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62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儿童照顾政策模式的形塑:性别和福利国家体制被引量:18
- 2020年
- 本文主要探讨在国家层面性别秩序和福利国家体制如何共同形塑儿童照顾政策,进而塑造儿童照顾模式。本文结合埃斯平-安德森和南茜·弗雷泽、沃尔特·科比的分析框架,从性别角度构建了女性就业/照顾关系的理念类型和现实模式,从就业和照顾、"商品化"和"去家庭化"角度讨论女性和国家的关系,并依据福利国家体制,选择瑞典、法国、美国和韩国作为现实模式来分析各国的儿童照顾政策。同时,运用量化和政策分析,讨论各国在收入补充、时间弥补与托育服务供给方面的状况,并评估各国儿童照顾政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分析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历史、特点及其目前相对于其他国家在分析框架中的位置,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马春华
- 关键词:女性就业
- 瑞典和法国家庭政策的启示被引量:23
- 2016年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子女";2013年11月启动"单独两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也与妇女及其家庭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要兼顾妇女发展,才能使政策尽快落地。为促进"全面两孩"政策的贯彻落实,帮助男女两性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创造对妇女发展友好的社会环境,《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邀请有关专家,就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加大社会服务供给、借鉴国际经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 马春华
- 关键词:家庭政策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妇女发展
- 当代日本家庭变迁和家庭政策重构:公共资源的代际再分配被引量:12
- 2017年
- 家庭是日本社会的基础,日本的家庭变迁嵌入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政府通过民法典等法律,推动了日本家庭的转型,但是家庭一直是主要的家庭福利生产者和提供者。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面临着人口和家庭的双重变迁,诸如家庭的少子化、规模的小型化和结构的简单化,家庭的老龄化和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的变动,妇女的脱主妇化以及婚育的延迟等,导致家庭功能的弱化甚至消失,家庭已经无法承担原有的角色,迫使政府从1990年后开始进行家庭政策改革。日本的家庭政策模式和重构是建立在日本独特的福利体制之上的。日本采用巡游性适应学习和发展的战略来进行家庭政策的重构,根据家庭人口变迁的挑战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进行改革,这导致了政策的碎片化和相互冲突。同时,当日本长者护理和经济安全更多由社会负担时,儿童养育的责任和成本更多还是由家庭负担。在公共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资源再分配向老人倾斜。日本的这些经验都能给正在面临类似家庭人口变迁、正在进行家庭政策重构的中国以有益的启发。
- 马春华
- 关键词:家庭变迁家庭政策福利体制少子化老龄化
- 女儿赡养的伦理与公平——浙东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性别考察被引量:165
- 2009年
- 在父系家庭制度中,作为父亲家庭的非正式成员,不承担赡养父母和家计责任的女儿,越来越多地在娘家的经济和家庭福利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围绕这一农村家庭和社会的新风俗,深入分析探讨了儿子和女儿赡养行为的不同伦理基础、女儿赡养的伦理被建构的过程,以及这一风俗所呈现的性别间的社会公平问题。本文认为,女儿的赡养行为折射出农村家庭在社会变迁中,兼容传统和现代两种结构,彼此既有冲突又有混合和互补的现状。
- 唐灿马春华石金群
- 关键词:女儿赡养性别家族
-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
- 马春华
- 关键词:市场化农村女性性别关系
- 文献传递
- 中国家庭儿童养育成本及其政策意涵
- 2018年
- 儿童的诞生会给生育他们的父母、第三方(诸如其他家庭成员、所有同时代的人、未来的人)和儿童自身都带来成本和收益。在传统社会,儿童的成本和收益都由其父母支出和获得。而在现代社会,在儿童收益日益社会化的情况下,儿童不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而成为公共物品或社会投资品。
- 马春华
- 关键词:儿童中国家庭现代社会家庭成员私人物品
- 亲职假政策现状及其影响跨国比较研究和分析被引量:12
- 2019年
- 亲职假是为了给父母提供不辞职、不中断就业而能在家照顾孩子的时间,是和工作父母及儿童福祉相关的假期政策,主要包括产假(母职假)、陪产假(父职假)和育儿假(父母假)等。世界各国大多数都出台了有关亲职假政策,但是假期长度、假期津贴额度、假期覆盖面以及假期津贴的筹资方式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受到国际公约等的影响,更受到各国福利体制的影响。不同福利体制国家的亲职假政策存在着明显差异,它们和性别平等、总和生育率、妇女就业率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产假长度和津贴额度都有改善,但是无论是亲职假的种类、长度还是覆盖面,中国都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需要中国在进一步设计亲职假政策时仔细考虑。
- 马春华
- 关键词:福利体制跨国比较
- 有关中国农村外出务工者培训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依赖劳动力数量和质量转向主要依赖劳动力的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后的培训对于农村外出务工者来说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了现有农村外出务工者培训的政策框架和培训体系/模式之后,指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2007实施的“我们在一起”项目在八个项目点的研究,培训对于农村外出务工者是非常有用的;在归纳了该项目八个项目点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之后,提出对于农村外出务工者提供培训应该注意就近培训、就简培训、引导性培训和沟通性培训。
- 黄平马春华
- 中国儿童托幼服务公共化:整体框架和地方实践被引量:9
- 2023年
- 儿童托幼服务的公共化,意味着国家承认儿童照顾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责任”,认可自己为所有儿童提供优质平价的托幼服务的责任,其主要策略是在托幼服务的供给端投入公共资金。托幼服务输送者可以采用不同的公共化策略,包括公办公营和各种形式的公私合作模式。2010年中国开始重建公共化儿童托幼服务体系,托幼服务公共化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整体推进模式是将托幼服务纳入公共服务框架,作为公共物品提供给儿童和家庭。国家对于0-2岁和3-5岁儿童的照顾责任有着不同定位,针对他们的托幼服务也分别纳入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同时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来推进其公共化。而在国家的整体政策框架下,承担儿童托幼服务供给主要责任的地方政府,基于地方的具体情境,进行了制度的地方再造,形成了不同的儿童托幼服务公共化的地方实践模式。如何进一步推动儿童托幼服务公共化,笔者基于研究和分析给出了相关建议。
- 马春华
- 关键词:公共化公共服务儿童
- 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家庭政策和性别平等:1989年后的匈牙利和波兰被引量:5
- 2014年
- 波兰和匈牙利这两个后社会主义国家,1989年因为类似的压力都进行了家庭政策改革,但由于改革时机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政策新体制。这场改革对于有着年幼孩子特别是年龄不满2岁孩子的母亲伤害最深。波兰和匈牙利改革之后的性别平等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有恶化的趋势,因为其新的家庭政策体制都表现出明显的"母性主义"倾向。比较而言,波兰女性处于更为不利的位置。
- 马春华
- 关键词:家庭政策性别平等后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