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燕
-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TRAF4的结构与生物学功能被引量:4
- 2015年
- TRAF(TNF receptor associated factor)家族蛋白是一类具有相同C末端保守结构域的细胞内接头蛋白,能够与包括TNF受体在内的多种受体蛋白相互作用传递信号并因此得名,目前已经发现了7种TRAF家族蛋白。TRAF4是TRAF家族蛋白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最早在乳腺癌的转移淋巴结中发现,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中存在高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的异常。与其他TRAF家族蛋白主要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不同,TRAF4在免疫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其已知功能主要体现在胚胎发育、细胞极性、凋亡以及活性氧生成调节等方面。
- 王沂赵俊暕韩晓燕王洋
- 关键词:胚胎发育细胞极性凋亡活性氧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VEGF分泌及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方法制作大鼠TBI模型。假手术组只开骨窗,不撞击硬脑膜。造模操作后24h,实验组所有大鼠均经鼠尾静脉注入用Brdu标记的3×106个/mL MSCs(以1mL PBS液溶解)1mL;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所有大鼠经鼠尾静脉注入等体积的PBS液。3组大鼠均未使用免疫抑制剂。以神经损伤严重缺损评分(NSS)方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损伤程度;各组大鼠注射后第3、7、14、21、28天,采用HE染色观察脑损伤周边区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损伤周边区Brdu阳性的MSCs分布、微血管密度及VEGF、VEGF-R2表达,原位杂交方法观察VEGF mRNA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大鼠均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注射后第7、14、21、28天实验组大鼠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细胞结构基本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结构破坏,损伤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胞核皱缩,细胞结构消失。实验组脑组织坏死范围缩小,细胞结构较对照组完整,核固缩较对照组明显减轻。Brdu阳性的MSCs在实验组大鼠脑损伤周边区明显聚集,4周后仍可见存活MSCs。实验组大鼠脑损伤周边区有较多单个血管内皮细胞和条索状的血管样结构,各时间点实验组MV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后各时间点实验组在损伤周边区表达细胞因子VEGF、VEGF-R2和VEGFmRNA的细胞计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因子VEGF、VEGF-R2和VEGFmRNA表达水平均分别在注射后第7、3、3天达高峰,此后对照组表达逐渐减弱,实验组第21天、甚至28天因子表达仍维持较高水平。结论在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经尾静脉注射的MSCs可迁移至免疫功能健全的大鼠
- 赵俊暕陈乃耀石峻王沂孟爱国韩晓燕赵辉
- 关键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创伤性脑损伤血管新生
- 多药耐药菌感染分析及控制对策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为了解多药耐药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目的。方法对某院2009年11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变迁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针对不同感染部位分别采取痰、咽拭子、尿、分泌物、引流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35 016例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标本16 802份,送检率47.98%;分离病原菌5489株,检出率32.67%,其中多药耐药菌检出663株,占12.08%;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为1.89%;663株多药耐药菌中革兰阴性菌569株占85.82%,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42.99%、21.27%、11.01%;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94株,占14.18%;标本类型以痰标本为主,占51.28%,其次是尿液标本,占20.21%;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最多的科室是ICU,占24.59%、其次是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和呼吸科,分别占18.10%、9.50%、9.05%、6.79%。结论为有效控制多药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保障患者安全,医院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要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职能科室应加强医务人员多药耐药菌知识的培训、监测和消毒隔离工作的督导检查;微生物实验室要加强和临床的沟通合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临床科室对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耿贺梅韩晓燕王丽晔
- 关键词:医院感染多药耐药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与耐药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药敏试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鉴定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诱导克林霉素耐药采用纸片法,判断标准均按CLSI(2011年)规定标准判定结果。结果痰(40.2%)、伤口等脓液(26.6%)、血液及其他分泌物中各占14.0%和11.2%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标本来源,ICU(33.6%)、其次为呼吸科(14.5%)、神经外科(13.1%)、血液科(11.7%)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来源的主要病区;临床标本MRSA及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检出率逐年升高。2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利福平的耐药率也低于15.5%,抗菌药物耐药率〉90%的有青霉素,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一般均〈80%;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克林霉素2010、2011年耐药率与2009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头孢唑林2011年耐药率与2009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年的连续监测显示MRSA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呈多重耐药,且耐药率均在8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对利福平、替考拉宁较为敏感。结论3年间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持续保持较高的水平,并且MRSA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动态监测其耐药性的变迁。
- 韩晓燕董爱英侯斌尚秀娟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 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临床分离的3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由美国BD公司生产的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采用改良Hodge试验。结果:3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高,依次为100.0%,73.3%和66.7%;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和86.7%;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率均为100.0%;对其余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60.0%以上。30株菌的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86.7%(26/30)。结论: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多重耐药,为高产碳青霉烯酶菌株。为防止产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流行,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对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
- 李春娟董爱英韩晓燕
- 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性分析
-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我院2009—2011年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各种院内感染临床标本,其中痰液53份,气管切开分泌物38份,伤口分泌物13份,中段尿5份,血液3份,对分离的11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分析。结果2009、2010、2011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8.7%(14/35)、42.3%(21/49)、42.9%(11/26);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1.4%(14/35)、47.2%(23/49)、51.5%(13/2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68.3%(24/35)、65.6%(32/49)、79.5%(21/2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6.5%(13/35)、39.3%(19/49)、42.3%(11/26),对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除头孢他啶外,均在75%(26/35)~85%(42/49)间。对左旋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一直高于50%,2010、20l1两年间多黏菌素均未检出耐药,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5.2%(17/49)、38.7%(10/26)。结论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耐药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非常重要。
- 韩晓燕董爱英成杰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药敏分析
-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最为常见,约占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90%~95%,随着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日益增长,其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并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 韩晓燕侯斌殷华赵力欣郑永强石峻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炎症因子
-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治疗组(PN)37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组(EN)37例。EN组按照"能全力"的具体说明,根据患者的体质量在伤后24h内进行十二指肠置管。PN组采用肠外营养,伤后48h给予中心静脉置管,给予全营养混合液,24h持续滴注,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鼻饲进行肠内营养。结果 2组病例并发腹胀、腹泻等无明显差异,伤后首次排便时间与消化道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血浆DAO活性、D-乳酸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且同时间点显著高于EN组(P<0.05)。EN组血浆DAO活性、D-乳酸浓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增高缓慢,且48h后逐渐减低。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早期合理的EN较PN更有助于改善代谢,减缓应激性胃肠黏膜破坏,改善预后,降低肠源性感染率。
- 成杰韩晓燕刘玉敬董立焕熊涛张小雷
- 关键词:颅脑损伤肠内营养
- 男性老年瘙痒症皮肤表面体表参数的研究
- 杨洁窦娜李丹毕廷民姜峰孙小强刘阳金慧王丽昆韩晓燕马素慧周勇
- 课题采用老年皮肤瘙痒症一般状况量表、皮肤瘙痒症程度量表对60岁以上男性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患病情况、相关因素、个人既往病史的问卷调查,发现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影响因素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平原;年龄越高皮...
- 关键词:
- 关键词:老年瘙痒症皮肤屏障功能
- 临床路径模式应用于新农合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模式在新农合患者中的实施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住院的新农合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模式的48例做为观察组,实施一般模式的48例做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连续的规范化的治疗,对比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模式在新农合患者中的应用,进一步优化了医院的服务流程,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保证了新农合患者的参合积极性。
- 罗胜平成杰韩晓燕唐启群刘玉敬
- 关键词:新农合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