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云芳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波束
  • 3篇波束形成
  • 1篇酉变换
  • 1篇智能天线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收敛速度
  • 1篇天线
  • 1篇子空间跟踪
  • 1篇子空间跟踪算...
  • 1篇自适应
  • 1篇自适应波束
  • 1篇抗干扰
  • 1篇抗干扰能力
  • 1篇基于神经网络
  • 1篇CMA算法

机构

  • 3篇重庆邮电大学

作者

  • 3篇周围
  • 3篇刘云芳

传媒

  • 3篇广东通信技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征空间波束形成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特征空间的波束形成(ESB)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但矩阵特征分解产生的运算量较大,所以本文提出将神经网络应用于ESB算法。由于传统的求解特征矢量的神经网络只针对实矩阵,新算法将复信号协方差矩阵进行酉变换转换为实对称矩阵,然后利用神经网络求解信号子空间,进行特征空间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可以提高小快拍数时的波束形成性能,增大输出信干噪比。
刘云芳周围连宇杭
关键词:波束形成神经网络酉变换
基于OPAST算法的特征空间波束形成
2014年
投影逼近子空间跟踪(PAST)算法是一种非常稳健和有效的子空间跟踪算法,可以实时地求解特征子空间,但跟踪向量误差较大。正交投影逼近子空间跟踪算法(OPAST)对其进行改进,保证每次迭代时特征向量的正交性,且和PAST算法具有相同的线性复杂度。特征空间波束形成(ESB)算法是一种稳健的波束形成算法,针对其运算过程中特征分解运算量较大的问题,文章提出将OPAST算法应用于特征空间波束形成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文章算法可以实现与特征分解相同的效果,但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
刘云芳周围连宇杭
关键词:波束形成子空间跟踪算法
基于CMA算法的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研究
2013年
自适应波束形成是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其主要思想是利用自适应算法调整阵列的权向量,将各阵元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加权求和,把天线阵列形成的波束"导向"到特定方向上。本文介绍了恒模算法(CMA)和最小二乘恒模算法(LSCMA)两种盲波束形成算法并运用Matlab软件对两种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LS-CMA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连宇杭周围刘云芳
关键词: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收敛速度抗干扰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