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亮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粒径植骨材料在犬腔隙性骨缺损骨修复中的作用比较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的多孔β-磷酸三钙(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对犬腔隙性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将10只24周龄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即整块植骨组(3只)以及大粒径组(3只)、小粒径组(3只)和空白对照(1只)。用外科手术方法制备上颌单侧牙槽突裂。大粒径组采用粒径3—4mm的多孔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进行植骨修复;小粒径组采用粒径1.5—2.0mm的多孔β—TCP人工骨颗粒材料进行植骨修复;整块植骨的人工骨材料为圆柱状多孔β-TCP材料,大小与骨缺损大小相似。分别于术后4、8、12周采集骨样本,对骨样本进行影像学和显微(micro—CT)检查,组织学检测,观察骨愈合修复及植骨材料的降解情况。利用显微(micro—CT)检查新骨生长情况;利用生物力学方法检测骨缺损处的抗压强度。结果第12周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小粒径组骨修复率为(75.54-18.6)%,与整块植骨组骨修复率为(84.94-19.7)%和大粒径组骨修复率为(83.54-18.2)%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粒径组材料降解率在第12周与大粒径及整块植骨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骨密度大粒径组各监测时间点较小粒径组及空白对照高,在第4周较整块植骨组骨低,第8周无差异,第12周较整块植骨组骨高,具有显著性差异。生物力学监测发现第4、8周整块植骨组抗压强度优去其他各组,第12周大粒径组抗压强度与整块植骨组持平,均优于小粒径组。结论较大粒径的β-TCP材料(3—4mill)较较小粒径的β—TCP颗粒材料(1.5—2.0mm)在对犬腔隙性骨缺损骨修复中修复率较高,降解较少,比较稳定,修复后可获得较好的骨新生和抗压强度,对腔隙性骨缺损犬的骨修复作用较优。
- 黄家亮杨臣杰钱玉芬
- 关键词:植骨材料骨修复
- 间充质干细胞在拉力作用下的大鼠皮下成骨能力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构建一个简易、有效的体内加力动物模型,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在大鼠皮下受拉力作用下的成骨能力。方法将成骨诱导后的r BMSC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材料复合构建骨移植材料,再运用澳丝弯制成加力装置与该移植材料复合,实验分为细胞-材料-加力装置复合物(A组)和细胞-材料复合物(B组,对照组)2组,分别植入12只SD雄性大鼠皮下,术后4w、8w取材,分别行micro-CT扫描、苦味酸-品红染色、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icro-CT扫描可见与低密度的支架材料形成明显对比的高密度影像,且成骨量A组>B组,2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组织学评分表明A组与B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不受力条件,受到拉力作用的r BMSC在体内的成骨量更多,本研究建立的大鼠皮下加力动物模型有效、可靠。
- 马念曾德良赵宁黄家亮钱玉芬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PLGA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