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宏亮

作品数:15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缺血
  • 5篇血管
  • 5篇血性
  • 5篇细胞
  • 5篇出血
  • 4篇细胞集落
  • 4篇粒细胞
  • 4篇粒细胞集落刺...
  • 4篇集落
  • 4篇集落刺激因子
  • 4篇急性
  • 4篇急性缺血
  • 4篇急性缺血性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疗效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机构

  • 10篇临汾市人民医...
  • 4篇山西省人民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学科学...

作者

  • 13篇付宏亮
  • 5篇景文记
  • 5篇李双保
  • 4篇张汉伟
  • 4篇张刚利
  • 4篇史建军
  • 3篇梁建荣
  • 2篇陈兴隆
  • 2篇赵伟
  • 2篇关东锋
  • 2篇李怀龙
  • 2篇李渊
  • 2篇吉宏明
  • 2篇高映熙
  • 1篇仝海波
  • 1篇陈轶雄
  • 1篇郭瑞中
  • 1篇王继荣
  • 1篇郭振峰
  • 1篇任少华

传媒

  • 5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体会被引量:39
2012年
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中风患者的21%~48%,死亡率和致残率居各类卒中之首,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高达30%~50%,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治疗可使死亡率降至0~22%。如何降低致残率已成为大家研究的主要方向,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经侧裂一岛叶人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51例,现报告如下。
景文记任红岗赵伟郭瑞中关东锋李怀龙郭振峰李渊陈兴隆高映熙陈轶雄付宏亮卫昕伟梁建荣李双保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岛叶侧裂出血性脑卒中入路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血管再生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检测大鼠急性脑梗死后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对脑内nestin^+及CD34^+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及假手术组、药物组,建立脑梗死模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区及周边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CD34^+细胞的表达。结果药物组凋亡细胞数少于梗死组,梗死区及周边1 d时即出现CD34^+细胞,1周时可检测到nestin^+细胞;假手术组及梗死组梗死区及周边未检测到nestin^+及CD34^+细胞。结论 rh G-CSF可能动员内源性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及新生血管分化,并可以减少细胞凋亡。
史建军曹敏张刚利张汉伟付宏亮徐滨王向阳仝海波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D34+细胞
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临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6例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试验组患者行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72/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6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2±5)d]较对照组[(19±9)d]大大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但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付宏亮
关键词: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评价
血清miR-149-3p和CXCR3水平与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49-3p(miR-149-3p)、CXC趋化因子受体3(CXCR3)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前瞻性收集aSAH共175例,采用qRT-PCR法检测血清miR-149-3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XCR3水平。结果175例中,58例发生DCI,发生率为33.1%;117例未发生DCI。与未发生DCI病人比较,DCI病人血清miR-149-3p水平显著降低(P<0.05),CXCR3水平显著升高(P<0.05)。aSAH病人血清miR-149-3p水平与CXCR3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462,P<0.001);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49-3p水平降低、CXCR3水平增高是aSAH后发生D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49-3p水平≤0.94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8,敏感度为82.76%,特异度为72.65%;血清CXCR3水平≥12.81 ng/L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AUC为0.812,敏感度为79.31%,特异度为83.76%;血清miR-149-3p≤0.94联合血清CXCR3联合≥12.81 ng/L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AUC为0.906,敏感度为91.38%,特异度为83.76%。两者联合预测效果更好(P<0.05)。结论aSAH后发生DCI病人血清miR-149-3p水平降低、CXCR3水平升高,是aSAH后发生DCI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预测aSAH后发生DCI的指标。
付宏亮景文记卢俊义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XC趋化因子受体3迟发性脑缺血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初步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药物组,同时设立假手术组,神经功能评分后断头取脑,观察病理改变及梗死体积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S-100β表达。结果①缺血组显示神经元细胞核崩解,胞质水肿,胶质细胞增生等;药物组观察到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增生明显;4d时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形成淋巴套;7d血管密度增高;10d淋巴细胞减少;②药物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缺血组少(P<0.05),假手术组未见神经功能缺损;③假手术组可见少量S-100β表达,缺血组和药物组明显增加,缺血组增加更为明显。结论G-CSF可减轻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神经组织损害,发挥脑保护作用。
史建军付宏亮张汉伟张刚利吉宏明任少华
关键词:脑梗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神经保护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原因分析及对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分析及诊疗对策。方法对45例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病人中,DSA复查15例,发现3例动脉瘤。CTA复查15例,无阳性者。MRI及MRA复查8例,发现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例。结论 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的病人需行二次复查,尤其是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病人,配合MRI可提高SAH少见病因的检出率,同时规范和提高脑血管造影技术可避免漏诊。
李渊景文记付宏亮李双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阴性
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大鼠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保护及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
本文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局灶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观察rhG-CSF对实验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脑内神经细胞损伤修复、增殖及预后的影响,从而探讨rhG-CSF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
付宏亮
关键词:缺血性脑梗死神经细胞RHG-CSF
文献传递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针对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在我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头颅CT影像的定位,选取YL-1型的一次性穿刺颅内血肿手术治疗,就病患的血肿加以抽吸、液化、冲洗以及引流等。结果:给予所有患者微创手术治疗后,血肿在3至6天内大体消失。5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示:15例治愈出院,20例病情显著好转,10例病情得到缓解,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0%。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的清除手术是一项操作较为简便,给患者带来损伤较小的技术,用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赵伟付宏亮
关键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尼莫地平治疗1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破裂,血液溢到蛛网膜下腔而出现的,一般分为创伤性和自发性两类。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预防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和再次出血。
李怀龙付宏亮景文记梁建荣李双保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观察尼莫地平HEMORRHAGE脑血管破裂再次出血
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前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较多,其中线栓法是备受推崇的一种,其具有不开颅、创伤小、易控制条件,可模拟临床脑缺血的各种症状等,成为开展脑缺血指导及治疗的基础。但传统的方法制备模型病死率高、成功率低。本实验通过对传统的Koizumi法进行改进,以期提供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功率高、模型稳定的方法。
付宏亮张刚利张汉伟史建军
关键词: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线栓法病死率功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