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帮胜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2篇增生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游离钙
  • 1篇游离钙离子
  • 1篇游离钙离子浓...
  • 1篇增生活性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人脐
  • 1篇人脐血
  • 1篇髓外
  • 1篇髓外病变
  • 1篇髓细胞
  • 1篇髓细胞白血病
  • 1篇体外

机构

  • 6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丁帮胜
  • 4篇朱薇波
  • 4篇翟志敏
  • 3篇孙自敏
  • 3篇王祖贻
  • 3篇余自强
  • 2篇汪健
  • 2篇蔡晓燕
  • 2篇张明水
  • 2篇李庆
  • 2篇贺学姣
  • 2篇刘欣
  • 2篇潘理明
  • 1篇耿良权
  • 1篇陈家萍
  • 1篇徐修才
  • 1篇丁凯阳
  • 1篇杨会志
  • 1篇韩永胜
  • 1篇皖湘

传媒

  • 2篇白血病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型钙荧光指示剂Indo-1测定淋巴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是细胞信息传递的重要信使,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可间接反映细胞活化水平。我们采用新型钙荧光指示剂Indo-1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静息和活化状态下[Ca2+]i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剂及仪...
余自强张明水周家骅武谷蔡晓燕贺学姣丁帮胜舒兆龙
关键词:游离钙离子浓度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aemia,AML)患者第1次缓解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例诊断时高白细胞且伴有t(8;21),-Y异常的AML患者第1次完全缓解期(CR1),实施预处理方案为BU/CY2的APBSCT治疗,采集干细胞前进行包括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内的强化治疗以利于体内净化。结果移植相关毒性低,造血重建速度快,+12d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0.5×109/L,PLT>20×109/L。患者已无事件存活32个月。结论年轻低中危非早幼粒白血病的AML患者CR1期大剂量阿糖胞苷强化治疗后进行APBSCT是合理的选择。
刘会兰孙自敏杨会志陈家萍汪健韩永胜朱薇波刘欣耿良权丁帮胜翟志敏王祖贻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大剂量阿糖胞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髓外病变二例
1999年
朱薇波潘理明王祖贻孙自敏丁帮胜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髓外病变合并症MDS
MICM分型技术在白血病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孙自敏翟志敏吴竞生徐修才朱薇波汪健刘欣李庆丁帮胜邬志伟
该项目采用国际白血病诊断新标准,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了白血病MICM分型技术。应用5年间对1326例住院和门诊初发的白血病患者进行诊断和分型。结果显示项目获得的数据可以充分显示各种急性白血病细胞分子表达及遗传学规律,对白血病...
关键词:
关键词:白血病诊断
侵袭性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一例
2002年
翟志敏潘理明丁帮胜余自强吴竟生王祖贻
关键词:病例分析白血病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二例
2009年
NK细胞白血病是NK细胞系统增殖性的恶性肿瘤,临床极为少见,具有高度的侵袭性,易于发生髓外浸润,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初期诊断极易误诊。为提高对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的认识,现将我院确诊的2例报道如下。
朱薇波翟志敏丁凯阳皖湘丁帮胜李庆
关键词:白血病NK细胞侵袭性
人脐血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生活性及紫外线B照射抑制作用的研究
2000年
目的 :比较人脐血 (CB)和外周血 (PB)单个核细胞 (MCs)的增生活性及其紫外线 B照射 (UVB)在增生活性上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 PHA诱导细胞增生以 3 H- Td R结合检测增生活性 (cpm) ;应用 CBMCs和PBMCs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 C)测试各自的增生反应 (cpm) ,UVB照射后的 PHA刺激和 ML C抑制作用 ,以未照射细胞的活性百分数表示。结果 :人 CBMCs和 PBMCs cpm平均值无统计学差异 ,但单个实验的标准偏差均显示人 CBMCs的 cpm高于 PBMCs,二者对小剂量 U VB照射均十分敏感 ,CBMCs经 1.0 m J/ cm2~ 2 .0 m J/cm2 U VB照射后 ,PHA刺激和单向 ML C分别下降 5 0 %以下及 2 5 .6 %以下。结论 :CBMCs和 PBMCs不仅有类似反应 ,有可能 CBMCs比 PBMCs有更强的增生反应 ,因此 CB移植需预防 GVHD,U VB照射可明显灭活 CBMCs和PBMCs的增生反应 ,U VB照射可能是更为简便、敏感、安全、有效的体外预防 GVHD的方法 ,可能更适合 CB移植。
蔡晓燕余自强贺学姣丁帮胜张明水
关键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增生活性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