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月
-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较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体的各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正确合理地治疗,有益于围绝经期妇女保持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满玉晶陈月赵丽妍任菲菲孙美慧张楠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
- 坤宁安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分裂增殖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明确坤宁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3~1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模型组、坤宁安高剂量组、坤宁安低剂量组、西药对照组,另选3~5月龄雌性Wistar大鼠为青年对照组,每组10只。应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mRNA表达水平。结果青年对照组、坤宁安高剂量组、坤宁安低剂量组大鼠卵巢MAPK、PCNA、ERK1/2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MAPK、PCNA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K1/2 mRNA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坤宁安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与有效调节卵巢分裂增殖通路、促进卵巢细胞增殖相关。
- 满玉晶陈月张跃辉王秀霞赵丽妍张楠
- 关键词:围绝经期坤宁安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中医各家也众说纷纭,但以"血瘀"达成共识。而许多研究表明内异症与在位内膜论、遗传、免疫、激素等方面有关。近年来专家们对其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 满玉晶孙美慧张楠赵丽妍陈月
-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
-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探究被引量:38
- 2011年
- "围绝经期"是世界卫生组织1994年通过讨论而用以代替"妇女更年期"的。目前对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西医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越来越多学者在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接受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学说。而中医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机制也是各家众说纷纭,但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涉及心、肝、脾各脏器功能失调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近年来,中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分别从中、西医发病机制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满玉晶赵丽妍陈月任菲菲孙美慧张楠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
- 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初探被引量:3
- 2011年
-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指妇女从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期,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心理的症状[1],据研究表明,我国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49岁,近年来在围绝经期女性的发病率高达84.2%。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脏躁"、"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的范畴,现代中医称"经断前后诸证"。
- 任菲菲满玉晶王芳范明明赵丽妍陈月
-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治疗
- 宫颈妊娠保守治疗成功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1病历介绍
患者,女,28岁,孕1产0,对青霉素过敏。因“停经43d,阴道流血3d,无腹痛”于2009年10月30日人院。该患者既往月经规律。30d一行,末次月经2009年9月17日,于2009年10月1日自测尿妊娠试验(+),10月25日阴道出现褐色分泌物,在三精女子医院测血B-HCG3320IU/L,做彩超宫内外未见胎囊。28日阴道有少量褐色分泌物,30日在三精女子医院再次做彩超示:宫颈管内见妊娠囊,
- 张楠满玉晶孙美慧赵丽妍陈月张艳
- 关键词:宫颈妊娠保守治疗