术后永久性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3年6月—2014年11月行甲状腺精细化操作手术治疗1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7例、女104例,年龄9~78岁。行甲状腺全切5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58例,甲状腺腺叶切除+对侧部分切除29例;其中二次手术者10例,行Ⅵ区清扫者18例。术中 RLN 显露者121例,未显露者20例。结果本组1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 RLN 暂时性损伤5侧,占2.56%(5/195),给予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配合发音训练,3个月内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其中 RLN 显露组占2.5%(3/121),未显露组占5%(1/2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 P 〉0.05)。无一例并发 RLN 永久性损伤和 SLN 损伤。结论熟悉 RLN、SLN 与甲状腺的正常解剖与变异情况,应用被膜解剖技术精细操作,术后可以避免神经的永久性损伤。一旦发生神经损伤,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张海东龚单春刘亚群张庆翔何双八于振坤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
- EGFRvⅢ与CXCR4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意义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检测EGFRvⅢ和CXCR4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侵袭、转移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选取HNSCC患者60例,其中喉鳞状细胞癌4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14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2例;根据AJCC 2010pTNM分期,Ⅲ期17例,Ⅳa期40例,Ⅳb期3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13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16例;取肿瘤原发灶和(或)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作为实验组,取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肿瘤的原发灶、转移灶及对照组中EGFRvⅢ和CXCR4的表达情况。利用Image-Pro Plus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行半定量分析;利用SPSS 23.0和Graphpad-Prism 5.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GFRvⅢ和CXCR4在HNSCC均高表达,其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化程度、T分级、肿瘤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N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5);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但原发灶和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EGFRvⅢ和CXCR4无明显正相关(r=0.144,P>0.05)。结论:EGFRvⅢ和CXCR4均促进了晚期HNSCC的侵袭和转移,两者之间不具有正相关性,但可能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 张海东龚单春刘亚群何双八张庆翔司明远于振坤
-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