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占云

作品数:75 被引量:472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11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温室气体
  • 11篇气候
  • 9篇填埋
  • 9篇气候变化
  • 9篇污染
  • 9篇污水
  • 9篇焚烧
  • 8篇水处理
  • 8篇污染物
  • 8篇垃圾
  • 7篇生活垃圾
  • 7篇气体排放
  • 7篇作物
  • 7篇温室气体排放
  • 7篇污水处理
  • 7篇废弃物
  • 6篇填埋处理
  • 5篇沙尘
  • 5篇生物质
  • 5篇生物质能

机构

  • 57篇中国环境科学...
  • 1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2篇首都师范大学
  • 6篇中国资源卫星...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东北师范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河北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3篇马占云
  • 48篇高庆先
  • 16篇付加锋
  • 14篇刘倩
  • 11篇高文康
  • 11篇林而达
  • 6篇李文涛
  • 6篇冯鹏
  • 5篇谢立勇
  • 5篇孟丹
  • 5篇薛玉兰
  • 5篇杨鹊平
  • 4篇刘俊蓉
  • 3篇薛婕
  • 3篇熊伟
  • 3篇师华定
  • 3篇韩雪
  • 3篇谷雨
  • 2篇吴正方
  • 2篇王贺然

传媒

  • 13篇环境科学研究
  • 5篇气候变化研究...
  • 5篇环境工程技术...
  • 3篇资源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技成果
  • 2篇2007年中...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能源
  • 1篇地球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7篇2022
  • 1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工业废水处理甲烷排放历史演变趋势研究
工业废水处理过程中会引起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变暖.本文分析了我国主要行业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同时针对主要行业和不同处理规模的工业废水处理,利用IPCC方法计算我国2015年工业废水处理甲烷排放量,并分析其排放特征.结果表明:...
任佳雪马占云高庆先孟丹
关键词:温室气体甲烷排放量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作物影响研究方法(FACE)的问题与讨论被引量:11
2008年
综述了全球范围内CO2浓度增高对作物影响的主要研究方法,讨论了开放式CO2富集系统(Free-airCO2Enrichment,FACE)的原理结构特点、先进性和不足。文章认为,FACE系统是当前研究CO2肥效作用最接近自然状况的模拟系统,对研究作物生理生态、品质与环境关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适用性和先进性。但该系统也存在着CO2浓度与自然变幅不吻合、与温度等环境因子不匹配等人为调控的局限性。作者结合近年来对FACE系统和半开放式梯度实验系统(CO2-Temperature Gradient Chambers,CTGC)的使用和调试,对2个系统做了比较。建议FACE系统与CTGC系统配合使用,更利于解决模拟环境真实性,提高实验精度;在FACE系统中,建议把CO2的目标浓度改为幅度值以解决与自然变幅相符合的问题。在研究对象方面,建议开展作物世代研究和环境综合研究,以求精确阐明CO2浓度增高对作物影响机理与影响程度,为准确判断气候变化背景下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谢立勇马占云高西宁仝乘风林而达
关键词:作物生育研究方法
水稻产量生理对CO2浓度与温度增高的响应
为揭示大气中CO2浓度与温度增高对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采用半开放式CO2浓度-温度梯度试验系统(CTGC)对水稻全生育期进行处理,测定了相应的生理指标。研究表明,550ppm CO2浓度及温度升高1.0℃、...
谢立勇林而达马占云
关键词:CO2浓度水稻生长发育干物质
文献传递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_4排放关键因子被引量:8
2014年
CH4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CH4排放关键因子对于准确估算CH4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场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处理技术类型、管理方式、垃圾成分和理化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对不同深度(至填埋层下18 m)钻井提取的12组垃圾样品数据,借鉴《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CH4排放关键因子,确定了MCF(CH4修正因子)、DOC(可降解有机碳质量分数,下同)、t1/2(半衰期)和k(CH4产生率).结果表明:MCF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鲜明的时间特征,1978年前、1979—1990年、1991—2000年、2001—2005年和2006—2011年5个阶段的MCF分别为0.40、0.60、0.75、0.92和0.96;我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DOC随时间变化均呈增加趋势,1959—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1年3个阶段的DOC分别为9.34%、15.22%和15.05%;我国城市生活垃圾t1/2为2.30 a,k为0.30 a-1.
刘俊蓉马占云张艳艳宋丽丽李文涛李毅高庆先
关键词:填埋处理排放因子
低碳发展:中国的战略选择
2011年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一词首次出现在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的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是英国政府为实现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其实质是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核心是通过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一个低碳经济发展体。
高庆先马占云付加锋
关键词:低碳能源消费结构环境可持续发展CARBON温室气体减排英国政府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CH4和CO2是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二者的排放情况,对制订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利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供的废弃物处理排放CH4和CO2的计算方法,对1979—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CH4和CO2排放量(不含港澳台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清运量为0.46 t,比2000年增加了53.3%.21979—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焚烧和堆肥处理方式相对较少,但近年来焚烧处理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1年焚烧处理量是2001年的16.8倍.3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生的CH4和CO2排放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至2011年,二者分别达到7 024.03×104(以CO2当量计,下同)和706.22×104t;其中,2011年CH4排放量是1990年的20.0倍,CO2排放量是2001年的16.8倍.4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其中华东地区CH4和CO2排放总量高达2 570.98×104t;西北地区最小,仅为482.3×104t.该差异与城市发展规模、人们生活习惯和城市化进程等影响因子紧密相关.
李文涛高庆先王立马占云刘俊蓉李崇张艳艳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填埋焚烧
第三代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监测系统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介绍了第三代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监测系统(AML-3)的结构和主要设备,展示了该系统在监测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方面的优势,并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40.04°N,116.41°E)开展了大气环境和气象监测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面环境监测相比,AML-3实现了对常规污染物浓度和颗粒物消光系数的近地面、垂直与斜程廓线分布以及地面气象要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和大气压)的可移动综合监测;随高度增加大气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在近地面出现极大值区,同时,晴天大风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层高度较晴天低风速天气条件下增加明显;相对湿度较大时,颗粒物数浓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反之呈正相关。
谷雨郑有飞郑有飞高庆先刘婷马占云
关键词: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监测系统垂直廓线消光系数
一种具有探针自洁效果的土壤温室气体监测箱
本发明涉及温室气体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探针自洁效果的土壤温室气体监测箱,包括:箱体,箱体设有双层,箱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监测装置,监测装置设置于上箱体的内部,监测装置具有一个用以对土壤温室气体进行检测的检测针;...
付加锋刘倩马占云高庆先李迎新薛玉兰
文献传递
生活污水中BOD_5与COD_(Cr)关系的区域性差异分析被引量:17
2011年
生活污水含有大量可降解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可以产生温室气体.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南提供的计算温室气体的方法中,BOD5和CODCr是计算CH4排放的重要参数.以BOD5和CODCr生化构成特性和数学模型为基础,对2005年347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ρ(BOD5)和ρ(CODCr)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生活污水中ρ(BOD5)与ρ(CODCr)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ρ(BOD5)与ρ(CODCr)间的相关关系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这种区域性差异主要由污水的来源和其理化特性决定.总体来看,ρ(BOD5)ρ(CODCr)值基本在0.4~0.5之间.在省级温室气体估算过程中,各省区可采用本地特有的ρ(BOD5)/ρ(CODCr)值,进行源自生活污水的CH4排放计算.
宋丽丽罗勇高庆先马占云
关键词:BOD5CODCRCH4
气候门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国际社会都在探讨如何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在2009年哥本哈根的世界气候大会召开的前夕,爆发了部分科学家操纵科学数据的"气候门"事件。这给气候变化怀疑论者以可乘之机来反对气候谈判,也给IPCC评估报告的可信度带来了影响,并相继引发了"冰川门"和"亚马逊门"事件,最终这些事件没有改变气候变暖人为因素影响的科学事实,但是引起了科学界对科学研究态度的思考。
马占云高庆先曾令建石永义
关键词: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IPCC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