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王新
- 作品数:9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行列特征复融合的人脸识别被引量:4
- 2010年
- 针对基于行列投影特征融合的二维线性判别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行列特征复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通过二维线性判别分析获得行和列的特征矩阵融合成一个复特征矩阵,从复特征矩阵重提取最具分类能力的系数组成特征向量。利用AT&T和AR人脸数据库对该算法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 胡晓俞王新余群姚菁
- 关键词:人脸识别
- 3D PET数据校正常用方法研究
- 2015年
- 介绍了三维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显像(three-dimensiona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3D PET)设备的数据校正常用方法以及临床数据校正流程,展示了各种校正在均匀圆柱模体重建图像上的效果,给出了2种评估数据校正准确性的方法,最后指出了PET数据校正下一步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 俞王新王之光谢舒平
- 关键词:PET数据校正正电子图像质量
- 一种改进的基于模板匹配眼睛特征点定位算法被引量:7
- 2007年
- 针对传统眼睛定位模板匹配算法精确度和速度上的不足,对算法进行了模板扩大和相似度模板筛选两种改进,同时在匹配速度上采取粗定位细定位提高匹配速度。将眼睛模板转化成眼眉模板后,避免了由于眉毛和部分眼睛相似造成的特征点错误定位。在传统的模板集选取上提出基于相关系数选取原则后,避免了人为因素对模板选取造成的误差,很大程度上去除了入选模板之间的冗余度,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的精确度,且在定位精度保证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定位时间。
- 费俊琳俞王新王志中
- 关键词:人脸识别眼睛定位模版匹配相关系数
- 一种基于肤色模型和眼睛定位的人脸检测方法被引量:6
- 2008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模型和眼睛定位的人脸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肤色模型和掩膜进行粗定位,确定人脸可能区域,然后通过基于方向模板的眼睛定位进行人脸存在的确认和精确定位。实验证明了该方法对于复杂背景下人脸检测的有效性。
- 俞王新王志中庄珺
- 关键词:肤色检测人脸检测眼睛定位
- 4~6岁正常儿童下肢表面肌电参数特征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采用表面肌电仪测量4~6岁正常儿童下肢表面肌电参数,探讨利用肌电参数进行小儿骨科疾病临床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在舒适、安静的室内条件下,测定90名4~6岁正常儿童下肢主要肌肉表面肌电参数的数据,包括双侧股直肌、腓肠肌、内收肌、胫前肌的表面肌电数据,计算出上述肌电数据的均值、峰谷比、能谱熵、平均频率和过零率等。结果在同一种动作下,4~6岁儿童的各项特征均值比较接近;在同一种特征下,不同动作的特征值存在差异;sEMG具有相当强的个体差异性,这反映在各项特征的方差比较大;正常儿童左右腿差异不明显。结论通过表面肌电图,可无创地记录4~6岁儿童的下肢肌肉活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 应灏罗义袁颖王志中俞王新
- 关键词:儿童表面肌电图
- 利用二元结构特征的人脸识别被引量:1
- 2010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元结构特征提取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将所有类进行两两组合,以两类分类器为基础,为每个两两组合类间的识别挑选最适合分类的特征构成特征选取空间.对未知样本进行测试时,在特征选取空间中计算测试样本与所有训练类的相似度,将未知样本判断为与之相似度最大的类.运用AT &T和AR人脸数据库对该算法进行性能测试,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在较小的特征维数下获得更高的识别率.
- 胡晓俞王新姚菁
- 关键词:人脸识别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特征提取
- 计算机人脸检测与识别方法的研究
- 生物特征识别是利用人类特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来识别个人身份的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稳定的身份鉴别途径。人脸检测和识别是目前生物特征识别中最受关注的一个分支,是当前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内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在...
- 俞王新
- 关键词:人脸检测人脸识别特征脸主元分析线性鉴别分析
- 文献传递
- 基于二维复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为了提高人脸正确识别率和效率,在行列方向的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2LDA)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二维复判别分析(2DCCDA)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2D)2LDA并行提取到的行和列特征矩阵,利用复二维鉴别式分析(C2DLDA)将行和列特征融合成复数特征矩阵,从复数特征矩阵中提取出最具分类能力的系数组成特征向量。相比较二维线性判别分析(2DLDA)和(2D)2LDA方法,2DCCDA需要更少的特征系数来表征一幅图像,并且正确识别率也相应提高。
- 胡晓俞王新余群
- 关键词:人脸识别主成份分析线性判别分析
- 儿童下肢运动分析系统参数特征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儿童下肢运动分析对于儿童骨骼系统的疾病(如脑瘫)的诊断及疗效判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实验拟建立3~6岁儿童下肢运动分析子系统参数的正常值(特征)及对脑瘫儿童下肢运动参数特征作初步探讨。方法:实验于2006-08/12在儿童医院步态分析实验室完成。受试人员为上海市卫生局幼儿园全托幼儿120名,3~6岁。在受试者双腿两侧一边各粘贴上7个荧光球,腰骶1个共计15个,通过四台数码摄像机同时摄入被试验者的步态信息。将受试人员分为3,4,5,6岁4个年龄组,每组30名,男女各15名,进行步态分析运动学测试分析。并以此为基准,与4名脑瘫儿童(3岁2名,5,6岁各1名)进行对比和统计分析。所有受试儿童监护人均知情同意。结果:120名正常儿童与4名脑瘫患儿均进入结果分析。步长参数中,3岁组明显小于4岁组(P<0.05),4岁组明显小于5岁组(P<0.05);步频参数中,3岁组明显大于4岁组(P<0.01),单步时间3岁组明显低于4岁组(P<0.01);步速参数中,3~4岁组明显小于5~6岁组(P<0.01),骨盆垂直转角5岁组和其余年龄组差异显著(P<0.01);迈进长度参数中,3岁组明显低于4岁组(左P<0.01,右P<0.005),4岁组明显低于5岁组(左P<0.001,右P<0.001);迈进时间参数中,3岁组明显少于4岁组(左P<0.05,右P<0.005)。迈进频率参数中,3岁组明显高于4岁组(左P<0.05,右P<0.01);迈进速度参数中,3,4岁组明显低于5,6岁组(左P<0.005,右P<0.001);左右腿迈进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正常儿童比较,脑瘫儿童步长、步速、左/右下肢迈进长度、左/右下肢迈进速度等指标明显处在正常指标95%置信区间之外。结论:实验建立了儿童步态测试系统和提取参数软件,获得了为临床进行不同年龄组病理性步态与正常步态对比的参考数据。
- 应灏王志中俞王新袁颖
- 关键词:儿童下肢步态分析运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