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马海梅

马海梅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凝血
  • 6篇蛋白
  • 6篇纤溶
  • 6篇聚体
  • 6篇二聚体
  • 5篇细胞
  • 5篇骨髓
  • 4篇多发
  • 4篇多发性
  • 4篇多发性骨髓瘤
  • 4篇形态学
  • 4篇血浆
  • 4篇血清
  • 4篇血清免疫
  • 4篇血清免疫球蛋...
  • 4篇球蛋白
  • 4篇细胞形态
  • 4篇细胞形态学
  • 4篇免疫
  • 4篇免疫球蛋白

机构

  • 22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秦皇岛市海港...
  • 1篇北京市创伤骨...

作者

  • 22篇马海梅
  • 15篇张会英
  • 5篇孟瑞芳
  • 5篇邹文蓉
  • 5篇刘燕儒
  • 3篇张岩
  • 2篇葛艳玲
  • 2篇李少芬
  • 2篇郭丕林
  • 2篇孙玉衡
  • 1篇周乙雄
  • 1篇赵芳
  • 1篇张宁
  • 1篇李海波
  • 1篇张贺秋
  • 1篇马晓雯
  • 1篇张伯松
  • 1篇范丽雯
  • 1篇韩庆平
  • 1篇吴俊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二届世界华...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 1篇第一届国家癌...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骨科病人围手术期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03年
目的 探讨骨折创伤后机体的凝血与纤溶活性变化及与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创伤骨科手术患者 6 0例 ,分别于术前、术后 2 4h、术后 4d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标本 ,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G)、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凝血酶原片段 (F1+2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 6项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结果比较 ,不同围术期F1+2、TAT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其中术后 2 4h为最高 [F1+2 (3 6± 1 2 )nmol/L、TAT(8 5± 1 6 )μg/L],术后 4d稍有下降 [F1+2 (3 1± 1 1)nmol/L、TAT(7 1± 2 2 )μg/L],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AP水平改变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G含量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以术后 2 4h为最高 [(5 4 6± 1 13)g/L ,P <0 0 5 ],术前与术后 4dFG水平差异并无显著性 (P >0 0 5 ) ;围术期PT、APTT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骨折创伤后凝血系统分子标志物TAT、F1+2水平增高 ,但PAP水平改变不明显 ,标志着机体凝血活性的增强 ,提示创伤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有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可能。
马海梅张会英张伯松王满宜
关键词:创伤围手术期凝血活性纤溶活性血栓性疾病
自体血液回输对骨科手术病人凝血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1
1999年
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输血方法作者讨论13例应用Celsaver5型自动洗涤离心机施行术中失血回收结果与血库存血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参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单纯就对凝...
张会英马海梅王绍哲朱广玉
关键词:自血回输凝血系统PTAPTT
158例待产孕妇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与纤溶活性的变化及与血栓前状态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关系。方法随机选择158例在我院产科住院待产的孕妇,定量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同期住院的妇科非妊娠女性50例做对照。结果待产组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待产组D-二聚体、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说明D-二聚体与妊娠密切相关。D-二聚体是交连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血栓形成的分子标志物,孕晚期高D-二聚体、FIB水平提示其与妊娠晚期血液的高凝状态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有关。
刘兰吉刘瑞吉马海梅
关键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抗凝活性变化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检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凝血、抗凝活性,探讨手术方式本身对凝血、纤溶活性的影响规律,为评估人工关节置换后的血栓性疾病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3 d检测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纤溶指标(D-二聚体),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术后即刻减低(P<0.05),术后24 h,3 d增高(P<0.05);术后抗凝血酶Ⅲ、抗Ⅱ因子活性较术前降低(P>0.05);D-二聚体术后即刻、术后24 h增高(P<0.05),术后3 d恢复正常(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存在凝血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变化不明显、纤溶活性增强的失动态平衡状态,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倾向明显增强。
马海梅张会英朱广玉周乙雄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凝血抗凝纤溶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早期与普通肺炎早期的实验室回顾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早期与普通肺炎早期的多项实验室检测项目 ,探讨两者的试验结果差别。方法  2 0 0 3年 4~ 5月收治的 3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及 2 0 0 1~ 2 0 0 3年的 35例普通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种肺炎早期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有很多相同点外 ,也有不同点 ,两种肺炎早期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意义的项目及其测定均值分别为 :补体C3 (C3 ) :0 98g/L ,1 36 g/L ;补体C4(C4) :0 2 9g/L ,0 34g/L ;C反应蛋白 (CRP) :2 5 6 5mg/L ,4 4 73mg/L ;红细胞沉降率 (ESR) :2 2 93mm/h ,4 3 6 3mm/h ;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 (PT % ) :95 79,88 85 ;纤维蛋白原 (Fbg) :2 78g/L ,3 91g/L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30 6 0IU/L ,2 3 83IU/L ;直接胆红素 (DBIL) :2 34μmol/L ,3 34μmol/L ;碱性磷酸酶 (AKP) :4 5 2 6IU/L ,6 3 97IU/L ;γ 谷氨酰转肽酶 (GGT) :17 94IU/L ,2 7 91IU/L ;血糖 (GLU ) :6 77mmol/L ,5 11mmol/L ;钙 (Ca) :2 2 2mmol/L ,2 33mmol/L ;磷 (IP) :0 97mmol/L ,1 0 9mmol/L ;钠 (Na) :135 2 4mmol/L ,139 4 6mmol/L ;氯 (Cl) :97 2 6mmol/L ,10 0 91mmol/L ;总胆固醇 (TC) :3
张会英葛艳玲李海波刘颖孟瑞芳韩庆平邹文蓉马海梅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Α-羟丁酸脱氢酶HBDH
2008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形态学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比对分析
:回顾分析208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的骨髓细胞学、临床分型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探讨其在MM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分析208例MM患者骨髓细胞学特点,按照欧洲血液学会议形态学分型标准将骨髓瘤细胞...
马海梅孟瑞芳邹文蓉张会英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血清免疫
正常孕产妇血液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
1997年
正常孕产妇血液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刘燕儒马海梅孙丽芳张会英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活性的动态平衡是维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的基础。纤溶系统由纤溶酶、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组成。近年来大量研究揭示,纤溶系统损害及功...
刘燕儒马海梅孙丽芳张会英
关键词:孕妇产妇血液纤溶系统
足月妊娠羊水中组织因子的测定及临床分析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羊水栓塞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病死率高,发病机制不清.本研究的目的是检验足月妊娠羊水中是否存在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并探讨TF在羊水栓塞凝血功能改变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尚无...
马海梅张会英刘燕儒张岩
关键词:足月妊娠羊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
文献传递
组织因子在足月妊娠羊水中的测定及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检测正常足月妊娠羊水中是否存在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TF)这一凝血反应启动因子。 方法 用 EL ISA方法分别测定正常足月妊娠 (16例 )血浆、羊水、羊水上清液及羊水沉渣中 TF抗原水平。 结果 正常足月妊娠血浆、羊水、羊水上清液、羊水沉渣中 TF抗原水平分别为(31± 9) ng/L、(4 0 4± 186 ) ng/L、(34 8± 177) ng/L、(136 0± 6 39) ng/L,三种不同成分的羊水 TF抗原水平与血浆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尤其羊水沉渣与血浆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0 1)。羊水沉渣中 TF抗原水平与未离心羊水、羊水上清液比较 ,差异亦有显著性 (P<0 .0 1)。 结论 正常足月妊娠羊水中有大量的 TF,羊水有形成分中 TF抗原水平最高 ,羊水中的 TF可能是羊水栓塞引发
李少芬刘燕儒马海梅张岩张惠英
关键词:足月妊娠凝血致活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羊水栓塞ELISA法
纤溶指标的变化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关系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血浆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并比较急性心肌梗塞组 (n =2 4)、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n =2 0 )、稳定性心绞痛组 (n =30 )和健康对照组 (n =2 0 )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浓度。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显著低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急性心肌梗塞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均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健康对照组 (P <0 .0 5或 0 .0 1) ,而急性心肌梗塞组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 ,稳定性心绞确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之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存在纤溶活性减低 ,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范丽雯马海梅张虹高秉新
关键词:心肌梗塞稳定性心绞痛纤溶系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