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昆虫葡萄糖氧化酶的基本特性及功能被引量:1
- 2015年
-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s,GOX)是一种脱氢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可以专一性地将β-D-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昆虫GOX可能是从葡萄糖-甲醇-胆碱氧化还原酶(glucose-methanol-choline oxidoreductases)经由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 dehydrogenase)进化而来。在昆虫中,GOX主要分布在下唇腺,杂食性昆虫比寡食性、单食性昆虫的GOX活性高。昆虫GOX除了能够调节自身与氧化还原相关的生理活动,在抑制寄主植物防御反应、促进昆虫取食寄主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但同时也能诱发某些植物的防御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GOX在昆虫与植物互作方面的功能,将有助于阐明两者间长期以来的协同进化关系,为农业害虫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 董人富马小丽陈亚琼戚伟平陈玮何玮毅尤民生
- 关键词:葡萄糖氧化酶进化植物防御
- 小菜蛾鞣化激素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鞣化激素是调节昆虫表皮骨化和翅膀发育的一种神经激素,尽管已经在许多不同种昆虫上克隆了鞣化激素基因,但是关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鞣化激素及其基因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两个小菜蛾鞣化激素基因Pxbursα和Pxbursβ(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F498645和KF498646)全长cDNA,其序列长度分别为537bp和360bp,与已报道的其他昆虫的鞣化激素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51%~68%和37%~57%。实时定量PCR分析发现Pxbursα和Pxbursβ均在蛹期表达量高,而在幼虫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低。以Pxbursα部分序列的双链RNA(dsRNA)饲喂小菜蛾4龄末期幼虫,发现蛹期Pxbursα的表达受到了显著抑制,小菜蛾的发育停滞在蛹期而无法正常羽化,并最终死亡。由此推测,小菜蛾鞣化激素基因在蛹期的大量表达对其生长发育和羽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 马小丽何玮毅尤燕春李晓静徐秀凤胡玉兰杨广尤民生
- 关键词:小菜蛾羽化实时定量PCRRNA干扰
- 小菜蛾GSS和SUMF解毒寄主植物硫苷分子研究
- 植物固有的或者可诱导的产生化感物质来防御植食性昆虫。成功的植食性昆虫能够依赖自身的能力反防御或者适应植物的这种防御物质并且这种进化上的军备竞赛被认为是形成了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协同进化。十字花科植物(Cruciferae)...
- 马小丽
- 关键词:昆虫细胞系
- 文献传递
- 小菜蛾GSS与SUMF基因响应寄主植物硫苷表达
- [目的]硫代葡萄糖苷是十字花科植物中普遍存在的防御物质,能够被植物体内的黑芥子酶水解为对昆虫有毒的次生代谢物质。十字花科植物专食性昆虫小菜蛾,能通过自身的硫代葡萄糖苷硫酸酯酶与黑芥子酶竞争结合并水解硫苷底物,达到解毒的作...
- 徐雪娇马小丽陈玮何玮毅尤民生
- 关键词:小菜蛾GSS十字花科植物硫苷
- 小菜蛾鞣化激素基因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 鞣化激素是调节昆虫表皮骨化和翅膀发育的一种神经激素。鞣化激素是一个胱氨酸结蛋白家族的异质二聚体,它包含两个亚基bursiconα (burα或burs)和bursiconβ (burβ或pburs)。尽管已经在许多不同种...
- 马小丽
- 关键词:小菜蛾基因克隆RNA干扰
- 文献传递
- 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硫苷的互作被引量:6
- 2017年
- 十字花科植物含有硫苷-黑芥子酶防御系统,也被称作"芥子油炸弹",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植物防御机制。硫苷和黑芥子酶分开储存在不同的植物细胞中,当植物受到昆虫取食、病原微生物侵害、机械损伤等危害时,植物体内的黑芥子酶与硫苷结合,催化其产生有毒的水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ITC)、腈类化合物(nitrile)和其他活性物质等,从而避免或者减少植物受到损害。然而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也具有了相应的反防御机制才能够适应寄主。这种反防御机制根据硫苷种类的不同,也具有多样性,且不仅表现在十字花科广食性和寡食性昆虫之间,还表现在广食性和寡食性昆虫之内。本文综述了十字花科植物硫苷类型、硫苷-黑芥子酶防御体系和害虫诱导的植物硫苷防御反应,并从不同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如何代谢、隔离、利用和转运硫苷等方面讨论了害虫的反防御机制,以期为研究十字花科蔬菜害虫与寄主植物协同进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 马小丽何玮毅何玮毅
- 节肢动物ABC转运蛋白及其介导的杀虫剂抗性被引量:7
- 2014年
-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简称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是继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之后又一类参与解毒作用的重要蛋白家族,因其在杀虫剂解毒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ABC转运蛋白是一大类跨膜蛋白,其核心结构通常由4个结构域组成,包括2个高度疏水的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s,TMD)和2个核苷酸结合域(nucleotide binding domains,NBD)。根据序列相似性和保守结构域,可以把ABC转运蛋白家族分为8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的成员数及功能不同。这类蛋白在各种生物体内均有分布,其主要功能包括转运物质、信号传导、细胞表面受体及参与细胞内DNA修复,转录及调节基因的表达过程等。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BC转运蛋白的突变或过表达不仅与节肢动物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密切相关,而且在抗Bt毒素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转Bt作物造成严重威胁。本文综述了节肢动物ABC转运蛋白的结构,ATP水解介导的作用机制,亚家族的分类、结构及生理功能,以及由ABC转运蛋白介导的抗药性研究进展,旨在深入了解ABC转运蛋白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节肢动物抗药性方面的作用,为阐明节肢动物抗药性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对改进农业害虫的抗性监测和治理策略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戚伟平马小丽何玮毅陈玮董人富尤民生
- 关键词:节肢动物ABC转运蛋白分子结构亚家族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