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绍贤
-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环孢菌素A合并皮质激素治疗SLE脊髓损害2例
- 1996年
- 例1,女,16岁,因面部红斑2年余,加重伴发热7天,尿潴留4天入院。患者2年前因关节疼痛,面部红斑伴发热入我科,查LE细胞(+)、抗DNA结合抗体47%结合率、ANA1/80(+),确诊为SLE。出院后予强的松20mg/d维持,病情稳定。7天前出现发热,面部红斑增多,4天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
- 毛越华凌绍贤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环孢菌素A皮质激素
- 环孢素A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1995年
- 我们用环孢素A(CSA)小剂量(5mg/kg·d)治疗SLE 5例,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例1 女,33岁。因关节痛2年,频繁呕吐、腹泻3月住院。经外科剖腹探查及各项检查确诊为SLE并肠假性梗阻而转我科。体检:恶液质,心肺阴性,腹胀,软,无压痛,转移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手指足趾尖见点状暗红斑,轻度萎缩。实验室检查:尿蛋白(+++),RBC 4~6/HP,WBC 2~3/HP,管型1~2/HP,大便真菌培养和细菌培养均阴性。血清钾2.78mmol/L、钠120mmol/L、氯85mmol/L,血清总蛋白69.3g/L。
- 凌绍贤陈伟雄朱晓浚陈建浩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环孢素A
- 抗皮肤真菌药联苯苄唑溶液的Ⅱ期临床试验
- 1997年
- 联苯苄唑是一种新的咪唑类广谱抗真菌药,本项临床研究以1%克霉唑溶液作对照,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和开放试验,评价1%联苯等唑溶液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中,共治疗患者257例,其中联苯苄唑组132例,克霉唑组125例。两组的治愈率分别是78.8%和73.6%,有效率分别是90.2%和87.2%,真菌阴转率分别是89.4%和81.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5.3%和4.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苯苄唑溶液组的起效时间平均4.3±2.4d,而克霉唑溶液组平均5.4±2.7d,联苯苄唑溶液的起效时间较克霉唯溶液快(P<0.01)。
- 林宝珠钟幸福刘次伟凌绍贤徐广坤卜少庸林泽蔡小嫦
- 关键词:联苯苄唑克霉唑
- 穴位注射去炎舒松治疗进行性指掌角皮症被引量:1
- 1994年
- 凌绍贤许怀麟
- 关键词:去炎舒松穴位注射
- SLE患者血中DNA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 1991年
- 本文检测了163例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29例皮肤病患者和23例其他胶原病患者血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SLE血清及血浆中D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血浆与血清DNA含量无明显差别。缓解期患者DNA含量低于活动期患者,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皮肤病及其他胶原病患者血清DN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与SLE患者血中DNA含量无明显差别。因此血中DNA含量无诊断的特异性。本文再次证明血中DNA含量与病情有关,DNA含量高者比含量低者预后不佳。作者认为用二苯胺法检测血清DNA有助于观察病情及估计预后。
- 许德清钟幸福凌绍贤李伯有陈惠霞
- 关键词:红斑狼疮全身性DNA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CD23的表达
- 1997年
- 为了揭示B细胞中CD23的表达与SLE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在SLE发病机理中可能的作用,我们应用ABC免疫组化法和斑点核酸杂交技术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CD23蛋白和mRNA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30例SLE患者PBMCCD2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且与疾病活动呈正相关关系(rs=0.3814,P<0.05);具有不同ANA、抗dsDNA抗体水平,有无伴肾损、脑损的SLE患者,PBMCCD23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单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或和其它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的SLE患者,PBMCCD23表达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0例SLE患者PBMCCD23mRNA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1)。经治疗病情稳定后,CD23蛋白和mRNA表达均降至正常(P均>0.05)。提示在SLE活动期B细胞高度激活、增殖并大量表达CD23,且该种表达与ANA。
- 李希清凌绍贤王斌
-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CD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