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思聪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 殷墟玉戈类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殷墟出土的所谓玉石质戈、圭、璋具有相同来源,可以统称为玉戈类器。殷墟出土被赋予不同名称的戈、圭、璋实际上都是玉戈分化的产物,具有相似的功能。"石璋"在殷墟四期的流行,可能与当时玉料来源的缺乏、社会礼制的僵化和随葬品的明器化相关。
- 丁思聪
- 关键词:礼制
- 殷墟玉器的发现、研究与新思考被引量:1
- 2015年
- 一、殷墟玉器的发现情况殷墟玉器可谓商代玉器的巅峰。唐际根、何毓灵、岳占伟先生在《殷墟玉器的发现与整理》中对殷墟历年发掘所出玉器进行了统计,估算在19282000年之间殷墟考古发掘出土商代玉器约在2600件[1]。2000年以后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笔者对2000年以后发掘出土且见于报道的殷墟玉器(包括2000年以前发掘而上文未涵盖的材料)进行了不完全统计:1988年发掘的刘家庄北地殷墓共出玉器9件[2]。
- 丁思聪
- 关键词:玉器巅峰
- 古玉次生变化研究述评被引量:5
- 2012年
- 本文将次生变化定义为玉脱离原生矿藏之后,在自然风化(开采之前)、人为作用、进入埋藏环境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改变。次生变化与玉的质地、人为作用、接触物、土壤环境等因素有关。现有研究主要使用观察分析、模拟实验的方法,着眼点常常在次生变化本身。考古学方法在古玉次生变化的研究中至关重要,通过功能分类、"微环境"的复原和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古玉次生变化的机理,而且能够更好地认识其背后的人类行为。
- 丁思聪蒋成龙
- 关键词:古玉埋藏环境
- 河南安阳市殷墟铁三路89号墓的发掘被引量:11
- 2017年
- 2006年,在殷墟南部铁三路制骨作坊区发现的89号墓,年代属殷墟文化第二期。该墓规模不大,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包括等级较高的铜柄玉戚及铜骸玉矛,还有玉器半成品、残次品和制玉工具等。结合所出铜觚上的玉璋形铭文,推测墓主可能是从事玉器生产、管理的中小贵族,该墓的发现对研究殷墟手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何毓灵荆志淳丁思聪丁思聪马媛媛申明清何海慧
- 关键词:玉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