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水强

作品数:44 被引量:56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细根
  • 13篇人工林
  • 10篇土壤
  • 10篇物量
  • 9篇落叶松
  • 7篇水曲柳
  • 7篇曲柳
  • 6篇杨树
  • 6篇杨树人工林
  • 6篇生物量
  • 5篇细根生物量
  • 5篇细根形态
  • 5篇混交
  • 5篇混交林
  • 5篇根管
  • 5篇根生物量
  • 4篇施肥
  • 4篇细根寿命
  • 4篇菌根
  • 4篇根系

机构

  • 30篇南京林业大学
  • 15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泰安水文水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加州大学
  • 1篇苏州市林业站

作者

  • 44篇于水强
  • 14篇史建伟
  • 11篇于立忠
  • 9篇王政权
  • 7篇关庆伟
  • 6篇邓送求
  • 6篇梅莉
  • 6篇闫家锋
  • 5篇全先奎
  • 4篇阮宏华
  • 4篇王如岩
  • 4篇张金池
  • 4篇葛之葳
  • 4篇朱教君
  • 4篇徐钰
  • 4篇许凯
  • 3篇王国兵
  • 3篇王圳
  • 3篇王文娟
  • 3篇贾淑霞

传媒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技开发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苏林业科技
  • 2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大学教育
  • 1篇中国生态学会...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菌根真菌在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退化喀斯特地区普遍具有生境基岩裸露,土层浅薄,生境保水性差,基质、土壤和水体等环境富钙的生态特征,是该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而菌根真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对困难立地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喀斯特岩溶地区的恶劣立地条件,菌根菌的生理生态特性,表明通过菌根技术解决退化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菌根技术必将提高喀斯特地区植被成活率,增加植物适应力,在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进程中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王如岩于水强张金池王圳王荣娟
关键词:菌根真菌生境抗逆性植被恢复
徐州云龙山侧柏林景观评价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提高徐州市风景林的景观质量,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云龙景区侧柏林的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云龙山侧柏林总体景观质量不高;(2)少数样地因密度较低,树木长势良好,混生有少量阔叶树种而美景度较高;(3)林下植被层覆盖度、林分密度、枝下高、干形、林下层统一度等因素是影响美景度的主要因素;(4)建议通过间伐、补植、抚育、保护等措施把侧柏纯林逐步诱导为针阔混交林。本调查可为风景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闫家锋关庆伟邓送求于水强马俞
关键词:景观评价侧柏林景观质量林分密度针阔混交林美景度
短期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在江苏省北部杨树人工林集中分布区开展短期氮添加实验,以研究表层土壤(0-10 cm)可溶性有机碳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杨树人工林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随着氮添加浓度上升呈现增加趋势,林龄间差异逐渐减小;对表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影响因子分析发现,短期氮添加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动态的相关性最大,与相对于凋落物量和细根生物量没有明显相关关系,说明短期外源氮素输入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从而引起作为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浓度的上升。
葛之葳彭塞许凯徐钰于水强阮宏华徐长柏曹国华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杨树人工林
不同林龄亚热带次生林细根生物量和形态分布差异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亚热带次生林主要树种细根的生物量、形态特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关系,探讨不同林分细根生长特性差异及树种间的竞争作用,为亚热带森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黄岩山选取经过皆伐后人工播种造林恢复的23年生林分及未经过人为干扰的60年生林分,每个林分中设置10个10 m×10 m的样方,每个样方中随机选取3个采样点,使用根钻法对0~20 cm土层中林分主要树种(青冈、木荷、石栎、其他木本植物)的根系样品及土壤样品进行采集,测定3个不同直径等级(D1.>0~≤0.5 mm,D2.>0.5~≤1 mm,D3.>1~≤2 mm)细根的生物量及其形态特征(比根长、根长密度),以及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及有机质含量,并分析细根生物量及其形态特征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1)细根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60年生林分细根总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23年生林分,是23年生林分的1.3倍,这种显著性差异主要由杂根(其他木本植物根系)生物量引起,而青冈、木荷、石栎的细根总生物量在2个林龄林分间无显著差异。(2)各径级细根生物量因树种和林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60年生林分青冈D1和D2径级细根生物量分别比23年生林分高82.1%和51.1%,差异显著(P<0.05);木荷各径级细根生物量在2个林分间无显著差异;60年生林分石栎D1径级细根生物量是23年生林分的55.5%,差异显著(P<0.05);杂根各径级生物量均表现为60年生林分显著(P<0.05)高于23年生林分,分别是23年生林分的1.5倍(D1)、1.9倍(D2)和1.9倍(D3)。(3)木荷、石栎各径级细根的比根长和根长密度在2个林龄林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青冈和杂根的细根形态在不同林龄林分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60年生林分D3径级比根长分别是23年生林分的1.4和1.3倍,60年生林分青冈D1、D2、D3径级根长密度分别较23年生林分增加了58.36%,41.96%和
王静波于水强郝倩葳曹雨婷葛之葳葛之葳
关键词:细根生物量细根形态土壤养分
辽东山区人工阔叶红松林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根据对人工营造20年生阔叶红松林典型样地的调查,分析了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生产力、植物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20年生红松-白桦、红松-色赤杨、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林地生产力分别达6.529、4.966和5.682t.hm-2.yr-1,高于同龄人工红松纯林(3.812t.hm-2.yr-1);而红松-刺楸、红松-紫椴混交林分别为2.945和2.84t.hm-2.yr-1,低于人工红松纯林.人工阔叶红松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高于红松纯林;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52%,植物总数量也只有混交林的11%~37%.人工营造阔叶红松林是迅速恢复、发展顶极阔叶红松林的一种有效措施,但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和人为的不断调控.
于立忠朱教君史建伟于水强王作梅卢正茂丁国泉
关键词:人工阔叶红松林生产力植物多样性
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群落结构特征及林分结构调整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提高南京无想寺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和景观质量,对森林公园内典型林分类型进行了标准地调查,并分析了其物种多样性,探讨了林分结构调整的措施。结果表明:(1)物种组成较丰富;(2)各林分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纯林;(3)各群落垂直结构分层明显;(4)各群落均处于顺行演替。最后根据群落结构特征,提出了适当间伐和增加林窗等林分结构调整的建议。本研究可为苏南城市近郊次生林的经营提供一定依据。
邓送求关庆伟闫家锋于水强马春花
关键词:林分结构调整群落结构特征国家森林公园物种多样性指数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
干旱胁迫下接种菌根真菌对滇柏和楸树幼苗根系的影响被引量:32
2012年
在正常水分(25%~30%)、中度干旱(15%~20%)、重度干旱(5%~10%)3种水分条件下,设对照(A)、接种内生菌根真菌(B)、接种外生菌根真菌(C)、混合接种(D)4个处理,利用盆栽实验研究了菌根真菌对滇柏、楸树地下生物量和根系N、P含量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后,根系生物量都有所增加,但滇柏以外生菌和混合菌接种的效果更显著,而楸树以内生菌的效果最为显著。除重度干旱以外,滇柏接种处理的氮和磷含量都要高于对照处理,楸树B和D处理的氮磷含量要高于对照。其中滇柏根系的平均直径、总长度以及表面积都有所增加,接种效果表现为D>C>B>A。接种内生菌根对楸树影响明显,根系形态和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外生菌根无明显作用。重度干旱条件下,接种处理对两种树种各指标的影响都较小。可见,接种菌根真菌能够提高滇柏、楸树的抗旱性。
王如岩于水强张金池周垂帆陈莉莎
关键词:干旱胁迫菌根真菌根系形态滇柏楸树
微根管法和同位素法在细根寿命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被引量:20
2007年
细根的生产和周转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对全球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细根寿命是估计细根周转的关键,其长短决定了养分和碳消耗与循环的速度。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导致所得细根寿命估计值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最新的同位素和微根管2种方法之间寿命估计值差异可达10倍以上。本文对这2种研究方法的原理和优点进行了阐述,并从细根定义、细根寿命理论分布假设、细根取样误差等方面对导致这2种方法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今后根系研究的发展。
全先奎于水强史建伟于立忠王政权
关键词:细根周转细根寿命
一种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计算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计算方法,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碳汇估算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生理生态参数、经营历史数据和验证数据;在现有Biome‑BGC模型基础上,改进物候模块,增加间伐经营管理模...
王维枫闫珂苏梦琳马雪红于水强王同立
不同林龄杨树细根生物量分配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1
2014年
氮沉降已经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热点问题,并呈现逐渐加重趋势,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这种持续氮增长和快速氮循环的响应模式及反馈机制,对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选择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作为试验样地,设置N0(0gN·m^-2·a^-1)、N1(5gN·m^-2·a^-1)、N2(10gN·m^-2·a^-1)、N3(15gN·m^-2·a^-1)、N4(30gN·m^-2·a^-1)5个不同浓度,进行氮沉降野外模拟实验,探讨不同林龄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及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结果表明:(1)70%-80%细根生物量分配在0-20cm土层,呈现表层富集特征;外源氮增加后,幼龄林(4年生)中,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而中龄林(8年生)和成熟林(15年生)则不同程度的减少;(2)细根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0.5和0.5~1.0mm径级,其中0—0.5mm径级细根约占总细根(〈2.0mm)生物量的50%,外源氮输入增加极小径级(0~0.5mm)的根系生物量,特别是幼龄林;(3)30~40cm土层中,成熟林0~0.5mm细根生物量分配量远大于幼龄林和中龄林,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加,小直径细根有向下分配趋势;(4)林龄、土层、径级以及施氮浓度4个因素的综合效应能够解释细根生物量66.3%的变异,其中林龄、土层、径级3个因素各自对细根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分别能解释细根生物量17.6%、16.1%、10.4%的变异,而增氮处理仅能解释细根生物量0.24%的变异,影响效应不显著(P〉0.05)。
徐钰许凯于水强阮宏华范换杨悦徐长柏曹国华
关键词:氮沉降杨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