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
- 作品数:27 被引量:8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 新型线粒体靶向小分子肽SS31对体外t-BHP诱导的视网膜感光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马伟罗燕胡旭頲丁小燕李涛袁玲唐仕波陈晓云
- 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黄斑扣带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牵拉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黄斑扣带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348例(378只眼),其中男性136例,女性212例;年龄(56.68±11.59)岁。主要观察指标为眼内解剖学结构恢复情况,包括视网膜脱离复位率、劈裂腔恢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次要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轴长度。记录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随访结果。使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78只眼中黄斑劈裂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216只眼,黄斑裂孔伴黄斑区视网膜脱离162只眼。296只眼行单纯黄斑扣带术,82只眼行黄斑扣带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期间373只眼(98.68%)视网膜复位;在黄斑劈裂眼中,204只眼(94.44%)劈裂腔恢复;在黄斑裂孔眼中,89只眼(54.09%)裂孔闭合。BCVA的术后随访结果均优于术前,从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持续提升,随后保持稳定,最终从术前的1.459±0.841的提升至术后3年的0.908±0.606(t=6.896,P<0.01)。眼轴长度的术后随访结果均短于术前,术后1个月较术前缩短(4.423±1.740)mm(t=33.144,P<0.01),术后1个月至术后1年眼轴长度逐渐增长,随后保持稳定,术后3年眼轴长度较术前缩短(2.101±1.643)mm(t=6.392,P<0.01)。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短暂性高眼压98只眼(25.92%)、视网膜表面出血67只眼(17.72%)、玻璃体积血9只眼(2.38%),术后1个月内均自行缓解。术后早期所有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眼球运动受限,39只眼(10.31%)出现双眼复视,术后6个月内基本自行缓解。6只眼(1.58%)因内斜视角度较大行斜视手术矫正眼位,1只眼(0.26%)因无法耐受复视取出黄斑扣带,8只眼(2.11%)由于黄斑扣带偏位,需要二次手术调整扣带位置。4只眼(1.05%)由于免疫排斥反应取出黄斑扣带。结论:黄斑扣带术可以有效改善高度近视�
- 吴桢泉赵秀娟陈士达练苹李军马伟邓小燕唐宁宁吕锦铬刘炳乾吕林
- 关键词:黄斑变性巩膜扣带术
- 比较三种后巩膜加固植入物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中的应用
- 目的:比较三种后巩膜加固植入物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中的手术疗效、并发症.方法:对高度近视等效球镜-8.0以上或者眼轴≥26.5mm,且存在后巩膜葡萄肿和黄斑劈裂并有发展的患者,用三种植入物行后巩膜加固术.顶压端植入物分...
- 吕林刘炳乾马伟李永浩赵秀娟
-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OCT解剖结构稳定和自发缓解患眼临床特征比较
- 刘炳乾吕林李永浩马伟赵秀娟Silvia Tanumiharjo余曦灵
- 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及质量评价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方法测定银杏内酯B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考察药物含量和分散介质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0.1 mol.L-1HCl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形态、粒径和成乳稳定性。结果:自微乳化介质处方为油酸乙酯-(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0∶60),其中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1∶2),GB的载药量为2.5%。乳化介质(H2O和0.1 mol.L-1HCl)对制剂自微乳化效率影响不大。银杏内酯B自微乳制剂经0.1 mol.L-1HCl稀释100倍后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粒径(41.6±1.11)nm,自微乳化时间大约在2 min。8 h内制剂稳定,粒径变化不大,无药物析出。结论: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 郭梦翔胡海燕唐仕波朱晓波王延东李健桥马伟
- 关键词: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伪三元相图
- 比较后巩膜加固术与玻璃体切除术在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中的疗效
- 吕林刘炳乾马伟李永浩余曦灵陈晓虹
- 线粒体靶向药物MTP-131对t-BHP诱导的661W感光细胞系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马伟罗燕李涛丁小燕唐仕波
- 高度近视黄斑形态与功能关系的评价
-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黄斑形态与患者视功能的相关性,探讨高度近视黄斑形态与功能的关联特征.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选取等效球镜≤-8 D或/和眼轴≥26.5 mm,同时伴有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患者78例148只眼,...
- 李永浩吕林马伟连苹
- 氧化损伤在rds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 马伟罗燕李涛丁小燕朱晓波唐仕波
- 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1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中国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T)值,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180名志愿者360只眼纳入本研究。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85岁组(F组),分别为33、31、29、30、31、26名。同时,再将志愿者分为〈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123、57名。采用海德堡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加强厚度成像(EDI)技术,以长度为8.8mm的扫描线段对后极部黄斑中心凹行0。和90。方位扫描,测量中心凹下CT值;同时测量离中心凹处1、3mm处上方(S)、下方(I)、颞侧(T)、鼻侧(N)的CT值,分别标记为S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观察不同方位、性别、眼别及年龄组受检者间CT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60岁和≥60岁组CT与年龄、屈光度的相关性。结果受检者中心凹下平均CT值为(262.78±84.38)μm。S1mm、I1mm、T1mm、N1mm、S3mm、I3mm、T3mm、N3mm平均CT值分别与中心凹下CT值比较,除S1mm、T1mm方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方位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性别、眼别间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组间中心凹下平均CT值比较,A、B、C、D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较A、B、C、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60岁组年龄与CT无相关性(r=-0.055,P〉O.05),屈光度与CT之间呈正相关(r=0.147,P〈O.05);≥60岁组年龄与CT呈高度线性负相关(r=-0.543,P〈O.05),屈光度与CT之间无相关性(r=-0.008,P〉0.05)。结论中国人黄斑区CT值为(262.78±84.38)μm。屈光度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是≥60岁者CT的主要影响因素。
- 曾婧丁小燕李加青刘冉马伟潘间英唐仕波
- 关键词:脉络膜屈光不正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