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治疗进展性脑梗塞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纤溶酶在进展性脑梗塞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6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给予2周的纤溶酶治疗,评定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结论纤溶酶能减轻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对进展性脑梗塞有较好的疗效。 赵玉章 何学芳关键词:进展性脑梗塞 纤溶酶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液流变学 SIVD继发认知障碍病人脑区灰质大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SIVD)继发认知障碍病人脑区灰质大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0年9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SIVD病人100例,根据有无合并认知障碍分为认知障碍组(46例)和非认知障碍组(54例),分析一般资料、认知功能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资料,评价SIVD继发认知障碍病人脑区灰质大小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认知障碍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剑桥老年认知功能量表中文版(CAMCOG-C)总分低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灰质总体积及白质总体积均小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斯特鲁普测验(Stroop)测试评分均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障碍组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右侧眶部额上回及左右侧枕中回灰质体积明显小于非认知障碍组(P<0.05)。SIVD继发认知障碍病人脑区灰质总体积与MMSE评分、MoCA评分及CAMCOG-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SIVD继发认知障碍病人脑区灰质总体积与ADL评分和Stroop测试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SIVD继发认知障碍病人左侧颞下回体积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28,P=0.03),与Stroop测试评分呈负相关(r=-0.37,P=0.02)。结论SIVD继发认知障碍病人可见脑区灰质体积缩小,且脑区灰质体积改变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 刘萍萍 何学芳 张翼 杨旭 龙继发 季一飞关键词: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染色体9p21区域rs10757274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染色体9p2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0757274与缺血性脑卒中(I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广泛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每个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质量评估。运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使用Q统计量检验法及I2统计量检测各研究之间的异质性,漏斗图和Egger检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10个研究,累计病例6746例,对照125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s10757274基因多态性G等位基因增加IS的发病风险(OR=1.11,95%CI:1.06-1.16,P〈0.001);G等位基因或GG基因型增加了亚洲人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LAS)的发病风险(等位基因模型:OR=1.18,95%CI:1.06-1.31,P=0.002;隐性模型:OR=1.33,95%CI:1.12-1.57,P=0.001)。未见发表偏倚。结论染色体9p21区域SNP rs10757274基因多态性与IS易感性相关。但该结论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刘伟 熊利 柳华 季一飞 龙继发 何学芳 罗晓寒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META分析 COX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COX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A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EMBase、PubMed数据库,收集COX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有效数据,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共计3995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COX-1A1676G等位基因在阿司匹林抵抗组和敏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1C50T、COX-2G765C基因多态性及等位基因、COX-1A1676G基因多态性在阿司匹林抵抗组和敏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表明中国人群COX-2G765C基因多态性在阿司匹林抵抗组和敏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eta分析结果表明,COX-1 A1676G等位基因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相关性,中国人群COX-2G765C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相关性。 屈战利 季一飞 龙继发 何学芳 王运锋关键词:环氧化酶-1 环氧化酶-2 基因多态性 阿司匹林抵抗 META分析 首次脑梗死后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首次脑梗死后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s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后焦虑障碍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98例首次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根据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为焦虑组61例和非焦虑组137例,并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估,分析两组差异的相关因素。结果脑梗死后焦虑障碍发生率为30.80%,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病灶、数量及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支持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受损情况均与脑梗死后焦虑障碍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与脑梗死后焦虑障碍的发生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首次脑梗死后焦虑障碍的发生率较高,≥65岁的女性,大脑前半球、额叶、基底节区域梗死,病情严重,社会支持度低及生活活动能力差是脑梗死后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刘萍萍 龙继发 柳华 何学芳 彭红关键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发生率 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