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钰滢

作品数:9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道家
  • 2篇文学
  • 1篇道家思想
  • 1篇学史
  • 1篇学士
  • 1篇逸气
  • 1篇英译
  • 1篇儒家
  • 1篇散文
  • 1篇诗词
  • 1篇诗词文赋
  • 1篇史传
  • 1篇史传散文
  • 1篇四学
  • 1篇苏门四学士
  • 1篇情本
  • 1篇情本体
  • 1篇主体性
  • 1篇魏晋
  • 1篇魏晋风度

机构

  • 4篇暨南大学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马钰滢
  • 1篇刘绍瑾
  • 1篇郭守运
  • 1篇蒋述卓
  • 1篇黄雪敏

传媒

  • 1篇东南学术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淮南师范学院...
  • 1篇广东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古典美学“逸气”范畴探微被引量:2
2013年
"逸气"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范畴,历来表现于文艺批评领域,其哲学渊源来自于道家思想,是一种脱离了儒学框架的生存方式和人格典型,也是一种最高的人格理想和艺术追求。它拥有多维度审美质素,如自由超脱之气、自然疏野之气、清新空灵之气、高迈壮大之气、变化无端之气等。本文从老庄思想出发,梳理"逸气"范畴的历史表现形态,从而探析"逸气"范畴的审美内涵及其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价值。
郭守运马钰滢
关键词:逸气道家
格非小说天井意象探析
2009年
先锋派小说家格非在其小说中经常透露出一种内在的焦虑与困惑,这一种困惑与突围的矛盾体现在诸多的文本意象中,天井意象即为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在格非长篇小说《人面桃花》等作品中,天井意象从一个新的角度呈现了格非小说内在的主旨,同时凸显了先锋派作家在精神困境中求突破的创作心理。
黄雪敏马钰滢
关键词:创作心理
论苏门四学士的魏晋风度——从文学创作角度进行解读
2018年
苏门四学士仕途曲折坎坷、生活动荡艰辛,和魏晋前辈一样,尽管力量绵薄,却始终没有放弃与命运抗争。他们通过诗词文赋表达情怀,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谈禅说道、寄情山水、写诗填词、为文作赋、品评诗画、咏梅爱竹、赏雪品茗,演绎他们的高尚人格,为数百年前魏晋风度之回响。
马钰滢许外芳
关键词:苏门四学士魏晋风度诗词文赋
唐初史家文学观与创作实践探析
2012年
唐初史家重视文学的政治教化作用,肯定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次提出融合南北之所长的主张,开了唐代复古文学之先声。他们所撰的史传散文更是唐初诗文革新的代表。与同时期的文学家、经学家和政治家的文学观相比较,可鲜明看出唐初史家文学观之特性与高明之处。
刘绍瑾马钰滢
关键词:复古史传散文文学史观
李泽厚近二十年美学思想的变化与坚守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李泽厚首次将“实践”范畴引入美学研究,成为中国“实践美学”学派的开创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李泽厚构建主体性实践美学体系,提出“自然的人化”、“积淀说”等一系列范畴和概念,引发第二次美学大讨...
马钰滢
关键词:主体性情本体儒家海外华人学者
文献传递
道家思想在美国的百年传播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在20世纪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碰撞融通的学术语境下,道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传译中介和“形象大使”。大批中西方学者通过对道家思想的译介和阐释来为其理论寻找据点,尤以美国最为突出。道家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附会与比较(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阐释与借鉴(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对话与互显(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通过厘清道家思想在美国的百年传播史,呈现其接受语境、基本特征与变化趋势,可以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参与中西文明互鉴的意义。
马钰滢蒋述卓
关键词:道家思想英译美国汉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