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惠平
- 作品数:54 被引量:162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浅析余惠平主任医师治疗小儿咳嗽经验被引量:1
- 2015年
- 余惠平主任医师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儿科诊疗指南修订项目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工作组副组长,先后师从多位新安医学名家,对小儿咳嗽、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厌食、营养性疾病、肾病的临床诊治具有丰富经验,善于运用中医药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的发展治疗儿科疾病。多年来余老师一直从事于儿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行医于南北两方,善于运用三因制宜,
- 谢欢来余惠平
- 关键词:小儿咳嗽名医经验
- 余惠平从“瘀、毒、虚”论治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被引量:4
- 2021年
- 介绍余惠平运用中医药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经验。余惠平认为"瘀、毒、虚"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机关键;临证多分期辨治,急性期毒邪炽盛,迫血妄行,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方以犀角地黄汤加减;慢性型急性发作期由虚致瘀,或虚损致极,以宁络止血为要,方以十灰散加减;慢性期虚实夹杂,根据虚毒瘀不同各有侧重,治疗以扶正解毒为重,方以扶正解毒方加减。余惠平重视食疗调护,注重益气养血,调整阴阳,凡易动风、耗气、损及阴阳的食物,患儿都应少食或不食。并附验案2则以佐证。
- 杨剑锋余惠平陈娜谭可欣
- 关键词:名医经验
- 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标准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予扶正解毒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15例,予中药模拟剂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出血分级量表等。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8.57%,对照组13.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紫斑出血、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自汗症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出血分级量表,治疗组总改善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 陈娜余惠平许雪雪王月杨剑锋徐悠胡淼李豪李靖张晓倩
- 关键词:扶正解毒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红外热图特征初探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与健康儿童的红外热图差异,为ITP儿童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提供新的可视化指标。方法采集22例ITP患儿(ITP组)与1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红外热图,对躯干、四肢近段区域的非均一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躯干三焦、双手掌、头面区域与躯干部位相对热态差值(△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TP组的非均一性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32,P<0.01);ITP组的△t手掌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38,P<0.01);ITP组的△t脊柱区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5);健康组三焦△t排序呈现为:△t上焦<△t中焦<△t下焦,ITP组三焦△t排序为:△t上焦>△t中焦>△t下焦。结论 ITP儿童较健康儿童躯干及四肢近段部位"均一性"差,且手掌、脊柱区域温度存在明显差异,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为ITP儿童的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 王月余惠平高梦蕉洪文学宓保宏张文征
- 关键词:儿童红外热成像非均一性
- 扶正解毒方治疗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研究扶正解毒方对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9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余惠平教授门诊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共120例,按入组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服用多维片及复方芦丁片,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扶正解毒方配方颗粒,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扶正解毒方颗粒模拟剂),2组患者均每日服药1剂,上下午分服,共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候积分、出血分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3.33%,对照组为13.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儿治疗1、3、6个月后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P<0.01)。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主症及次症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1)。比较2组治疗前后出血分级变化,试验组患儿出血状况的总改善率为98.33%,对照组为5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解毒方可以改善持续性或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气不摄血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升高血小板计数,且安全性高。
- 胡淼余惠平徐悠杨剑锋张晓倩李靖陈娜许雪雪王月
- 关键词:扶正解毒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仙芍丹归草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等为主要特征,是儿科疾病中的疑难病证之一。目前西医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病情迁延难愈者。2003年7月-2008年7月,笔者采用自拟仙芍丹归草汤治疗过敏性紫癜2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26例对照,现报道如下。
- 余惠平汪俊兰
- 关键词: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药疗法
- 余惠平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用药组经验拾萃
- 2022年
- 总结余惠平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常用药组,探讨其临证思路及学术观点。认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病机为虚实夹杂,正虚是发病基础,临证重视扶助正气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中的基础地位,从而形成以炙黄芪、太子参、肉桂为代表的培元固本药组,并充分考虑此病多由外邪引触,兼夹毒、瘀的特点,亦形成祛风清热的“双黄连”药组;清热解毒的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药组;凉血解毒的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药组;养血、止血、活血兼顾的当归、川芎、仙鹤草药组;滋阴降火的知母、黄柏药组。
- 张晓倩余惠平李靖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组名医经验
- 健脾补肺化痰方对治疗小儿哮喘的研究
- 尚莉丽牛敏国余惠平桂金贵吕晓英孙彦丽陈永宏何斌徐松龄
- 该项目研究内容包括:完成210例CBA患儿的临床证候学调查,观察治疗前后CBA患儿症状积分和治疗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后两组患儿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发现健脾补肺化痰方能改善BA患儿的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实验研究通过...
- 关键词:
- 中医药辨治小儿厌食243例
- <正>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的有效方药及治疗前后体内微量元素锌的变化。方法:1992年-1995年诊治小儿厌食662例,其中486例经测定头发含锌量明显低于正常值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43例。...
- 余惠平张邦道周峰马新超
- 文献传递
- 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基因特征及扶正解毒方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探讨持续性、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经一线治疗效果欠佳患儿的基因特征,评价扶正解毒方对存在致病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患儿按照是否存在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致病基因突变,分为突变组17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基因测序检查结果、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出血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40例患儿中,共有17例(占42.50%)患儿存在与血小板减少相关的致病或疑似致病基因突变,关联疾病包括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原发性免疫缺陷症、血管性血友病等。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2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血小板计数也逐渐增加。治疗1个月开始,2组中医证候积分逐渐下降,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出血分级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线治疗依赖或无效的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应积极完善基因测序检查,进行临床诊疗再评估。扶正解毒方具有较好的提升血小板计数的作用,在改善出血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有效率较高。
- 张晓倩余惠平胡淼何冰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基因检测扶正解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