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长艳
- 作品数:31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现代化转型中国家治理的风险治理与秩序建构被引量:4
- 2014年
- 基于国际视野和国情两大角度观察中国的国家治理,中央领导层对于国家治理已做出基本定位,即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中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的治理经历了长期的"冲击-回应"模式、"传统-近代"模式与"帝国主义模式",缺陷明显,应该从历史与时空维度考察国家治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要从全球国家治理有效性出发,即"再民主化需求与发达国家治理面临治理的信任危机"与"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转型与国家治理的失败"两大趋势,来看待中国的国家治理蕴含的三大风险:现代的参与性困境和大众治理激发的参与爆发的风险、多元的决策性困境和政府治理面临权威失控的风险、权威的合法性困境和国家治理面临转型动荡的风险,并审视部分治理领域中存在的管理失效与制度失效。中国的国家治理发展趋势是,从与"政党-国家"逻辑契合的国家管理,走向日常政治的国家治理,主要包含:开放混合型的经济治理、多元协商型的政治治理、服务合作型的社会治理、多元大众型的文化治理、高效与负责的精英治理等。"日常政治"成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建构现代性的发展新趋势。
- 丁长艳
- 关键词:秩序建构
- 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制度建设被引量:3
- 2020年
- 人民政协的独特功能是由作为工作主体的委员承担的。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构成人民政协独特功能的现实体现。因此,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制度建设构成新时代推进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塑造政协委员“职责自觉”的自律基础“职责自觉”的形成既与政协委员各自的社会历练和实践相关。
- 程竹汝程竹汝
- 关键词:政协委员责任担当人民政协
- 契合或分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权能的政治学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以权利为基础实行的一系列政治行为是实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的手段。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为导向形成了"领导、合作与协商"的功能结构。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三大职能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权能的评价方式。在我国政治实践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治功能权利的赋予主要来自政治层面,而作为组织体系的权利属性则相对较弱,因此,影响了其功能和职能的发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权能在理论和实践中是契合还是分离,决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职能作用的发挥。
- 丁长艳
- 关键词:权能契合
- “政党中心主义”的逻辑与转型:人民政协制度研究
-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政党领导下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亦是社会土义事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还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多政治身份中,人民政...
- 丁长艳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现代化:对党组制的考察
- 2019年
- 党组制作为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权的典型机制,在承载政治领导与执政、政治沟通与支持、政治保证与管理等价值之外,还有实现中国共产党分配政治价值、实现政党权力、执行政党任务三大基本功能。在政党中心和治理双重范式主导下,党组制在人大、政府、社会和市场等领域呈现一元领导与多元混合的实践形态,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定位模糊、功能异化与虚化诸多短板。为此,要从权责平衡的制度化、闭环运行的无缝化和党组工作的差异化等方面,充分开发党组的制度与功能优势,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执政的现代化水平。
- 丁长艳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政党中心主义”的逻辑——以人民政协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历史事实逐步走向制度化的过程,体现了我国政治体系发展进程的特点。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来看,该制度体现了比较明显的"政党中心"特点,而且在制度结构、主体行为特征以及行为结果等方面亦受其支配。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表述的政党结构以外,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考察对象的制度本身在不同的政治发展维度方面都有涉及与延伸,包括"统一战线叙事"、"政党关系理论"和"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形式"等几个方面,诸多发展面向都集中指向"政党中心主义"的行为逻辑。本文基于文献与历史的双重维度对人民政协进行观察,认为"政党中心主义"的逻辑支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政治基础、结构形态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及其机构承载"政治性结构"的政治功能。
- 丁长艳
- 中国党际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公共政策的视角被引量:1
- 2012年
- 党际协商既是中国政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党政治的具体形态之一。已有的政党结构尤其是党际协商结构为公共政策过程提供结构化的政治基础,同时也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形成与结构相应的具体形态。政治系统的发展要求政党结构和党际关系不断制度化和规范化,以适应现代政治系统发展的需要,同时,对党际协商的运行过程及其形态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政党政治的政治过程及其逻辑。
- 丁长艳
- 关键词:政党结构公共政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基本问题探析
- 201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是政治学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具有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六十年来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是人民民主,发展主线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间的政治博弈。目前该学科在学科规范、学科体系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其基本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 刘文沛丁长艳
- 关键词:政治制度史
- 新形势下执政党软实力特征及其风险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当前,政党发展有一个新的趋势,政党由原来强调组织规模等方面硬实力,越来越倾向重视政党的软实力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软实力的发展有其基本特点:政党软实力结构正在经历适应性变迁;政党软实力结构分布呈现非均衡状态,执政理念与执政行为间存在局部错位;政党软实力存在组织内的"层级性"差异与组织外的"中心-外围"差异;执政党软实力表现内容方面日益多元化和大众化。同时,政党软实力建设强调更多的政治包容性,决定了政党软实力的现实与未来发展。
- 丁长艳
- 关键词:执政理念执政行为
- 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治价值与功能开发被引量:7
- 2014年
- 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协商民主有两重定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两重定位中都有共同要素,即党际协商民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党际协商具有引导与示范作用。党际协商发生于多主体内部,如人大、政协、政府等主体内部,以及日常的党际沟通、协商活动,因而,党际协商具有多维的政治功能,主要有公共政策功能、社会团结功能与政治合法化三大基本功能。党际协商已有较长的历史传统与实践,新形势下开发党际协商的政治价值,完善党际协商民主的政治功能十分重要。
- 丁长艳
- 关键词:公共政策社会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