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璇琮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3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唐代
  • 2篇文化
  • 2篇文学研究
  • 2篇古典
  • 2篇古典文学
  • 2篇陈寅恪
  • 1篇道藏
  • 1篇道家
  • 1篇道家文化
  • 1篇道教
  • 1篇道教信仰
  • 1篇登科
  • 1篇登科记
  • 1篇登科记考
  • 1篇东方文化
  • 1篇信仰
  • 1篇序言
  • 1篇学士

机构

  • 15篇中华书局股份...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北京广播学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中央人民广播...

作者

  • 15篇傅璇琮
  • 1篇蒋寅
  • 1篇邓绍基
  • 1篇张岱年
  • 1篇张海明
  • 1篇乐黛云
  • 1篇任晓东
  • 1篇任继愈
  • 1篇杨庆华
  • 1篇季羡林
  • 1篇钟敬文
  • 1篇钱志熙
  • 1篇汤一介
  • 1篇冯天瑜
  • 1篇刘石
  • 1篇张晶

传媒

  • 4篇古籍研究
  • 3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历史研究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中国道教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国文化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1
  • 2篇1994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6
  • 1篇198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辑详备 允称佳构──读《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
2001年
傅璇琮
关键词:编纂
《中国文化研究》出版座谈会纪要
1994年
1994年3月9日,本刊在北京举行出版座谈会,主编阎纯德教授主持会议,国家汉办主任、北京语言学院院长杨庆华致辞,我国文化泰斗及其他专家教授钟敬文、任继愈、季羡林、张岱年、张清常、汤一介、乐黛云、傅璇琮、冯天瑜、彭庆生和国家汉办常务副主任程棠等20多人与会,大家就弘扬民族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如何办好杂志发表了意见。
钟敬文张岱年季羡林任晓东乐黛云任继愈傅璇琮冯天瑜汤一介张清常杨庆华
关键词:中国文化研究出版座谈会主体文化中国知识分子东方文化酒文化
一种文化史的批评——兼谈陈寅恪的古典文学研究被引量:11
1989年
本文指明,陈寅恪是历史上少有的既能潜心于学术研究而取得大成就,又具有博丽深遂的才情在文学创作上自树高格的一代大师。他在长期史学研究中总是未能忘情于文学的研究,特别是诗的研究。而作为一代学术大师,他有他的学术体系,这个体系,不妨称之为对历史演进所作的文化史的批评。文章分析了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政治、思想、文学以及宗教、建筑等方面的论述,特别是引述了他对于元稹与《莺莺传》、沈约与道教信仰的研究,指出,对于陈寅恪来说,文化史批评不是一种偶然性与局部性,而是一种根本观点,那就是对历史、对社会采取文化的审视。他的研究使某一具体历史事件得到整体的呈现,使人们更易于接近它的本质。文中结论性的意见是:他是既把以往人类的创造作为自然的历史进程,加以科学的认知,而又要求对这种进程应该具备超越于狭隘功利是非的博大的胸怀,而加以瞭解,以最终达到人类对其自身创造的文明能有一种充满理性光辉的同情,——这就是贯串在他大部分著作中的可以称之为文化史批评的学术体系。
傅璇琮
关键词:古典文学研究陈寅恪《莺莺传》道教信仰元白
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一些想法
1986年
近十年来,我在编辑工作之余,集中时间研究唐代文学,除了发表一些单篇论文之外,作为专书出版的,有《唐代诗人丛考》(1980,中华书局)、《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与张忱石、许逸民合编,1982,中华书局)、《李德裕年谱》(1984,齐鲁书社)、《唐代科举与文学》(1986,陕西人民出版社),另外在排印中的有《唐才子传校笺》,则是由我担任主编,邀约有关的研究者共同撰写。我个人的成绩是很微小的,而近六、七年来,我国整个唐代文学的研究获得迅速的发展。这些方面的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傅璇琮
关键词:唐代文学唐五代齐鲁书社
“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笔谈被引量:1
2001年
2001年4月 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邀请北京部分高 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古典文学专家,就“古典文学与华夏民族精神的建构”的课题,围 绕“古典文学对华夏民族性、传统人格形成的影响、“古典文学中表现的社会思潮和时代精神”、 “古典文学中表现的文人心态”、“古典文学对于精神史研究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现 将部分学者的发言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傅璇琮邓绍基张海明蒋寅刘石钱志熙张晶左东岭韩经太
关键词:精神史传统人格华夏民族古代文学
《五代史书汇编》序
2004年
一五代处于唐、宋之间,而唐和宋,无论政治、经济和文化,正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高峰时期。过去长时期中,一般认为五代有两个特点:一是时间短促,从北方中原地区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纪年来说,不过五十几年(907—960);二是南北分裂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动乱,历史进程中没有什么发展。也正因此,五代史研究一向是中国古代史及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通常将其作为隋唐史的延续。古代就已如此,如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以及清代官修的《全唐诗》、《全唐文》,书名均标为唐,实际上却都包含全五代的诗文和作家。
傅璇琮徐海荣
唐永贞年间翰林学士考论被引量:5
2001年
唐顺宗永贞元年 (80 5) ,翰林学士王叔文与同为学士的王亻丕、凌准一起 ,并联结外廷刘禹锡、柳宗元等有识之士 ,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 ,历史上称为永贞新政。有关这一历史事件 ,近 2 0年来已有不少论著述及 ,但尚未从唐代翰林学士的特殊职能角度 ,对此作具体考察。所谓永贞新政 ,实际上即以翰林学士王叔文为代表的文人集团与当时握有军政大权的宦官集团的一场政治斗争。这次新政的实施及最后遭致失败 ,既表现出这一时期文人集团极不寻常的政治抱负 ,也反映出王叔文等过高估计自己力量的弱点。
傅璇琮
关键词:翰林学士政治抱负考论历史事件政治斗争为学
毛奇龄合集序
2003年
毛奇龄,一名甡,字大可,又字初晴、秋晴,浙江萧山人。他生于明天启三年(一六二三)。四岁时,他的母亲就教他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他马上背得出来。又少善词赋,兼工度曲,得到著名文学家陈子龙的赏识,"奇爱之,遂补诸生"(《清史稿》卷四八一本传)。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清军攻进北京,明亡,毛奇龄本于家国之念,"哭于学宫三日"。
傅璇琮
关键词:毛奇龄治学特点序言书评著作经学
《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总序》
2008年
数年前,我受学界友人的委托,筹划一个项目,名为'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即组约多位学者,从当前学术发展的高度,充分吸收前人和现代的研究成果,选择古代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诗文别集和诗文评著作,以提要体裁,一一加以介绍和评议。经过几年辛苦编撰,已大体就绪,正值清华大学于2008年春建立'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
傅璇琮
关于唐代登科记的考索被引量:2
1984年
我们现在研究唐代的科举制度,不得不感谢一百多年前,也就是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学者徐松。在有关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史料——登科记完全散失的情况下,徐松对大量的史料进行搜集、整理、排比和考证,著成《登科记考》。《登科记考》作为一部内容丰富的唐代科举编年史,向人们提供了唐五代科举考试的发展衍变,以及有关人物的具体活动。徐松不以选拣几条干巴巴的正史有关条文为满足,他注目于唐宋时期众多的杂史、笔记、诗文、小说,力图用对当时生活的具体记述,来重现唐三百年间对于文人生活和文学艺术有重大影响的科举考试几个重要方面的历史情景。
傅璇琮
关键词:登科记考唐代科举进士科艺文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