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勰

作品数:83 被引量:59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3篇文化科学
  • 30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5篇生物力学
  • 21篇关节
  • 16篇运动员
  • 13篇膝关节
  • 9篇韧带
  • 9篇生物力学特征
  • 9篇前交叉韧带
  • 9篇交叉韧带
  • 8篇起跳
  • 8篇下肢
  • 7篇肌电
  • 7篇计算机
  • 6篇运动学
  • 6篇跳远
  • 5篇动力学
  • 5篇太极
  • 5篇太极拳
  • 5篇膝骨
  • 5篇男子
  • 5篇老年

机构

  • 81篇上海体育学院
  • 4篇长治医学院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陕西科技大学
  • 3篇聊城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健康医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体育师范...
  • 1篇东华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井冈山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作者

  • 83篇伍勰
  • 17篇刘宇
  • 11篇魏文仪
  • 7篇张强
  • 7篇黄灵燕
  • 6篇吴瑛
  • 6篇傅维杰
  • 5篇张杰
  • 5篇陈楠
  • 4篇游国鹏
  • 4篇汤运启
  • 4篇杜青
  • 4篇王勇
  • 3篇周璇
  • 3篇刘海瑞
  • 3篇庞军
  • 3篇施宝兴
  • 3篇王琨
  • 3篇张胜年
  • 3篇黄睿

传媒

  • 11篇体育科学
  • 10篇医用生物力学
  • 10篇中国体育科技
  • 6篇上海体育学院...
  • 4篇中国运动医学...
  • 4篇西安体育学院...
  • 3篇体育科研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第七届全国运...
  • 3篇2015全国...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北京体育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辽宁体育科技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3
  • 12篇2022
  • 10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站立受扰后姿势响应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站立姿势受到水平方向外部干扰(站立支持面向后移动)刺激时,人体运动表现及其可能的控制机制。从肌电学及运动学角度探讨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人体基本姿势控制机能。方法:使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100Hz)、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4000Hz)采集13例男性青年受试者在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受到站立支持面水平方向后移干扰刺激时,姿势控制过程中的肌电及运动学数据,对比研究下肢三关节及躯干的角度变化、Co 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APAs阶段(干扰发生前100ms至发生后50ms)及CPAs阶段(干扰发生后50ms至200ms)内相应肌肉平均积分肌电值。结果:(1)有预判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及躯干角度变化小于无预判时,且Co 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较小,峰值时刻出现时间较早;(2)有预判状态下,APAs阶段,腹直肌(P=0.04)、股直肌(P=0.04)、胫骨前肌(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大于无预判情况,CPAs阶段,竖脊肌(P=0.01)、股二头肌(P=0.04)、腓肠肌内侧头(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较小。结论:预测性姿势调节可通过相应肌群的预激活,使干扰发生后关节角度变化减小,肌肉活动强度下降,并能有效的减小身体摆动幅度,促进姿势稳定性的提高。
温子星徐欣潘景文危小焰伍勰梁雷超
关键词:运动学肌电
6个月太极拳练习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稳定性的影响
<正>研究目的:探讨太极拳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功能性步行能力及步行稳定性中的作用;探索三维刚体模型在评价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招募60岁以上老年志愿者,经过纳入排除后将符合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太...
黄灵燕李欣刘宇伍勰傅维杰
文献传递
鞍座高度对女性休闲骑行中下肢肌肉协调及踏板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设置骑行时不同鞍座高度,以了解鞍座高度变化对骑行时下肢肌肉活动、肌群间协调关系以及踏板输出力的影响。方法:10名受试者以随机顺序完成3种(自选高度座高,P;较低高度座高,L;较高高度座高,H)鞍座高度下的骑行,采用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测试系统、三维脚蹬测力台和三维红外动作捕捉系统,同步采集下肢肌肉肌电数据、踏板反作用力和下肢运动学;使用三维分析软件、Matlab软件计算分析连续10个踩踏周期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指标。结果:鞍座高度对臀大肌、股内侧肌和股二头肌等肌肉活动强度产生了影响(P<0.05);采用最高鞍座骑行时臀大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活动持续时间增加(P<0.05),股直肌/臀大肌具有最小的共激活(P<0.05);股二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股内侧肌共激活随座高的增加而增加(P<0.05),腓肠肌内侧/胫骨前肌共激活没有受到座高影响(P>0.05);踏板力随座高的增加而减小(P<0.05),有效力没有受到座高影响(P>0.05)。结论:恒定功率骑行时,较高的鞍座高度引起下肢部分肌肉活动强度增加,活动持续时间增加,但导致股内侧肌活动强度和跨过髋关节的拮抗肌共激活降低,同时踏板力降低。因此,不建议采用过高的鞍座高度骑行。
王勇王勇汤运启汤运启黄灵燕伍勰
关键词:骑行
两组不同离心训练背景的女性运动员在跳深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差异及对ACL损伤预防的启示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考察两组不同离心训练背景的女性运动员在跳深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特征及运动表现的差异,探讨长期下肢离心训练是否在预防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方法:招募女性大学生运动员24名,并根据有无离心训练经验将其分为跳跃组(跑跳类田径运动员,n=12)和非跳跃组(游泳运动员,n=12),所有受试者完成优势侧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向心/离心120(°)/s]和40 cm高度跳深动作测试,采集并分析测试动作相关运动学、动力学及表面肌电信号。结果:1)在膝关节等速肌力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大的膝伸肌离心肌力和膝屈肌向心肌力(P<0.05),但H∶Q无显著性差异。2)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高的重心腾空高度和更短的动作完成时间(P<0.05)。3)在跳深动作中,跳跃组表现出更小的着地跖屈角,髋、膝、踝关节ROM,膝关节离心功及贡献度,更大的踝关节离心功贡献度和更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P<0.05),两组运动员着地膝屈角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下肢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膝关节肌肉力量和提高跳跃表现,但可能并不能有效预防或降低女性跳跃运动员ACL损伤风险。
张鑫胡婧朱伟平阮棉芳伍勰
关键词:超等长训练女性运动员前交叉韧带损伤
不同分级神经肌肉疲劳对冲击性落地动作下肢生物力学的非线性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考察随神经肌肉疲劳程度的进展,运动员在冲击性落地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的变化,以探讨由于疲劳所引起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等损伤的可能性机制。方法:9名女性篮球运动员通过变向跑和连续纵跳来获得下肢神经肌肉疲劳,疲劳进展的等级划分为无疲劳、中度疲劳、重度疲劳。在每个等级下,实验人员采集受试者落地动作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无疲劳相比,达到中度疲劳等级后落地过程中落地时间显著延长(P=0.004),膝关节刚度显著降低(P=0.046),髋(P=0.040)、膝(P=0.001)、踝(P<0.001)三个关节的屈曲角度峰值显著增大,髋关节伸力矩(P=0.007)和地面反作用力(P=0.002)峰值显著减小;与中度疲劳相比,达到重度疲劳等级后膝关节刚度显著增大(P=0.048),髋关节伸力矩(P=0.012)和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0.017)显著增大。结论:疲劳对落地过程中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产生了显著的非线性影响。随着疲劳的加深,落地策略的变化呈现由"硬着陆"到"软着陆"再到"硬着陆"的变化趋势.重度疲劳可能导致ACL等组织受到的被动载荷增加,导致其潜在性损伤风险增大。
张强胡婧伍勰
关键词:生物力学
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对女运动员急停跳跃高度及膝关节负荷的即刻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准备活动中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对女运动员急停跳跃高度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召集12名武术专项女运动员,受试者在不连续的两天内完成2次实验测试:1)准备活动+急停跳跃;2)准备活动+股后肌群静态拉伸+急停跳跃。通过Vicon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Delsys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在急停跳跃中的全身运动轨迹、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肌电数据,利用Visual 3D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并计算下肢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指标,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检测无拉伸和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后急停跳跃中关节运动学指标、关节动力学指标及下肢主要肌肉平均积分肌电的差异。结果:与无拉伸相比,股后肌群静态拉伸后单脚急停跳跃的重心腾空高度增加了5.1%(P=0.009),膝关节的最大伸速度增加了5.3%(P=0.022),膝关节最大外翻力矩及胫骨前向剪切力均无显著变化。股二头肌在预激活阶段及缓冲阶段的a EMG在静态拉伸后分别下降了40%(P=0.016)和34%(P=0.028)。结论:准备活动中仅对股后肌群静态拉伸是一种可行、较安全的拉伸方式,不会对运动表现产生负面影响,也不会增加膝关节负荷从而增加ACL损伤的风险。
张洋张强伍勰阮棉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生物力学
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浅析被引量:6
2002年
本文对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在我国开展该项运动的内在制约机制,认为虽然存在各种困难,但总体前景乐观,并对如何发展此项运动提出了若干建议。
刘冬冬伍勰
关键词:激流回旋皮划艇
基于系统辨识的颤摆质量模型在跳深动作中的动力学仿真
2010年
目的:利用系统辨识与优化解算跳深动作颤摆质量模型中力学元件的参数,并结合计算机仿真探讨模型在冲击性动作动力学仿真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将人体简化为1自由度的颤摆质量模型,导出相应的状态方程,将实验所得人体多刚体模型质心于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学数据作为输入量,地面垂直反作用力作为比较量,采用n4 sid子空间系统辨识方法并结合约束优化方法求解出模型力学元件参数估值,回代模型仿真计算输出跳深动作过程中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结果:辨识与各种初始条件下仿真所得到的地面力值与实测地面力值的拟合度均可达到80%左右;随跳深高度的增加,模型中力学元件的刚度k与阻尼c的值也呈增大趋势;运动学解析数据的精度对拟合度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基于系统辨识的颤摆质量模型可有效反映人体在受到冲击时整体粘弹性的响应表现,而通过个体实验确定模型内参数的方法,也使得模型在应用时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伍勰裘艺张胜年魏文仪
关键词:系统辨识计算机仿真动力学
基于红外光点捕获系统实现抓举技术的快速反馈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以举重抓举动作技术的快速反馈为实现目标,探索解决由于技术指标结果反馈周期过长而造成运动技术分析在科研服务中的实际效果欠佳的问题。方法:利用VICON红外光点捕获系统,同步采集抓举动作的三维运动学及地面反作用力数据并导入至自编的分析软件进行实时运动模式识别与数据修补,快速再现抓举动作的三维棍图与一系列相关的技术指标。结果:通过对两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共计20次抓举动作的反馈测试表明,所建立的抓举运动模式识别方法准确有效、反馈用时短,能满足技术训练的实践需求。结论:在红外光点捕获系统的硬件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自动识别与反馈系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运动技术分析方法,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伍勰
关键词:举重抓举
声音反馈对高尔夫挥杆训练效果的生物力学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探究声音反馈训练(teaching with acoustical guidance,TAGteachTM)和传统训练方法对高尔夫初学者击球效果和挥杆动作的影响。方法:21名无高尔夫训练基础的大学生受试者随机分为声音反馈训练组(clicker training group,CG,n=11)和传统训练组(traditional training group,TG,n=10),由一名韩国职业高尔夫教练员进行5周的高尔夫挥杆动作教学训练,使用7号铁杆。训练后,对受试进行挥杆动作生物力学测试,对比两组受试者的击球效果和挥杆动作。结果:5周声音反馈训练后,CG杆速、球速、杆面角度、击球距离等击球表现指标显著优于TG(P<0.01)。挥杆动作方面,CG从上杆阶段到随挥初期挥杆时间显著小于TG(P<0.05),骨盆转动速度显著大于TG(P<0.05);CG骨盆转动角度和COM-COP倾角的标准化角加速度变化率显著小于TG(P<0.05)。结论:声音反馈是一种有效的训练辅助手段,可提升高尔夫初学者的挥杆练习效果。
夏正亮Yoo Kyung庄薇伍勰刘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