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婷
- 作品数:11 被引量:81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71例非家族性房颤患者的ACEⅠ/D多态性,并测序确定各房颤患者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比较不同ACE基因型房颤患者的血清PⅠP和PⅢP浓度。结果:ACEDD基因型PⅠP、PⅢP浓度分别为(125.56±49.87)ng/ml、(18.38±11.38)ng/ml,高于DI型(91.91±56.24)ng/ml、(14.74±7.44)ng/ml和II型(87.89±45.36)ng/ml、(14.21±6.97)ng/ml;DD基因型PⅠP值和PⅢP值大于II基因型及DI基因型,其中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DD基因型与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有关,ACEDD基因型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肌纤维化。
- 魏文婷张红璇魏玲王丹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 感染性心内膜炎154例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2011年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感染性心内膜炎15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及特征、有无基础疾病、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培养结果。结果基础疾病以风湿性瓣膜病最为常见;感染来源主要为社区获得性感染;IE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以心脏杂音最常见,其次为心衰、发热、败血症,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少见;血培养结果显示,IE患者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其次是葡萄球菌属;其他病原微生物少见。结论IE的临床特点较以往发生了明显变化,本研究为临床医生了解本地区的IE临床特点提供了数据支持。
- 卢芬胡湘明李晓明廖火生喻志宏魏文婷黄德仪翁小萍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
- 参芪扶正液佐治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观察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9例,只行常规治疗。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包括心悸、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浮肿等?峁」鄄熳榱俅仓⒆础⑻逭髅飨愿纳?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的63.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于荣秀张红璇魏文婷黎莹
- 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心力衰竭疗效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8
- 2020年
-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药敏结果,为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科(广东省人民医院二区)2015年1月—2018年12月473例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对象,对其血培养结果进行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4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阳性97例,阳性率20.8%。共分离出病原菌10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2株占90.20%,革兰阴性菌4株占3.92%,真菌6株占5.88%。链球菌属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率分别81.43%、87.30%,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79.37%,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对氯霉素耐药率低。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苯唑西林耐药率50%,克林霉素、红霉素次之,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均<1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较高,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株占6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4株占50%,肠球菌属对青霉素、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16.67%,对喹诺酮类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未见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真菌均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敏感。结论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结合药敏分析结果,在经验性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时,选用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存在较大风险,尤其对于急性重症感染合并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万古霉素是理想的选择。
- 黄德仪林蔡弟蒯魏卢芬李晓明廖火生魏文婷喻志宏胡湘明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血培养耐药性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心房颤动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Ⅰ/D)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71例非家族性房颤患者的ACEⅠ/D多态性,并测序确定各房颤患者基因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比较不同ACE基因型房颤患者的血清PⅠP和PⅢP浓度。结果:ACEDD基因型PⅠP、PⅢP浓度分别为(125.56±49.87)ng/ml、(18.38±11.38)ng/ml,高于DI型(91.91±56.24)ng/ml、(14.74±7.44)ng/ml和II型(87.89±45.36)ng/ml、(14.21±6.97)ng/ml;DD基因型PⅠP值和PⅢP值大于II基因型及DI基因型,其中DD基因型与II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DD基因型与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有关,ACEDD基因型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肌纤维化。
- 魏文婷张红璇魏玲王丹
-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 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G1790A或导致COPD易感性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HIF-1α基因多态性于与COP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Western blot、ELISA检测COPD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6例)人群肺组织标本中HIF-1a mRNA及HIF-1a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PCR-RFLP检测COPD病例组(120例)及健康对照组(112例)人群HIF-1α基因C1772T和G1790A的多态性分布;结果:RT-PCR结果显示HIF-1a mRNA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表达无差异(P>0.05);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结果示对照组HIF-1α蛋白表达高于病例组(P0.05),G1790A基因型频率分布有差异(P〈0.05)。结论:HIF-1α基因G1790A单核苷酸多态性或导致COPD病人易感,
- 李冰魏文婷陈淼贾晔然詹文锋张红璇
- 关键词:SNP易感性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9年
- 研究发现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1,HIF-1)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缺氧应答调控因子,其与缺血/缺氧状态下机体的各种应答机制有密切的关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由慢性炎症引起的气道不可逆阻塞,缺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因此,HIF-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有关HIF-1分子结构及特征及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作用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 张红璇魏文婷于荣秀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氧诱导因子-1
- 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第12外显子C1772T和G1790A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频率及其组合基因型分布特征,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COPD患者(病例组)120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12例,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人群HIF-1α基因C1772T和G1790A的多态性分布。结果经Hardy-Weinberg平衡法检测,HIF-1α基因位点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具有群体代表性。病例组HIF-1α基因C1772T的CC、CT、TT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7.5%、12.5%、0.0%,对照组分别为93.8%、6.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93.8%、6.2%,对照组分别为96.9%、3.1%,两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HIF-1α基因G1790A的GG、GA、AA 3种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6.7%、3.3%、0.0%,对照组分别为90.2%、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98.4%、1.6%,对照组分别为95.1%、4.9%,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基因C1772T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COPD的易感性无关,而HIF-1α基因G1790A单核苷酸多态性则可能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COPD的易感性有关,HIF-1α基因SNP/G1790A的变异可能会降低COPD患者的发病风险。
- 李冰贾晔然魏文婷陈淼张红璇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进展被引量:10
- 2011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而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肺康复已被证实能有效减轻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不同严重程度的COPD患者均可从肺康复中获益,本文就COPD康复治疗措施及其进展做一综述。
- 张红璇于荣秀魏文婷陈家良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6
- 2013年
-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在COP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COPD病例组和对照组均16例,2组人群性别、年龄相匹配,均为因肺部占位病变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取材尽量远离病变组织,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人群肺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COPD患者与对照组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6±0.07)μg/L与(0.96±0.43)μg/L,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COPD患者与对照组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15和0.71±0.22,COPD病例组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COPD疾病的严重程度将病例组人群分组,结果发现轻、中度COPD和重度COPD患者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水平分别为0.78±0.06和0.39±0.10;重度COPD患者肺叶组织标本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表达减少,可能与疾病的发展相关。
- 魏文婷李冰贾晔然陈淼张红璇
-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蛋白质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