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立欣

作品数:44 被引量:374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环境因子
  • 7篇树干
  • 7篇人工林
  • 7篇晋西黄土区
  • 7篇黄土区
  • 6篇树干液流
  • 6篇环境响应
  • 6篇干旱
  • 5篇杨树
  • 5篇蒸腾
  • 5篇水分
  • 5篇城市
  • 4篇地理
  • 4篇蒸腾耗水
  • 4篇生态
  • 4篇树种
  • 4篇土壤
  • 4篇耗水
  • 4篇耗水特征
  • 3篇杨树人工林

机构

  • 4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北京市共青林...
  • 2篇福建农业职业...
  • 2篇内蒙古林业科...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中咨集团生态...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大连市风景园...
  • 1篇国家花卉工程...
  • 1篇北京市八达岭...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 1篇北京市农业环...

作者

  • 44篇陈立欣
  • 28篇张志强
  • 5篇贾国栋
  • 4篇刘辰明
  • 4篇李湛东
  • 4篇张文娟
  • 4篇邹瑞
  • 3篇余新晓
  • 3篇王国玉
  • 2篇莫康乐
  • 2篇王聪
  • 2篇张璐
  • 2篇刘平生
  • 2篇黄青青
  • 2篇周洁
  • 2篇刘清泉
  • 2篇李冬梅
  • 2篇高源
  • 2篇林毅雁
  • 2篇韩璐

传媒

  • 10篇生态学报
  • 5篇植物生态学报
  • 5篇林业科学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林业教育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2018年中...

年份

  • 10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不同退耕林地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不同退耕林地下的物种多样性,基于14个样方内植被数据,通过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研究晋西黄土地区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4个样地共记录了102种高等植物,草本层种类73种,灌木层包括乔木幼树共31种,乔木层12种;不同类型森林群落内部各层的群落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但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次生林和山杨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次生林中灌木层高于草本层。群落之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人工林,以山杨次生林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纯林多样性最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人工林>次生林,刺槐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人工林的多样性最高,刺槐人工林和山杨辽东栎次生林草本多样性最低。不同林分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表现为,灌木层:次生林>混交林>纯林;草本层:纯林≥混交林>次生林。β多样性显示,混交林相比较于纯林与次生林之间差异小。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比单一树种造林有更高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密度造林能够提高群落物种多样性。创造林隙供灌木和小乔木生长以及营林初期采用乔灌草搭配造林能够加快群落演替,促进植被恢复。
徐舟查同刚张志强杨敬儒陈立欣
关键词:黄土高原物种多样性
夜间不同环境稳定性条件下杨树水分生理过程的生物物理控制
2024年
【目的】以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环境因子与内源性昼夜节律对树木叶片水分生理和树干液流的生物物理调控机制,旨在揭示树木水分生理过程(叶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叶片水势和树干液流)在夜间对不同环境稳定性条件的响应模式和影响因素。【方法】对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潮白河沿岸的欧美杨人工林,在生长季期间选定7个晴朗的昼夜,连续监测3棵样树的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片水势。同时,使用热扩散探针技术监测样树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同步记录环境因子变化,并使用日落后历时量化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1)夜间出现树木气孔开放的现象,叶片蒸腾和液流同步发生。夜间环境稳定(v=0且ΔVPD≤0.1 kPa)条件下,树木水分生理指标主要受大气和土壤温度影响(P<0.05),且较弱。夜间液流与叶片气孔导度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液流主要用于茎干补水。2)夜间环境波动(v>0或ΔVPD≥0.1 kPa)条件下,叶片气孔导度和树干液流密度受大气温度(T_(a))和VPD的正向调控,与空气湿度(RH)显著负相关(P<0.05),且T_(a)为主导影响因素。叶水势主要受T_(a)、土壤含水量(SWC)和温度(ST)的共同影响。夜间液流与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势显著正相关(R^(2)=0.67)。3)日间环境波动较强,叶片水分生理指标与树干液流密度的相关性显著高于夜间,但叶片气孔导度与VPD呈负相关,且气孔导度与液流密度之间表现出解耦现象(P=0.078)。4)以日落后历时为表征的昼夜节律对树木水分生理指标的作用方式随夜间环境稳定性变化而不同。在夜间环境稳定条件下,日落后历时显著影响叶片气孔导度、叶片水势和叶片蒸腾(P<0.01);而在夜间环境波动条件下,该因子对叶片水分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均有所降低且对气孔导度和叶片水势的影响不显著(P_(1)=0.066,P_(2)=0.08),说明夜间环境波动影响了昼夜�
王一君陈立欣陈左司南张志强张志强姚飞陈胜楠
关键词:树干液流昼夜节律
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防护林退化调查和评估系统
本发明涉及防护林退化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防护林退化调查和评估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还包括与数据获取模块输出端连接的风险范围确定模块。通过指定区域来构建虚拟指定平面区域,以在虚拟指定平面区域中确定...
陈立欣林峰张志强黄青青韩璐高雅洁王品棋冯颖妍宋亿凡
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均匀进气溶胶实验检测系统,包括进气部分,用于产生均匀的且具有特定粒径的气溶胶,并通过通风管道输送到实验气室部分;实验气室部分包括:多个实验气室,以及分别设置在每一实验气室前端和后端的检测室,通过检测...
张志强刘辰明陈立欣邹瑞杨茂高源李冬梅张璐张志刚王聪
文献传递
半干旱地区城市环境下樟子松蒸腾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被引量:29
2015年
作为我国半干旱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樟子松在城市林业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研究樟子松在半干旱地区城市环境下的蒸腾耗水及其环境响应对于城市森林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从2012年8月至10月,以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树木园内的30年生樟子松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径阶分布,选定8株样木,采用热扩散探针法对其树干边材液流进行了连续动态监测,并采用小型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水分传感器同步连续测定小气候因子与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樟子松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存在差异,晴天时液流密度曲线表现为单峰曲线,且液流密度较大,阴天与雨天液流密度相对较小;液流密度的大小与供试树木胸径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太阳辐射(r=0.731,P<0.01)和大气饱和水汽压亏缺(VPD)(r=0.877,P<0.01)是影响樟子松蒸腾的主要因子,风速与液流密度极显著相关(P<0.01),但相关系数仅为0.518;土壤水分并未显著影响液流密度(r=-0.071,P>0.05)。以太阳辐射Ra、VPD作为自变量建立的模型能够分别解释樟子松68%、71%的液流变化。
陈彪陈立欣刘清泉刘平生张志强
关键词:樟子松树干液流蒸腾耗水环境因子
黄土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多年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同期人类活动及自然因子对其产生的复合影响,为当地生态修复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ASA模型计算并分析2001-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时空分布格局,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对植被NPP进行驱动因子和机制分析。【结果】(1)2001-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PP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年均增加速率为5.59 g/(m2·a),显著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中部沟壑区以及丘陵沟壑区。基于重心模型对NPP在空间上重心的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NPP重心迁移呈现出阶段性变化特征,平均NPP重心点南部的NPP增量与增速在多数年间均高于北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NPP均值最高。由于土地利用转移主要在耕地与草地之间相互转化,占总变化面积的75%,因此,耕地与草地NPP均值变化的线性趋势率最高。(2)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年降水量与干燥度指数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PP的主导自然因素,随后依次为土地利用类型、年均气温、坡度等。交互探测器结果表明各因子交互作用均呈现增强趋势,且对植被NPP无显著影响的因子通过与其他因子发生交互作用的方式对NPP产生显著影响。风险探测器识别的适宜植被生长的范围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存在差异,多数地类NPP的年降水量适宜区间在500~1000 mm之间。除未利用土地外,其他地类的NPP适宜温度区间在10~14℃之间。耕地NPP的适宜海拔高度区间在19.62~548.43 m之间,而其他地类在1000~2500 m之间。林地NPP的坡度适宜范围相对较大,不同地类最适宜的坡向不相同。【结论】黄土高原2001-2019年间植被恢复工程对生态系统NPP贡献显著,环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会增强单因子对植被NPP的影响,不同环境因子的NPP适宜累积区间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存在差异,本
宋午椰许行林毅雁陈立欣
关键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
不同灌溉条件下杨树人工林蒸腾过程及环境响应被引量:12
2021年
研究不同土壤水分阈值灌溉下毛白杨(Populustomentosa)生长季蒸腾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科学制定毛白杨高效水分管理策略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灌溉处理:充分灌溉(DF,当滴头正下方20cm处的土壤水势达到–18 kPa时灌溉)、控水灌溉(DC,当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势达到–45 kPa时灌溉)和无灌溉(CK,空白对照)。采用热扩散技术,对毛白杨生长季树干液流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太阳辐射(SR)、空气温度(Ta)、空气湿度(RH)、土壤体积含水率(SWC)和风速(WS)等环境因子。结果显示:1)不同灌溉处理下毛白杨树干液流通量日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单峰型,并存在显著的夜间液流活动。灌溉处理不会影响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但会造成树干液流峰值时间出现差异,充分灌溉会使液流峰值到达时间提前。灌溉会增大毛白杨蒸腾量,毛白杨的蒸腾量随着土壤水分灌溉阈值的减小而增大。2)毛白杨树干液流密度与SR和空气水汽压亏缺(VPD)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树干液流通量变化提前于VPD,而滞后于SR。不同灌溉处理对时滞现象无显著影响。3) 3个处理下,蒸腾与VPD、SR及SWC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风速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综上所述,灌溉能够有效调节人工林水分生理对环境因子的适应过程,但增加灌溉未必会造成蒸腾相应增加。根据林分蒸腾需水和自然降雨的关系,生长季前期(该研究为4–7月)进行灌溉有利于毛白杨人工林水分生理活动的进行。
赵文芹席本野刘金强刘洋邹松言宋午椰陈立欣
关键词:环境因子灌溉
干旱胁迫下环境与生理因子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蒸腾耗水的影响,揭示干旱胁迫下环境和生理对刺槐蒸腾耗水的调控机制,为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和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降雨拦截试验(整个生长季减雨50%),连续监测刺槐的树干液流变化,并同步监测环境因子和水分生理变化,分析环境和水分生理对树干液流的影响。【结果】(1)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刺槐的液流速率(Js),干旱处理下平均Js(0.92 g/(cm^(2)·h))显著低于对照处理下的平均Js(1.87 g/(cm^(2)·h)),但其变化规律相似。(2)干旱处理影响了刺槐的枝、叶相对含水量,且随着干旱处理时间的延长,枝、叶相对含水量降低。不同处理条件下,刺槐枝、叶水势和水容均呈“V”字型变化,干旱处理下的枝、叶片水势(-1.22 MPa、-0.72 MPa)低于对照处理(-1.15 MPa、-0.60 MPa)。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降低,分别为0.52 g/(cm^(3)·MPa)和1.05×10^(-2)g/(cm^(2)·MPa)。(3)刺槐树干液流的变化受气象因子、土壤水分条件和水分生理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处理条件下蒸散的主控因子均为太阳总辐射,干旱处理下枝、叶水容对刺槐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减弱,表明相较于干旱处理,对照条件下刺槐更依赖于组织水容储水来满足蒸腾耗水。【结论】研究揭示了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刺槐液流速率,但未改变其液流活动规律。刺槐人工林树干液流变化受多种因子的共同影响,主导因子依次为气象因子、土壤水分和水分生理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干旱条件下人工林的蒸腾耗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对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黄土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水文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王彪陈立欣吴应明胡旭付照琦高雅洁葛艳灵田沁瑞林峰
关键词:树干液流水分生理干旱处理刺槐人工林
大连4种城市绿化乔木树种夜间液流活动特征被引量:30
2010年
夜间液流有助于树木物质运输及其体内水分的补充(water recharge),它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学意义,而且对大尺度植物蒸腾耗水的估算可能产生重要影响。2008年6月1日至8月31日,以热扩散探针(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TDP)技术对大连市劳动公园内的雪松(Cedrus deodara)、大叶榉(Zelkova schneideriana)、丝棉木(Euonymus bungeanus)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4种乔木树种的不同径阶样木树干边材液流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同步土壤水分与小气候观测结果分析了树木夜间(18:00至次日5:00)液流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树木普遍存在可感夜间液流,夜间液流总量占观测期液流总量的比例在样木个体间呈现显著差异,其变化范围为0.44%–75.96%;观测期雨天夜间液流波动活跃,显著高于晴天,其单日夜间液流总量可持平,甚至高于日间液流。相关分析表明:水汽压亏缺(vaporpressuredeficit,VPD)和风速的变化与夜间蒸腾显著相关,它们能够较好地解释液流变化(R2>0.6);树木夜间液流主要用于夜间蒸腾和自身水分补充,夜间液流现象主要发生在前半夜,后半夜液流平稳且极接近0,夜间液流量与相应的日间流量(R2=0.356,p=0.00)及胸径(R2Spearman>0.80)显著相关,说明植物本身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也是影响树木夜间液流的重要因子。单株样木夜间液流占全天总蒸腾量的比例低于14.4%,如不考虑夜间液流的影响,根据日间液流通过尺度扩展推算的森林生态系统年蒸腾量可能偏低。
陈立欣张志强李湛东张文娟张晓放董克宇王国玉
关键词:环境因子
北京边缘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评价——以牛栏山-马坡镇为例被引量:49
2018年
北京边缘区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造成生态服务功能发生巨大变化,因此,研究北京城市边缘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对未来城市边缘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ragstats 4.2软件,以生态系统服务当量因子表为基础,探讨北京边缘地区牛栏山-马坡镇在1992—2015年间景观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进行景观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992—2015年间,牛栏山-马坡镇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破碎度增加,异质性增高,优势景观类型由农田变为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11609.34万元增长到14992.07万元,其中,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贡献率最大;提高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密度和多样性指数有利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综上所述,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人为干扰造成的景观格局变化不一定会使城市边缘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科学的生态环境规划和保护政策是牛栏山-马坡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
王丽群张志强李格马丰伟陈立欣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