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贤

作品数:49 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文昌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血压
  • 22篇高血压
  • 19篇脑血
  • 17篇血管
  • 14篇血流
  • 14篇临界关闭压
  • 11篇脑血管
  • 9篇无创测定
  • 8篇颅多普勒
  • 8篇脑血流
  • 8篇经颅多普勒
  • 6篇脑梗
  • 6篇超声
  • 5篇动脉
  • 5篇血流动力学
  • 4篇多普勒超声
  • 4篇血流速度
  • 4篇肾血管性
  • 4篇卒中
  • 4篇颅多普勒超声

机构

  • 29篇中山大学附属...
  • 1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0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文昌市人民医...
  • 3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海南文昌市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海南省第三人...

作者

  • 49篇陈颖贤
  • 31篇黄如训
  • 19篇曾进胜
  • 16篇高庆春
  • 15篇苏镇培
  • 8篇朱良付
  • 8篇盛文利
  • 5篇刘春岭
  • 4篇陈秀梅
  • 4篇陶玉倩
  • 4篇高庆春
  • 4篇方燕南
  • 3篇陈键文
  • 3篇李玲
  • 3篇黄良平
  • 2篇潘勇辉
  • 2篇彭英
  • 2篇雷平光
  • 2篇黄海威
  • 2篇易咏红

传媒

  • 11篇中国神经精神...
  • 3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航天工业...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7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2
  • 3篇199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测定脑循环阻力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无创测定脑循环阻力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方法。方法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过度换气获得,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5%CO2、21%O2和74%N2)获得。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三个阶段的临界关闭压(CCP)和有效脑灌注压(CPP)。结果低碳酸血症阶段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较正常呼吸时明显下降,高碳酸血症阶段平均流速则较正常呼吸时明显增快,三个阶段的平均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平均动脉压(MAP)在低碳酸血症阶段有轻度下降,在高碳酸血症阶段MAP则有轻度上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但两者与正常呼吸时的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7,P=0.241)。在低碳酸血症、正常呼吸、高碳酸血症三个阶段过程中,傅立叶变换法无创测定的CCP逐级降低,而有效CPP逐级升高,呈阶梯样变化。三个阶段的CCP和有效C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结论傅立叶变换法可用于无创测定脑循环阻力血管的平滑肌舒缩功能。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陈颖贤曾进胜
关键词:血管阻力血压脑血管循环
经颅多普勒过度换气试验对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的评价
2004年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 (TCD)过度换气试验了解脑动静脉畸形 (cAVM)供血与非供血动脉的反应。方法 对 6例病人行常规TCD检查及过度换气试验 ,对 1例患者的手术前、后进行观察。结果 供血动脉过度换气反应率 (7 2 8± 2 94)明显低于非供血动脉 (2 7 49± 4 16) ,P <0 0 0 0 1。结论 过度换气试验是评价畸形供血动脉简便、敏感和可靠的方法 ,有助cAVM的诊断、术后判断及随访。
陈颖贤潘锡榜苏镇培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经颅多普勒过度换气试验
脑血管对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及建立自动调节下限临床测定的新方法。方法同步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桡动脉血压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分压(ETco2),用临界关闭压(CCP)法测定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观察正常健康志愿者79名正常呼吸和屏气、过度通气时的LLCA,并与正常呼吸测定结果比较。结果正常呼吸时LLCA为58mmHg±10mmHg(1mmHg=0.133kPa),屏气时明显上升至69mmHg±15mmHg(P<0.05),过度通气明显下降至44mmHg±11mmHg(P<0.05)。与正常呼吸相比,屏气和过度通气时LLCA测定差异的95%CI分别为2.70mmHg和2.18mmHg。屏气和过度通气LLCA变化率均与CCP的变化率呈负相关(r=-0.6105、-0.5551,均P<0.05),且过度通气LLCA变化率和ETco2的变化率呈“S”型曲线关系。同时,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率与LLCA变化率呈正相关(r=0.5841、0.7739,均P<0.05),并呈现“S”型曲线关系。结论利用CCP可精确、无创地测定人类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CO2反应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相应的升高或降低,其机理和脑血管张力的改变密切相关。
高庆春陈秀梅陈颖贤黄如训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血流过度通气平均血流速度临界关闭压ETCO2动脉血压
采用临界关闭压无创测定健康人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以临界关闭压无创测定健康志愿者的脑血流调节下限,探讨CO2变化过程中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进行。同步监测79名正常健康志愿者(均同意参加实验)在正常呼吸、屏气和过度换气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桡动脉血压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并离线计算临界关闭压和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9名被试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屏气时明显高于正常呼吸时犤(69.4±15.0),(58.4±10.4)mmHg,P<005犦,过度换气时明显下降犤(44.0±10.8)mmHg,P<0.05犦。②临界关闭压:屏气时较正常呼吸时显著下降犤(27.7±17.2),(31.2±12.5)mmHg,P<0.05犦,过度换气时明显升高犤(39.0±11.8)mmHg,P<0.05犦。③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过度换气时较正常呼吸明显下降犤(32.0±6.4),(46.2±5.4)mmHg,P<005犦。④相关性分析:三种情况下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均与临界关闭压负相关(r=-0.4189,-0.4870,-0.4661,P<0.05),屏气和过度换气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变化率也与临界关闭压的变化率呈负相关(r=-0.6105,-0.5551,P<0.05),且低CO2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的变化率和呼气终末呼出气体CO2分压的变化率呈“S”型曲线关系。结论:屏气CO2上升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上移,过度换气CO2下降时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下移,其机制和脑血管平滑肌收缩程度的改变密切相关。
高庆春黄如训陈秀梅陈颖贤
关键词:临界关闭压
降纤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降纤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作用 ,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方法 :用改良的Longa氏法 ,在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制备可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应用降纤酶 ,观察脑梗死灶体积、脑微血管超微结构 .结果 :再灌注后 1,3,7d降纤酶组脑梗死灶体积较对照组减小 ,微血管超微结构较对照组完好 .结论 :降纤酶可通过保护微血管、减小脑梗死灶体积 。
殷梅黄如训肖小华李玲陈颖贤
关键词:降纤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血压性脑血管功能损伤的临界关闭压评价(英文)
2005年
背景:近来提出的临界关闭压在脑血流自动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脑循环的有效下游压,可客观反映动态调节的脑血管紧张度,即血管平滑肌收缩舒张的功能状态。目的:利用临界关闭压动态评价高血压对脑微动脉平滑肌收缩功能的损伤及其与病理形态改变间的关系。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材料:实验于2002-07/2003-08在中山大学生理科学实验室进行。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血压组,每组80只。方法:高血压组用双肾双夹法复制成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除不上银夹外,其余处理同高血压组。两组动物在术后的第2,4,6,8,10,12,14及16周8个时间点各随机选取10只进行动脉血压、临界关闭压的测定。测定完毕后在麻醉状态下取大鼠额顶叶脑组织,制成切片,定量分析脑微动脉的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压、临界关闭压。②两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脑微动脉形态参数。结果:16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于术后第6周起明显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大鼠术后脑血管临界关闭压逐步升高,于术后14,16周明显高于对照组[(63.75±7.43),(37.28±3.68)mmHg;(67.37±15.57),(38.39±7.41)mmHg,P<0.05]。③高血压组大鼠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增加非常明显,于第8周后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④临界关闭压的升高与平均动脉压、脑内微动脉的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90693,0.81136,P均<0.05)。并且血压升高的初期和血压较高后临界关闭压变化较明显,于血压上升明显期则改变不显著,呈倒“S”形改变(R2=0.9962,P<0.05)。结论:高血压形成后脑微动脉平滑肌的收缩程度随动脉血压的动态升高而加强,血管紧张度相应提高,并且�
高庆春邵延霞易咏红陈颖贤黄如训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脑血管损伤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合理应用及正确分析被引量:19
2000年
高庆春黄如训苏镇培陈颖贤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对高血压所致脑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1996年
为研究脑血管功能检测仪对高血压所致脑动脉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采用WD-CV100型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压力和血流速度参数,对比观察259例共四个年龄组的高血压病人与157例同年龄正常血压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比同年龄对照组均显著减慢,外周阻力(R)、特性阻抗(Zc)两项参数比同年龄及大10岁对照组显著增大,说明这两项参数增大是高血压所致脑动脉硬化的反映,而非年龄所致的脑动脉硬化。表明该检测技术能为临床诊断脑动脉硬化症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苏镇培陈颖贤
关键词:脑血管功能高血压脑动脉硬化
无创测定高血压者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及临界关闭压变化率
目的:无创测定高血压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下限(LLCA),并比较流速变化率和CCP变化率对脑血管储备能力评价的优劣。方法:选择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例。另择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先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高庆春陈颖贤苏振培刘春岭曾进胜
文献传递
经眶窗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经眶窗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对颞、眶窗检测信号良好的60例患者分别在2个部位测定MCA的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和脉动指数(PI),对其中6例行MRI检查者测量了经颞及经眶的检测角度;另对25例颞窗双侧或一侧缺如者行眶窗检测MCA。结果:眶窗检测的MCA血流速度结果明显低于颞窗,Vs、Vm和Vd分别是(69.27±15.57)、(45.56±11.63)、(33.09±8.31)和(88.68±17.07)、(59.55±10.69)(、44.85±7.65)(P〈0.01),但两窗的PI为(0.853±0.118)和(0.847±0.120),无明显差异(P〉0.05)。检测角度经眶窗斜角方向(30~50度)、深度(8~9 cm)均大于经颞窗斜角方向(9~35度)、深度(5.5~6 cm)。颞窗缺如者的眶窗MCA检出率达86%。结论:眶窗检测MCA方法可行、检出率高,PI结果与颞窗检测一致,因此,颞窗缺如患者可经眶窗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但要注意两窗所测血流速度的结果有差别,故临床宜慎用经眶窗测定的MCA血流速度结果。
姚璐陈颖贤陈瓒安
关键词:脑动脉血液动力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